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與蒙特梭利培訓到入班教學,三位蒙特梭利實務工作者給新手教師的提醒

文|曾宥儒(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研究專員)

臺灣在2021年開辦第一屆AMI國際蒙特梭利小學教師培訓,學員之中不只有實驗學校的教師,還有來自五所轉型蒙特梭利的公立學校也薦送教師參與這次的師培。對多數教師來說,這是一段需要一邊參訓,一邊回到班級實踐所學的歷程。教師在實作時往往面臨許多挑戰,甚至偶感挫敗。然而這樣的心路歷程,實際上是每一位蒙特梭利教師的必經之路。

2021 年 12 月 30 日我們進行一場線上交流,三位來自北中南的蒙特梭利教師:滿兒圓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創辦人馬毓鴻(鴻鴻老師)、牧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創辦人陳慧君(慧君老師),以及哈佛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小學主帶教師李玨冠(小玨老師),分享他們在參與AMI培訓期間到完訓後帶班的經驗,希望藉此給新手教師更多的支持。

永遠記得孩子才是一切的中心操作示範時:放慢腳步、擁抱錯誤,看見教具背後的教學目的公立教師可發揮自身優勢,從傳統教學過渡到蒙特梭利教學建立來自學校、培訓夥伴及蒙特梭利社群的支持系統成為身心平衡,愛自己的大人
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永遠記得孩子才是一切的中心

許多教師回到班級後都期待自己拿出即戰力,但全心地投注所學的熱情後,也可能因此出現更深的挫敗與失望。

慧君老師分享她當年的挫折:「我抓不太到這個培訓到底要我怎麼教學?難道我只要知道如何操作教具就好了嗎?我有很多的困惑。」現在回過頭看,慧君老師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如同蒙特梭利所說「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

小玨老師說當年她的培訓師在結業時,以蒙特梭利三段式教學來比喻教師與孩子工作的歷程,強調教師在教學、示範的同時,仍須將自己的目光回到孩子身上

【三段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Three Period Lesson)是蒙特梭利 3–6 歲幼兒園階段帶領孩子語言學習的方法。第一段是給予名稱:
例如給孩子三張分別是筷子、湯匙、叉子的圖片,接著對應圖片告訴孩子「這是筷子」、「這是湯匙」、「這是叉子」)
第二段是給指令讓孩子連結稍早的名稱與圖片:
教師會問孩子「你可以指『筷子』是哪一個嗎?」、「可以拿『叉子』給我嗎?」、「哪一個是『湯匙』?」
第三段則是問孩子名稱:
教師手指圖片問孩子「這是什麼?」由孩子回答出物品的名稱

第一階段的命名,就像是培訓所完成的教師手冊(album),裡面記載理論和各科教學目的與示範,這些內容告訴教師怎麼給予孩子示範,就像孩子學習語言時初獲得語言名稱一樣。

培訓完後真正進入班級跟孩子工作則像是第二階段。所謂的指令是一連串的實作練習。小玨老師說,第二階段就是一個「確認」的過程。在孩子身上,是確認孩子是否獲得該語言名稱的能力;反證到教師,則是「『觀察』不同的孩子,然後從每一個不同的孩子身上找到不同的確認。」

從每次給予孩子示範、為孩子說故事,甚至是和孩子對話、觀察孩子,都是找到更多的確認,更認識孩子。小玨老師說,蒙特梭利教師一輩子都在做確認這件事。

這也是為什麼培訓中不斷地強調「觀察」很重要。正如瑪麗亞.蒙特梭利說的「生命才是一切的焦點,教育只是方法」(life must be the focal point, education the means)。教師必須先真正認識孩子,才能夠給予適當的教學引導。

操作示範時:放慢腳步、擁抱錯誤,看見教具背後的教學目的

參與培訓的教師都知道蒙特梭利小學有多達上百、上千種的示範,萬一做錯怎麼辦或如何安排進度,這些實際的教學引導是許多新手教師的煩惱。

具有蒙特梭利 20 多年經驗的鴻鴻老師說她也有「示範卡住」的時候,但她說:「我會跟孩子說『等我一下』,然後回去看一下我的筆記」。鴻鴻老師告訴大家,「孩子是世界上最包容的族群,只有孩子不會對我們惡言相向。」鼓勵新手教師盡量將所學到運用在孩子身上。

在嘗試的過程中,慧君老師則留意到「很多的老師會陷入『我今天就是要做六個示範』,所以就開始大量地做示範」,但這其實無形中又回到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以教師所期待的進度給予授課內容,卻「忘記觀察示範是否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此,慧君建議正在參與培訓的教師,在每期培訓間回到班級的時間裡「不需要操之過急」,因為還有許多示範尚未全部學完。若想要開始做已學過的示範時,也務必留意「操作背後的目的」 — 也就是該項教具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達到什麼。

當教師在引導中出現困境時,慧君老師也建議大家「好好閱讀理論」,因為蒙特梭利的許多教學引導都是從她看待孩子的理論為出發的。慧君老師也再次強調「蒙特梭利絕對不是一個只有教具的教育」:

「教具是幫助孩子進入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具是一個連結...你幫助孩子進入操作教具的過程,但孩子並不是只有用教具可以學習」

「很多教師發現自己示範完之後,孩子不會重複去做,那你要如何讓他掌握這套教具『背後的精隨』?你要如何達到你的示範目的?因此重點是,你要幫助孩子知道『這套教具要教會他的是什麼?』

公立教師可發揮自身優勢,從傳統教學過渡到蒙特梭利教學

對學校正在轉型的公立教師而言,另外一大挑戰則是教學模式的轉換-從分科教學、按照進度授課,變成說故事、做實驗、給示範。在沒有課本的情況之下進行跨學科混齡教學,對公立教師來說常有種「能理解蒙特梭利的重點,但實作起來因為沒有所謂的教學進度或教師手冊而感到不確定。」

事實上現在正在參與培訓的教師,其實都已經在製作屬於自己的教師手冊了,那就是培訓期間大家透過筆記及作業而完成的手冊(album)。隨著培訓進展,大家會逐漸完整九大科目(理論、語言、數學、幾何、地理、生物、歷史、音樂、藝術與手作)的內容,裡頭除了示範的步驟,更重要的是每個示範和教具背後的教學目的。

至於現在這個階段,慧君老師認為因為教師還沒學完所有的示範,確實可能出現「從傳統教學過度到蒙特梭利教學的時期」,她認為這是正常的,同時也提到她並不完全否定這段期間傳統教學的運用,但特別提醒公立教師要「拿捏好」:

「比如說用課本教學,你一樣不能被課本綁架,因為課本是很有進度性的,你就會覺得『不行,時間到了,我沒辦法把進度趕完』可是在做蒙特梭利教學的時候,你要掌握的是教學的主題,例如分數的主題,可以用課本或習作的題目作為延伸活動。但絕非(全然)以課本為主。」

小玨老師則認為公立教師對課程已經有基礎的了解,反而能運用這點作為優勢,疊加培訓所習得的蒙特梭利能力。她說:

「接受培訓就像幫你打通任督二脈,它會把每一個科目連結起來。公立學校的老師有語文、數學等基礎,再加上蒙特梭利會替每一個科目貫穿,我覺得這就會變成很好的開始。所以各位不用擔心,或許現在剛開始學,會覺得大海撈針,找不到地方著陸,但接下來你會慢慢通透、了解與連貫,所以勇敢地走下去,不要擔心。」

Photo by Van Tay Media on Unsplash

建立來自學校、培訓夥伴及蒙特梭利社群的支持系統

前面談的是教師個人的轉換,但「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遠」,三位老師也都提到教師需要形成自己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

鴻鴻老師認為「支持網絡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運作」,其中學校領導人更扮演關鍵的角色,她說「領導人要形成安全的氛圍,幫助老師及家長引導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在滿兒圓的經驗中,學校每一位教師都參與過蒙特梭利相關的師培課程,因為這能夠真正地讓「每一個人(教師)形成對蒙特梭利的共識,掌握其精神、態度與技巧」。鴻鴻老師也提到他們會定期舉辦學校內部的分享,讓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分享,幫助團隊所有人更清楚蒙特梭利 0–18 歲的發展。這麼做除了促進團隊的正向交流、彼此經驗的傳承,也能讓每位老師在進行親師溝通時,更好地將蒙特梭利理念傳遞給家長。

慧君老師則從學校行政端的角度,期待公立學校可以透過三個方面支持教師:

  1. 精簡化主帶教師的行政工作,讓主帶教師可以更好地將心力投入備課及規劃延伸活動。
  2. 發展多元評量取代標準化評量,讓教師真正地去評量其示範是否幫助孩子達到精熟的示範目的,進而促進教師調整其示範方法。
  3. 在人力充足條件下,建立教具主製作團隊,不僅分擔主帶教師壓力,也可以建立整體教師團隊的默契,並在教學時透過孩子的反饋,給予教具製作與預備的回饋,讓整個學校在教與學之中建立正向循環。

除了學校端的支持,小玨老師提到現在各位老師參與培訓的「隊友」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不僅是在培訓期間彼此學習,更重要是在回到各自的學校與班級時仍保持交流。她提到自己當年剛開始帶班的前幾年「每天和慧君講電話,討論遇到的狀況,也分享哪些做得還不錯的」,小玨老師提到,透過不斷地分享,會帶給自己更多的想法和刺激。

「所以我覺得做蒙特梭利一輩子都不會覺得累或是煩,因為你遇到不同的孩子就會有不同的火花,接著疊加上去,這也是蒙特梭利有趣的地方,很大的挑戰但也很有樂趣。」小玨老師這麼說。

三位老師也鼓勵大家多和其他蒙特梭利學校交流,在這些學校裡會有蒙特梭利的前輩,也會有自己培訓時的同學,大家在不同地區、不同體制的學校實踐蒙特梭利,會看見不一樣的教學風景。除此之外,鴻鴻老師也鼓勵大家可以多觀察國內、國外的蒙特梭利學校(教室),她提到這可以幫助新手教師、新學校避免再走前人走錯的路,「可以比較快地建立模板,也能夠間接促使臺灣蒙特梭利學校更開放與健康。」

成為身心平衡,愛自己的大人

這場交流的尾聲,鴻鴻老師提醒每一位教師:

「該聽音樂、看電影、看煙火的時候都要去,我們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身心靈都很平衡的人,才能最大化地影響周遭的人。」

鴻鴻老師這句簡單的提醒,其實也道出蒙特梭利的教師培育不同於一般師培的地方 — 不單強調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樣地也重視教師的「身與心」預備。這包含了「健康的身體」與「成熟的心靈」。

這是因為蒙特梭利教育的最核心目標即是協助孩子的生命發展(aid to life),教師的身教與言教已超越了表象的優雅或是禮儀,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見一個成熟的個體如何在這個世界、社會中生活,如何地保有好奇心、如何地去欣賞進而傳遞這個世界的善與美好。

最後,也分享鴻鴻老師提到的,這一段培訓完到入班的歷程,其實更是一段蒙特梭利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期許每一位正在這段旅程上的老師們,走得更加自信與堅定。

參考資料

在公立學校實踐蒙特梭利 — 準備與建議:映後座談會(2021.12.30)

【 如欲引用本文內容,敬請註明引用出處 】

喜歡我們分享的文章歡迎按下追蹤或是點選下方 email 訂閱 📩,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最新文章。也可以點按下方拍手符號給我們鼓勵 👏🏻👏🏻👏🏻關於我們舉辦的課程研習活動,也可以關注網站消息👉🏻 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官網

--

--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不只是教育 — 0歲到100歲的蒙特梭利

我們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致力於推廣蒙特梭利教育。https://sites.google.com/y2edu.org/t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