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混齡教學功能

作者|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兼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協同主持人)

圖片來源:pexels

世界各國為了要讓鄉村學校適應現代社會,多數採用混齡教學的策略。回顧過往,在 1990 年左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要能落實兒童的受教權(education for all),編制混齡教學實用手冊,協助各國發展彈性與創新的教育系統,個人相信這樣的混齡教學受到瑪麗亞蒙特梭利的影響,特別是某些地方偏遠,缺乏公共建設,這些區域的兒童,也該享有甚至更加優質如蒙特梭利的教育。由於少子化與人口外移,鄉村學生人數偏少,採用混齡模式正好可以避免被廢校的傷害,而且也能讓在地學生有一定水準的表現。蒙特梭利的混齡教學的設計,還納入在地化內容、幫助鄉村學校與教師融入社區與回饋社區的生活方式,提升學生原有學習成效,目前來看,已經是先進國家改善鄉村教育的教育政策。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期望教室如同小型社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善關係,發展社會智能。有經驗的老師指出,混齡班級的學生易於在同儕之間孕育手足之誼,這在傳統分齡教育中是很少見的,此外,他們擁有高度學習自信和自尊,同學之間還會相互比較那些單元誰學的快些,他們都可以依照自己最快的學習速度,相對地,也比較不會有學習挫折感,這才是真實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由於蒙特梭利學校的混齡教學成效,影響其他教育系統的仿效,單就有關混齡教學的長期性研究顯示,混齡教學能提升少數族群兒童、低學習成就、低社會經濟地位、早期學習挫折的學生學習意願,原因在於課程設計為整個混齡,充分採用團體合作學習,而不是單獨差異化的個別教學。

從文獻分析來看,美國田納西州追蹤 1500 位從幼稚園到四年級都在混齡教室學習的學生,長期研究下都看出混齡班級學生在學習與自我概念都好的成果,另外,在兒童成長與學習階段,傾向於彼此合作的、科目融合的,而不是用以分齡、分科的方式學習,同時在混齡合作學習過程中,蘊含著情感、身體、美感的滿足。

我國在 2017 年立法院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明定偏遠地區學校實施混齡編班、混齡教學或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特色課程、戶外教育、提供自主學習資源及實施差異化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 30 所小學進行全面或部分混齡教學,這也可能孕育出未來持續轉型成功辦公營的蒙特梭利學校,讓更多家長不需要擔心教育經費,也能有優質的教育機會。

【 如欲引用本文內容,敬請註明引用出處 】

--

--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不只是教育 — 0歲到100歲的蒙特梭利

我們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致力於推廣蒙特梭利教育。https://sites.google.com/y2edu.org/t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