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遇到衝突、低參與或是太多嘴的情況該怎麼辦?「團體動力」帶我們突破僵局

團體動力學就是門探討怎麼樣在群體中處理衝突、提高參與與調整話語權,進而增進彼此聆聽的領域。目的就是透過團體的方式,打破大家既有的框架(一直講的或是不想講的框框),來推動原本難以推進的場景。這篇文章的目的是透過多元視角讓大家瞭解團體動力學以及脈絡,之後會探討細部如何執行。

George Chan
moodwide
6 min readJun 22, 2020

--

Photo by Margarida CSilva on Unsplash

當我們在一個團體中遇到衝突時,該怎麼辦?有人不講話時、又能怎麼提高他的參與?有人太搶話語權而導致其他人不想發言時,能怎麼處理?

Group Dynamics(團體動力學,簡稱GD)[01]是一個描述在一個Social Group中(Intragroup Dynamics)或多個(Intergroup Dynamics)之間的行為與心理流程。GD在瞭解決策行為、追蹤社會上的疾病傳播以及作為療法上都相當有效,我自己就是比較從治療的角度上切入與認識,GD的優點是會伴隨著很多新想法與科技的產出,同時也是理解的核心,用於瞭解種族、性別還有其他社會偏見與歧視。

團體動力本身可以先理解「團體」,光是這塊就有很多可以探討的:什麼是團體?誰在團體中?哪個元素行成了團體?我們要如何領導一個團體?可以預設一個版本,也可以請在場夥伴討論,當這些都定義、釐清後,作為引導者即可開始觀察「團體動力」,聽起來很玄,但其實就是我們可以感受到的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能被量化的包括:動力(大家的活動度)、能量(想往前走的油量)、情感(心情高低)。而觀察到後,透過團體的能量,可以是創造共同敵人使大家對抗,可以是創造團隊共感讓大家凝聚,也可以是透過群體壓力去調適個體。

也可以從「系統」的角度[02]來理解團隊,對應團隊是個人為系統,而怎麼樣是個系統:個體、連結與目的(功能),團隊有著個體、相互的連結與群體的目的。而團體動力則可以看成是種存量(Stack),單元就是可被感知的變量,而群體本身可以做為我們操控流量(Flow)的方式。而引導者的重點主要是創造Balance Feedback Loop維持團隊和諧,用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創造不斷往前推進的動能。

本篇文的假設是對象分為觀察者與團體,當然在團體中也可以進行觀察。在GD中,也很重視「角色」的存在(釐清Group formation),在療程中,我們會透過「角色」來調整群體動力,給予不一樣的任務來達到動力的移動與平衡。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將角色氛圍功能性(O)、破壞性(X)與路人(▲);針對功能性可以是記錄者、提醒者,在工作坊中可以是提醒時間與規則的人,在團隊當中可以理解為agile中的SM、PO等功能明確的角色[09];破壞性則是可以針對觀察到的「控制」與「消極」狀況進行調整,前者可以是分散權力(調整麥克風、規定發言順序與次數等)、後者可以是透過群體的方式給予壓力;路人就是路人,但也同時是重要的參與者。直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很需要診斷,或是說感知的能力。

自身在團體動力的瞭解上比較是從臨床出發,場景多是一群病友要怎麼樣扶持彼此並充電,更明確來說,是從 鮪魚腦師#職能治療|智慧復健|腦科學[03]中得知,OT上都是怎麼樣運用團體動力的七步驟的[04],透過團體的方式讓病友看到「跟他人一樣」打破孤獨感,又從中發現「跟他人不一樣」創造獨特感,實在是門藝術。對應才讓我有機會延伸、聯想到怎麼樣在工作坊或是團隊建構中的應用。

而這邊的前提都是大團體的目的是合理、正當的,反過來說,如果團體在進行霸凌,這時需要做的就是隔離那幾個霸凌發起者的能量,但如果成為一種文化,要做的就是把被霸凌者獨立出來,至少幫助他,創造另外一個團體。也有對應的研究在探討這塊[05]。

同時有提到的是心理師的團體動力,如果說職能治療比較像是指揮家,心裡師則就是首席大提琴(對應團隊中就是外部引導者與領導型引導者[06]),或是說OT像是球隊教練,而心理師則像是王牌大前鋒,對應來說都需要注意團隊動力,兩者個關注點與出發點會有所不同;特別釐清「團體諮商」[07](陽明蔣欣欣老師的課很推薦),裡頭的主引導者也稱為Conductor,也比喻是如同指揮,探討如何透過團體中的大家療癒彼此(可以延伸探討藝術治療[08],怎麼透過藝術療癒、探索自己);對比於團體動力注重的比較怎麼促進行為,兩者對心理療癒的切入面向有所不同。

總結來說,團體動力學對於要帶領團隊、課程的夥伴都會是個好武器。然而,重點不是要把這把方天畫戟耍得多好,甚至要變為手腳的延伸。這邊的重點會是,怎麼樣至少看到有這樣的武器,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從既有經驗中濃縮。之後會更細部分享團體動力學的架構,以及能怎麼進行操作。希望文章對你有幫助。

參考資料:
[0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oup_dynamics
[02]: 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03]: https://www.facebook.com/DrToro/
[04]: https://dajean.pixnet.net/blog/post/199747671
[0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300/j202v03n04_04
[06]: 打造卓越引導力
[07]: http://www.tgct.org.tw/index.php
[08]: https://medium.com/@apple2007tch/創作的軌跡-淺談藝術治療的力量-1cb817c5816
[0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gile_software_development

--

--

George Chan
moodwide

Scrum Master / SDE @One Medical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