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促進同理?對應高衝突場景,如何跟他人「溝通」——「非暴力溝通」

2020是個令人難忘的年份,過不到一半,世界各地已充滿著衝突。從Covid-19、美國黑人暴動到最近台灣的政治衝突,以及剛好身邊很多人的「自費醫材」議題的爭議。當衝突不斷升溫、變多,大家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捍衛自己立場時。我們要怎麼樣創造和諧、真的達到共好?這篇的目的是總覽「非暴力溝通」,分享其架構動機,以及使用上的一些些心得與注意事項,期待大家能zoom out最近的紛擾。

George Chan
moodwide
8 min readJun 15, 2020

--

Photo by Malcolm Lightbody on Unsplash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由心理學家盧森堡博士[01]在1960年開始構思,1990年起有現在的架構。是種支持彼此間合作並化解人與人間(關係上、社會上)衝突的方式,我更喜歡他的另一個翻譯:合作式溝通(collaberative communication)。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正式,創造人際間的和諧,並一起學習如何在未來共創[2][3]。

裡面的基本假設是全體人類都有同理與共情的能力、且我們都有足夠的資源能滿足,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衝突。而我們會暴力或傷害他人,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到能達到目的的「更有效策略」。而只要當我們能有更有效策略,且能達到彼此需求的話,就會達到「和諧」。這也是為何,NVC很強調要辨別雙方共有的需求,只是這些需求都被「想法」和「感覺」包住了,對應我們才要慢慢將其核對、撥開。NVC也強調我們能透過相互間的關係滿足需求,並將改變著重於三個層面:分別是與自己、他人、團體和社會系統內。NVC也廣泛應用於商業、教養、教育、瑜珈、心理學、健康醫療、正義,甚至是童書上[04]。

NVC Structure from wiki

非暴力溝通中的「暴力」,指的溝通上的強壓自己想法(有點點本位主義的影子),把注意離移開釐清需求、情感、觀點與請求,也因此而衝突升溫。然而NVC說這些暴力只是表層的行為,背後目的是為了降低恐懼、罪惡與羞愧[13]。它透過四階段的流程來緩解: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觀察是指針對看到的,把評價先緩一緩(關鍵句:你究竟看到什麼而會這樣覺得?我看到…);感受是指想法之外的情緒(關鍵句:你有什麼感覺?我感受到…),這邊要注意的是我們亞洲人的儒家文化相對不易辨識自己情緒[05],這是個一輩子課題;需求是我們想要的,包括連結、喜悅、和平等[06](關鍵句:那會想做些什麼?我的需求是…);請求指的是一個能達到需求的行動,像是邀請對方進行對話(關鍵句:那是不是能邀請你?我想試試….)。操作上想瞭解更多可以看關鍵評論網上的quick summary[07][08]。

理解上,有學薩提爾的朋友也可以透過冰山[09]來理解前三層(對方的冰山),知道ORID[10]、ORJI[11]的話也可以作為入門,抑或是理解背後的聲音也可以參考U的VOJ、VOC、VOF[12],但要注意不同之處就是,以設計思考[13]與NVC比較為例。而在做解法提案時,設計思考的假設是破除框架能讓我們更有創意,而非暴力溝通沒有要「不斷破除框架」的意思,反而是不斷探索別人的邊界(道德、觀點),並邀請他慢慢向外跨出。換句話說,非暴力溝通會相對比較高限制、低自由,但對應設計思考如果沒有設好安全場域、鼓勵破框,容易造成不滿來說,它的風險是較小的。然而,在就「empathy」,也就是建立同理的環節,個人覺得NVC的探詢式會比較適合東方人;設計思考的偏向透過訪談、觀察,一個第三者較遠視角,然而太「同理」就比較不容易破框,在提出解法時較容易陷入同樣的視角、框架與邊界中。所以,如果對方比較願意跳脫框架、接受沒有很強調彼此連結,那透過設計思考能有很破框的解法;而如果對方比較保守,需要慢一點的節奏、步調,那會建議透過NVC來對話。

最後,分享NVC在這次與朋友對話的實例。觀察的部分他帶著我們從「鬼島健保署總是壓榨醫療勞動環境」到「我看到健保署提了新一個法案」;感受的部分我是從「蓋!是想要怎樣?你們不要太過份」到「我感受到自己的憤怒、不滿與難過,還有很幹」;需求的話會是「停止法案」變為「我的需求是不要讓我感到自己權益受損、被壓榨」;而最後請求可以是「你們給我開會暫停法案」到「可以請你們暫停法律、先說明背後經過與意圖嗎?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過程有經過簡化)。過程中忘記誰繃出來的,總之有一句「現在,我知道為什麼我的高中老師之前為什麼那麼討厭政府了,原來我在類似的情境與環境下,也難以控制自己」。然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雙方「願意對話」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連對話都不願意,那就更不用談之後的溝通了。

補充,對應的批評。NVC在使用上跟所有知識一樣,除了在使用上都要注意一開始不熟悉時功效不彰外,也要注意別陷入「用這個才行」才能溝通的知識本位主義。而NVC的一個前提是雙方能用彼此理解的語言對話,但這也導致了某種程度的知識障,也要小心容易流通於同溫的社交群取暖就是[14]。

總結來說,NVC適合用於看清彼此的「界線」與堅持,並且在雙方的意願下找到潛在把我們兩個連再一起的需求,並畫出共同的交集之處,彼此往外拓一步。如果願意的話,我們來一起對話。

參考資料:
[01]: wiki of Marshall Rosenberg
[02]: wiki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03]: Fullerton, Elaine (February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in an early years setting to support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develop a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ed to both self and others”. Behaviour4Learning. GTC Scotland. Retrieved Sep 22, 2011
[04]: 連結有興趣可以在維基觀察,如醫療是這份: https://www.slideshare.net/nonviolent/humanizing-health-care-melanie-sears-nonviolent-communication
[05]: 崇健老師提到「我沒有生氣」時,我好幾度哭了出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D526EXAus
[06]: https://www.cnvc.org/training/resource/needs-inventory
[0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333
[0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334
[09]: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021
[10]: https://twhrmgr.pixnet.net/blog/post/101638263-o-r-i-d有效讓對話流動,簡單又實用的提問架
[11]: from之前提到的沙因教授 https://www.slideshare.net/tjcarter/communication-in-helping-relationships-schein-2-2817
[12]: 可以從U theory中的VOJ VOC VOF下做理解
[1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sign_thinking
[14]: [02]Responses

--

--

George Chan
moodwide

Scrum Master / SDE @One Medical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