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開啟蒙特梭利的課程教學

文|徐瑜涓(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研究專員)

圖片來源:Guillermo Ferla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編輯自 2021 年 7 月 7 日「 蒙特梭利小學教育體驗營:如何開始蒙特梭利」系列講座。本篇為滿兒圓蒙特梭利團體實驗教育 6–12 主教教師嚴政華分享蒙特梭利中透過「故事」而開始的課程內容。

關於那間 Buffet 的故事

政華老師一開始就拋出一個問題詢問大家

「當你們聽到蒙特梭利的時候,有什麼印象 ?」

「玩教具、自主學習、自閉、自由、接觸真實世界...」學員紛紛提出自己對蒙特梭利的印象。而對政華老師來說,他初次聽聞蒙特梭利時想到的是 : 「這應該是一個學費很高而且十分高級的學校。」但逐漸地隨著老師參與培訓,自己投入蒙特梭利教育後,他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認識和體悟。

他說如果要用一個詞比喻的話,那就是「Buffet」(自助餐餐廳)了!接著政華老師開始說起一個故事:

在經過長時間的工作,你拖著疲憊的雙腿走在昏暗的街道上,肚子介於餓與不餓的模糊地帶。你開始思考要用杯麵還是飯糰解決晚餐的時候...突然,你注意到小巷的盡頭溫暖的橘黃色燈光吸引著你的注意,那是一間你沒有看過的餐廳。招牌上,歪歪斜斜的有幾個字上面寫著「蒙特梭利」。

「是新的義式餐廳嗎 ? 」你喃喃自語且心想 : 這是什麼怪裡怪氣的名字

「算了,人生中最難的問題莫過於晚餐要吃什麼 ? 就給它一個機會好了 !」

你推開店門走了進去,店內暖色系的燈光讓你有一絲好感。

木製的桌椅和架子擺滿餐廳絕大多數的空間。木製的架上擺滿五顏六色、小巧精緻的料理,十分吸睛也讓你好奇。你對它的味道產生好奇,但你無法從這些料理的外觀去推論組成的成分為何。

店內的客人三五成群的坐在位置上,專心地吃著面前的料理,時不時地與旁邊的友人聊下兩句。你覺得很有趣所以傾耳細聽,發現他們並非單純聊天,而是討論食材的原料和烹飪技術。你開始感到困惑,餐廳的深處有一個寬敞的廚房,裡面有許多人在進進出出,而當你仔細一看,進進出出地並非店裡的員工,好像是客人。

「這不是一家普通的店啊!」

霎時,看似店長的中年男子站在你身後對著客人說明,來到這裡的客人不單單只是想要了解這是什麼食物,他們會想要了解食材的來源、調味料、烹飪手法,如果客人想要,甚至可以自己從外面帶著食材進來料理與分享。

「我只是想吃個飯,幹嘛這麼麻煩 !」

此時,店長搖搖手說 : 「只有了解全貌,並且親自動手做,才能得到超越味覺的感受。」

其實仔細思索故事裡頭所描述的自助餐餐廳,大家就會發現政華老師其實是在描述一間蒙特梭利班級的模樣—溫暖的教室空間、熱鬧有序互動的孩子以及獨立專注自由工作的孩子模樣。

會用故事開始談起蒙特梭利,正是因為在蒙特梭利的教育裡,教師就是從故事引發孩子的興趣,再接著給予知識的細節。為了幫助大家更加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政華老師提到一個口訣:一個框架、兩種環境、三項責任、四大要素。

一個框架 : 偉大故事

政華老師將三個簡短的故事濃縮在一起,讓大家一起感受在蒙特梭利的教學中,究竟要如何用故事來去撐起架構。

無手之神

世界上有一個特別的造物主被稱作是無手之神,如果你不信神也沒關係,你可以把它視為一種意志、規則。那這無手之神沒有手也沒有腳,但祂創造了一種規則。所以在最一開始地球跟太陽出現之前,這個世界是又黑又冷的,而且什麼東西都沒有。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雲,非常的熱且不斷的旋轉著,接者,光也出現了,雲夾帶著光、夾帶著熱,不斷地旋轉不斷地旋轉,甩出了星星、太陽、地球。在空間中有了這些星球之後,非常多的粒子也在其中漂浮,因此無手之神對了這些粒子下了一些規則……。從無手之神的故事中可以導引出固態、液態、氣態的認識,便可以帶領學生導引出原始地球環境雛形的出現。因此,在無手之神的故事當中可以對應到物理學的一些基本現象,若深入一點便可以探討為什麼人會存在等哲學問題。

生命起源

在黑暗深邃的海洋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是慢慢地開始出現了第一個生物。所以在大海裡面開始出現了一些生命,一開始是最單純的細胞,然後它們開始集結在一起,變成各式各樣活動的生物,有些像是海綿、海葵,有些像是螺也有些像是蟑螂。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三葉蟲長什麼樣子,這些生物都是當初在爬滿在原初大海的海底之中。所以這些生物慢慢地在大海之中發展成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樣貌。這些生命開始發現,除了海裡面,陸地也是另外一個天堂。所以開始往陸地侵入,水邊開始長出濕濕黏黏的植物、有些會在地上爬的魚,慢慢地他們不需要水了,漸漸地恐龍出現了,稱霸了世界。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或許是地球凸然變冷了,或是天外隕石,這些龐然大物滅絕了。留下來得這些生物是體型嬌小、有毛,不用下蛋孵蛋的動物,這些小型動物爬滿了整個世界。那在這漫長過程的最後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物種,「人類」。由此可見,在生命起源的故事當中,便可以對應到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學習。

人類的故事

到了人類的故事,裡頭就可以提到歷史,也可以提到文化,可以提到為什麼人可以從古時候這樣演化過來,那其實從人類開始有歷史之於這個世界來說只有短短不到 1% 的時間,在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去銜接語文、數學這些符號的故事,探討為什麼我們要學習這些東西 ?

所以這五個主軸故事就可以把整個框架都架構出來,它是具有互相關聯性的。用一個很大的範圍告訴學生,接下來你在學校的六年裡裡頭,我們要從這些故事裡面來學習與探索那些你感興趣的知識與事情。

兩種環境 : 教室與教室外 ( Going out )

環境有兩種,一個是教室,另一個是教室外。基本上,在蒙特梭利的教室,教室環境裡頭會有各式各樣的教具櫃,教具櫃分成各種區域。桌子並不是如同一般傳統教室中分成小組或是排排坐的方式,而是讓大家可以自由地決定你想要的位子來進行你想要的活動。因此,在這樣的教室裡會有以下特色 : (1) 沒有區分上下課,三個小時完整的工作時段 (2) 教室環境一定是多個小組、個人同時進行工作 (3) 可以自由走動、可以自由交談,當然那個交談是有限制的 (4) 非固定座位,因此不會有誰誰誰就一定是做某個位置的情況產生。【延伸觀賞】蒙特梭利小學教育體驗營|認識滿兒圓與心語

到了教室外,這是個重點。因為教室有限制,在教室裡的資訊、書或是老師的教學,沒有辦法支持他們所有的興趣,因此他們必須要從外面取得他們足夠的材料,來進行自己的研究、活動、學習或是計畫。那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資訊不夠,他們就可以從外面的場域去獲取一些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訊息。

因此在這個架構底下,孩子首先會先接受示範,然後因為自己的興趣或是任務,而啟動了延伸或是研究,在孩子發現教室的材料或是素材無法滿足或是遭遇研究的瓶頸,所需要的資訊不足夠時,孩子就開始申請外出計畫。在孩子外出之後回到教室,經過老師的觀察,老師便可以補充一些新的示範或是知識點,而這又會重新變成一個新的循環。

三項責任 : 課綱、工作日誌、師生會

(1) 課綱 :

課綱的部分除了符合108課綱的要素外,也與蒙特梭利的課程手冊進行匹配。我們可以將兩者之間這些對應的章節之中去選適合的課程進行安排,並考量到學生的能力、教室的狀態,來進一步去做示範。

(2) 工作日誌 :

如同聯絡簿的感覺,在一天三小時中學生會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安排,然後會把預定與實際執行的時間規劃撰寫在上面,因此這是一個自我負責的工具。有時你可能會發現有學生一整天光是一件事就做了三個小時,那他是在混嗎 ? 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或許他反而是很認真在做一件事情。因此,我們會做一個很簡單的詢問跟檢核,這時侯就出現了師生會。

(3) 師生會 :

透過師生會,老師可以跟學生討論,他安排自己在什麼時間執行什麼工作 ? 你執行的計畫怎麼樣 ? 現在狀況如何? 有沒有遇到困難,又或者是否需要老師協助、給予示範等等。

四大要素 : 混齡、小組、關鍵課程、後續工作

混齡與小組這兩個要素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蒙特梭利標配性要素。當然各位心中應該有很多的問題,這樣子的優點是什麼 ? 課程會不會很難上 ? 秩序會不會很難管控 ? 而關鍵課程與後續工作,我們則可以從偉大故事裡面選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要素和必須學會的內容,從中進一步地給予一些關鍵課程示範給他們看,再來就會需要學生去進行一些後續工作的練習與延伸,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後續工作去做些評量去確保他們是否知道,有沒有學會這些知識點。

因此在最後,政華老師也重新強調了口訣 : 一個框架、兩種環境、三項責任、四大要素,這便是在實際的蒙特梭利環境現場會去執行的部分。若對於應該如何在公立學校當中去執行這些要素,也歡迎聆聽雁林老師的分享。

完整演講內容,詳見以下影片

影片來源:MGI-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 如欲引用本文內容,敬請註明引用出處 】

若你對蒙特梭利有所好奇,歡迎追蹤我們,也可透過左側或下方的拍手符號給我們鼓勵👏🏻關於 TMEC,你會想要知道更多我們在做的事情嗎?歡迎前往官網了解 TMEC 的理念、歷年活動內容,以及精彩的活動影音紀錄。👉🏻 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官網

--

--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不只是教育 — 0歲到100歲的蒙特梭利

我們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致力於推廣蒙特梭利教育。https://sites.google.com/y2edu.org/t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