像家一樣的校園:一覽蒙特梭利學校環境樣貌(小學篇)

文|王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研究專員)

(資料來源:Photo by Richard Cabusao on Unsplash

「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廣,絕對必須先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孩子的環境做起……這個環境要像暴風雨中的避風港、沙漠裡的綠洲、心靈寄託的所在,時時刻刻確保孩子能夠健康正常的發展。」(Montessori, 1970)

蒙特梭利學校作為學習和生活準備的環境,其環境以秩序、尊重和自由的核心原則,旨在促進學生專注學習、協作及社群化。而營造一個「完整學習的環境」,正是蒙式精神所注重的。

關於環境的擺設,蒙特梭利認為一個美觀的學校能讓孩子樂於活動和工作,就像大人知道一個環境優美的住家有助於家庭和諧融洽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學校應營造一個有「家」的氛圍,來幫助孩子能在此身心舒暢、輕鬆愉快的學習。(Montessori, 1970)

本文將說明蒙特梭利小學校園的環境營造理念,並介紹國內外的蒙特梭利學校,帶領讀者走訪不同的校園環境。

蒙特梭利校園 ─ 小學環境

在小學階段(6–12 歲,蒙特梭利四大發展階段中的「第二發展階段」),蒙特梭利觀察到此階段的孩子所擁有的關鍵人格特質為:其具有想逃離封閉環境的需求(探索外在環境、社交需求)、處於心智抽象化的過程(從具體感官的認知轉變到抽象認知),以及發展出更深一層的道德感。(Montessori, 1973)

為使此階段的孩子其發展需求得到滿足,蒙特梭利提出以「宇宙教育」(Cosmos Education)的觀點,來幫助孩子意識到在這個相互依存而運作的宇宙裡,我們身為人類的角色,藉由宇宙教育提供孩子一個廣闊的全景,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定位,並且這些知識亦能彼此連結。

在宇宙教育的架構中,教師將對孩子述說五大故事:地球的創造(the creation of the earth)、生命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life)、人類的出現(the coming of human beings)、人類溝通的工具(語文,language)及數學(mathematics),而整個校園環境及戶外空間,都為孩子可探索及學習的場域。

規劃蒙特梭利小學環境之元素( 資料來源: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彙整 )

以下蒐集國內外蒙特梭利小學校園環境,歸納出幾項環境規劃的元素:

(一)入口設計

從校門口進到學校,應營造一種「回家」的氛圍,吸引著孩子期待著來學校,開始一整天愉快的學習旅程。而一進到蒙特梭利小學的教室,便能看到各種書架及書櫃上能幫助孩子通往獨立發現之路的所有教具,而這些教具正能引導孩子到教室外探索,踏入社區及其之外的世界。(Lillard, 1996)

(二)多功能走廊/街道

與傳統學校不同之處,蒙特梭利學校展現出獨特且非傳統的建築佈局,而所謂「街道」(street)或稱「通道」,作為串連各個空間的廊道,經常具有多種功能供在此處休息、閱讀或學習。此區多位於採光極佳之處,並設有閱讀角,擺放各式各樣、種類豐富的書籍。

下圖為荷蘭的一所公立蒙特梭利學校 8ᵗʰ Montessor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正呈現著所謂多功能走廊的樣貌。

8ᵗʰ Montessor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資料來源:archello)

(三)混齡教室

蒙特梭利小學階段的混齡班級以低年段(6–9 歲)與高年段(9–12 歲)劃分成不同的教室空間。通常在格局規劃上,會規畫使兩間教室相鄰,孩子可透過混齡工作,彼此互相協助。而兩者間的區別為,低年段的孩子因身形較小,因此教具櫃設計多為具穿透性,便於教師觀察學生工作的情形;而高年段的教室裡充滿更多文字類的工具,且由於孩子身形較為高大,則會有較少具穿透性的教具櫃,大部分的教具作為學習的輔具。

教室裡具有不同領域的學習角落,通常會規畫為以下區域:

此外,蒙特梭利小學環境中亦有以下特點:

  1. 學校裡沒有鐘聲,若教師需要聚集孩子,不需扯開喉嚨大喊集合,僅需拿起掛於牆上的三角鐵輕敲幾下,孩子聽到後便會自動前往教師所在處。
  2. 工作週期以不間斷的三小時為原則,在這個時段裡,孩子依照事前排定的個人工作計畫來學習。而通常每間教室會有一片大白板,上頭列出每個孩子當日預定完成的工作內容。
  3. 教具擺設原則由簡單到困難,由具體到抽象,每樣教具只有一份,孩子必須學習輪流及等待。
  4. 教室內有團體桌及單人桌,教師通常會鼓勵大部分的孩子使用前者,以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而有特殊需求者則會另引導其使用單人桌。
  5. 每間教室應規劃成能讓孩子直接通往戶外區活動,以滿足其肢體活動之需求。
  6. 由於瑪麗亞.蒙特梭利是「非稜柱型空間」(non-prismatic spaces)的提倡者,其經過觀察,認為「被迫處於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中,會對精神產生壓迫感」,提出教室要有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空間,讓孩子能更專心學習,更充分休息。因此,我們可以在部分的蒙特梭利小學裡,觀察到建築外觀及內部空間獨具巧思的設計,藉由使用橢圓形、三角形或圓形等形狀,能讓孩子產生平靜與滿足的感受。(Montessori, 2013)

(五)花園及戶外區

蒙特梭利也十分重視花園及戶外空間,她曾於著作中描述「花園與兒童之家的規劃同等重要」(Montessori , 1972)在 1920 至 1930 年代,大部分的蒙特梭利學校皆認為在露天環境中學習將對孩童健康有益。若校園裡沒有花園,則可利用天臺教學,打造露天的學習環境。(Leonard, 2020)

臺灣蒙特梭利小學校園環境導覽

以下為兩間位於臺灣北部的兩間蒙特梭利小學的校園環境導覽影片 ─ 臺北市滿兒圓蒙特梭利團體實驗教育及新北市心語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影片中由學校創辦人及學校教師介紹校園環境及辦學理念,可更加詳盡地了解蒙特梭利環境的全貌。

臺北市滿兒圓蒙特梭利團體實驗教育
新北市心語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

關於校園整體空間之規劃,可參閱案例:

  1. 墨西哥瑪麗亞蒙特梭利馬薩特蘭學校(EPArquitectos + Estudio Macías Peredo)
  2. 費耶特維爾蒙特梭利小學 / Marlon Blackwell Architects
  3. Montessori Architecture 針對不同氣候環境的地區,提供許多蒙特梭利學校空間設計的案例

參考文獻

  • Gerard Leonard (2020). Designing Environments that Support the Developing Child. AMI Journal, 2020, 254–265.
  • Lillard, P. P. (1996). Montessori today: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 Montessori, M. (1970). The child in the family. Chicago: H. Regnery Co.
  • Montessori, M. (1972).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New York: Ballantine.
  • Montessori, M. (1973).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including Erdkinder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 Montessori, M. (2013). The House of Children. Lecture, Kodaikanal, 1944. NAMTA Journal, 38(1), 11–19.

【 如欲引用本文內容,敬請註明引用出處 】

喜歡我們分享的文章歡迎按下追蹤或是點選下方 email 訂閱 📩,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我們分享的最新文章。也可以點按下方拍手符號給我們鼓勵 👏🏻👏🏻👏🏻關於我們舉辦的課程研習活動,也可以關注網站消息👉🏻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官網

--

--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不只是教育 — 0歲到100歲的蒙特梭利

我們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致力於推廣蒙特梭利教育。https://sites.google.com/y2edu.org/t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