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新創NTD/Bio-Design Workshops「 一切從使用者開始」——同理心

紀俊麟醫師 Jenson Chi
moodwide
Published in
3 min readOct 20, 2018

沐懷NTD工作坊之「 需求定義」 :伯伯為何不看牙

”同理心“出發到”需求的定義“,從”創意發想“再到”製作原型“,為了幫助病患/使用者解決問題,Design Thinking — 設計思考的流程是一個很棒的工具,而且巧妙的是,隨著主題、參與者、工作坊時間的不同,每次流程跑完,參與夥伴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和收穫。

這次來到高雄醫學大學,進行為期兩個整天的「 NTD生醫跨領域創新工作坊」 。為了讓參與的夥伴有最好的體驗,我們依夥伴的背景與專長,將他們打散來讓異質性達到最大 (參考我在Stanford的老師Steve Blank,於創業課程Lean Launchpad中的建議),並在組內分好四個不同的角色。

在同理心及需求探索的過程,其中有一組非常有趣,有位組員「 小黃」 因緣際會在上個月準備研究報告時,去訪問了社區的意見領袖,有關口腔衛生與健康的相關看法。意想不到的是,那位意見領袖告訴這位「 小黃」 :

我才不要定期看牙醫! 政府…健保…唉, 都有勾結!

當小黃聽到這樣的回答,還著實嚇了一大跳!!我也是,我和許多學員一樣,聽到這樣的”不看牙理由“時,嘴巴都張得大大的,百思不得其解。

同組的組員,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的學生「小庭」提到了當時組內討論的過程:

組內成員對小黃提出的使用者問題/需求,感到高度的興趣,雖然不太知道那位伯伯為什麼對制度有那麼大的意見,但覺得這個不看牙的理由很特別!

組員們開始往健保制度、法規…的方向討論,直到講師的一段話,讓大家停下來重新思考團隊探索方向:

有時候,使用者提出的問題或需求,像是冰山的表層。若團隊只花時間處理探索問題的表象,將會錯失綜觀全局的機會!

再去找使用者聊聊吧!應該會得到不一樣的洞見喔!

團隊在課堂結束後,真的再去訪談那位意見領袖。在組員細心耐心的關懷之下,這一次,伯伯真的把心裡的話給說了出來:

真的嗎!我不覺得牙齒會痛啊,想說會痛再來看醫生就好…

啊其實看牙洗牙還蠻痛的,我怕痛,所以每當定期檢查的時間到的時候,我還是會有點害怕….

透過課堂的引導,和深度的使用者訪談,順利地從需求的表層進到深層裡。

透過參與創新流程,讓我們這組的組員更了解使用者需求的重要 ,以及訪談能夠帶來新的洞見,修正我們原本的假設,來更貼近使用者的心聲!

工作坊接近尾聲,聽到大家發現「 自己原來這麼棒,可以做得到」 「 希望自己未來面臨各種挑戰,都可以不受自身的想法侷限」 這樣的回饋,教學團隊鬆了一口氣! 歡迎想要創新的夥伴,參與我們的跨界創新工作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