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非暴力溝通促進彼此同理?對應高衝突場景,如何跟他人「溝通」 ——臨床實例篇

「非暴力溝通」(NVC)是對話時相當有用的方法學,而這邊透過盧森堡博士的論文。讓大家得知從非暴力溝通的觀點上,會怎麼應用在臨床的實際場景。

George Chan
moodwide
Jun 24, 2020

--

工作上的場景

「你花太多時間跟病人說話了!」

在工作時,我們時不時會聽到像上述的「陳述」,有的時候我們會稱之為「抱怨」。而很多時候聽到的我們只會覺得「這個人不理解我」、「這個人真的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嗎?」

同樣的場景,不斷不斷的發生。有沒有機會進一步做些調整?發言者背後究竟想表示些什麼?

當對方不同理我們的時候,我們又要如何真的達到同理?

本文分享盧森堡博士怎麼從臨床的角度,運用善意溝通的案例來一步步解析,這份不會特別細講非暴力溝通的四階段,但會補充更多使用上的心態與細節。主要會透過發展者馬歇爾博士於論文中所使用的圖,來帶大家一起看,我們還能怎麼做。

Photo by Malcolm Lightbody on Unsplash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簡稱NVC),又稱善意溝通、同理溝通(Empathic Communication)。在NVC中的「暴力」指的是強加自己的想法,話語中充滿著「否認」、「拒絕」,而透過其「溝通」的透過四元素「觀察-感受-需求-請求」能同理自己,也進而同理他人,讓雙方溝通的層次更多元,且更有進展,進而遏止暴力,傳達善意。

理論背景是美國心理學家盧森堡博士所發展,透過對話時關注這四個面向來溝通,進而達到調停、談判等。而在這邊,盧森堡博士先介紹了和非暴力溝通相對的疏離溝通,並實際透過臨床場景來講述NVC的應用[01]。

非暴力溝通有哪些元素?

非暴力溝通的流程有兩個部分組成——

  • 「坦承」(Honesty)地表示我的狀況(What I am),我正在…
  • 「同理」(Empathy)地聆聽另外他人(What others are),別人正在…

而分辨出這兩部分,再透過四個基礎元素去呈現,分別是——

  • 觀察(Observation)實際事實,數據上,發生的事,不帶有情緒與個人評斷的。
  • 感受(Feeling)情緒上的感覺,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延伸。
  • 需要(Needing)心理上的需要,每個人都平等擁有的需要。
  • 請求(Requesting)針對需要,所提出的邀請。

同時避免批評、要求他人(Demanding)和拒絕承擔責任。因為這些會行為、動作,也會刺激對方的防衛心,進而難以達到彼此需求。

而上述是快速帶過的非暴力溝通流程、步驟與避免事項,而這次的文章,會主要針對「同理接收」的部分多做著墨。

為什麼要透過非暴力溝通?

在NVC中,我們會舉另外一種溝通的方式——「疏離溝通」(Life-Alienated Communication,簡稱LAC)[02],來讓大家看到非暴力溝通對應的好處。

相對非暴力溝通——疏離溝通(LAC)

兩者的差異在於,是否有整合心智(Mental)與情緒(Emotional)

如果說 NVC 強調的是,當我們是在跟「人」做溝通時,不只看事實與數據,而是去看到這個提問者背後的「情緒」與「需求」等,幫助我們整合心靈與情緒。而LAC是…

  • 充滿著批評(都是他的錯!)
  • 卸責/不願意負責(這是你的責任)
  • 腦袋和身體分離——直接在想法層次上爭論、怪罪,沒有討論情緒和需求

疏離溝通(LAC)的兩大行為——批評和否定責任

而NVC就是希望能相對避免LAC的情況發生,並藉由考慮更全面來促進溝通。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的溝通都比較偏向LAC,其涵蓋幾個面向——

1. 批評(Criticism)

評斷、暗示什麼「錯」了

像是「王醫師的問題是,容易衝動地作出決定」。這種批評背後隱含著「應該要」(Should-ness),希望別人照我們的期待去行動。很多人是不知道要怎麼樣「不帶批評地」評價他人,像是「你不好好打病歷,這樣很懶惰!」

批評是個人價值的悲劇表示法

2. 否定責任(Denial the responsibility of action)

拒絕去承擔想法、感受或行動

像是「有些事無論你是否喜歡,你就是應該要做」。這種句子背後,藏著「必須要」(Have to)。這邊比較特殊的是,當我們對他人有所「評價」的時候,我們容易外部數個歸因,常見的有

  • 他人的行為(ex:我批評護理師,是因為他遲到)
  • 個人特質(ex:我對行政人員大吼,因為我脾氣差)
  • 外在權威(ex:我對病人撒了個謊,因為主治叫我這麼做的)

在理解LAC與「暴力溝通」的差異後,讓我們多看看要如何實際運用非暴力溝通。

怎麼樣運用非暴力溝通?

NVC「同理接收」的關鍵能力:區分「評價」和「觀察」

聆聽他人時的兩種途徑:是否能將「事實」與「評斷」分開

而在非暴力溝通的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分清「觀察」和「評價」

  • 「觀察」(Observation)指的是事實面,客觀面的事實
  • 「評價」(Evalutaion)指的是個人的判斷、價值層面

回到一開始的案例,那是臨床上實際的事件,護理長對新進人員說 — —

「你花太多時間跟病人說話了!」

通常我們聽到這樣的語句,會帶有情緒地回應說,那時候發生什麼事,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等等的「解釋」,希望能告訴對方我當下的判斷是「正確」的,而此時容易淪為語言上的碰撞,所以在非暴力溝通中,會想邀請將「事實」先「提煉」出來。

(事實面)發生了什麼事?
我花一個小時跟病人對話

(評斷面)他在擔心著什麼?
我做的事情不夠有效益,可能耽誤我自己與大家的時間。

NVC「同理接收」能力的延伸 — — 分辨四元素

而非暴力溝通就是重複上述的流程,不斷「分辨」並提煉四項基礎元素。假設我們繼續透過「翻譯蒟落」來翻譯這樣一句「直白」的話,接著會是…

再從評價中,去分割出情緒

「擔心不夠有效益,帶給了我焦躁的感受」

看到情緒後,再去分割需要

「我需要的是讓自己安心」

看到需要後,對方提出她的請求

「我想邀請你提升效率」

而經過上面這四個階段,就會讓原本帶有些攻擊性的句子,有層次、條理的分隔成能理解,且在「解釋」前後,就開啟進ㄧ步對話的可能。

像是就有一個可能是,仍可以花時間跟病人溝通,但要考慮到對於整個團隊怎麼樣提升效率,如果能核對「跟這病人好好溝通」,能協助提升效率,那也是一種好結果。

NVC「同理接收」四元素的實際運用導引句

換句話說,NVC在對話的重點在淬煉「對方」說的是在事實、情緒、需求與請求的哪一個階段?而重點就是過程中的拆解。

而在初學NVC時,不太容易判斷這四個層次,個人建議可以透過四個句型,來幫助扣回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層次。分別是

  • 核對一下,你看到的是…(事實)
  • 想知道你有怎麼樣的情緒(感受)
  • 那,你背後有著怎麼樣的需要(需要)
  • 那我可以怎麼樣行動,幫助滿足需要?(請求)

也可以試著創造自己上手的句型,總之就是能在想運用的時候,能透過幾個問句,來分辨層次,進ㄧ步達成非暴力溝通。

更多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情況

而在諮商上,心理師常常會需要接球——接受患者的情緒炸彈,自己要先梳理過後,再幫他們釐清。像是當有病人說「我好想死」時——

非同理回應

  1. 評斷、判斷當事人與情況

情況沒有那麼嚴重吧!
但你病情沒有那麼重呀!

2. 個人解讀

你是在說不覺得自己有得到很好的照顧嗎?

背後想說的是「你這樣是…」、「我覺得你…」,有在思考對方狀況,不過比較沒考慮到情緒與需求。

同理回應

而從非暴力溝通的角度,則是去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和需求,核對像是

你是感受到絕望嗎?
因為你有從痛苦中解脫的需要嗎?

進一步可以邀請說,一起想從痛苦中解脫的方式。

結語

本文帶大家一起看什麼是非暴力溝通(NVC)、疏離溝通(LAC)以及其分別的幾個行為、要素。再透過比較是臨床上的案例、角度舉例,實際在溝通中進行分類、核對與釐清這四個階段。也進一步瞭解,非暴力溝通還有哪些應用,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與對方進一步對話善意。

參考資料:

[01]: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
[02]: https://www.cnvc.org/sites/default/files/NVCInstructionGuide_Jiva_.pdf

而我有一個需求,是「被認可」,透過知道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能讓我知道自己是有所貢獻的。如果可以,也想邀請你給我一些掌聲。

--

--

George Chan
moodwide

Scrum Master / SDE @Amazon Health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