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人在辦,但到底什麼是workshop?「工作坊」的起源探討與現狀

當查「工作坊」三字,就會有相當多的資料跑出來,究竟什麼是「工作坊」?從數據出發、了解脈絡後,回到可以被核對定義的部分。

George Chan
moodwide

--

本篇有個大假設,是「工作坊」的概念是由英語系國家傳出。故文章主要會從英文的資料進行討論,由於會牽扯到翻譯,這邊就會用 “workshop” 進行為翻譯前的詞彙,並討論其演進,以及我們的想法。

來個練習題…

請問以下何種我們可以說是 “Workshop”?

  1. 演講
  2. 有互動的演講
  3. (日常)會議
  4. 策略會議
  5. 學術交流的 Conference
  6. 我家的車庫
  7. 實作教學程式撰寫
  8. 線上預錄的課程(無實作)
  9. 教怎麼樣騎腳踏車、做菜
  10. 野外寫生

這十題的答案在下方,或是你也可以選擇先閱讀文章後,看答案前再回過頭來想一下,多少可以幫你聚焦 “workshop” 這個詞彙。

“Workshop” 相關的數據[01]…

Google Books Ngram for “workshop” in English

“workshop”一詞在西方書中的使用、出現率。可以發現,最早可以溯及西元1800年前,就一路漫漫爬升,但自從1980年代有個高峰後(圖有經過平順化),就開始一路往下,近十年則保持持平。

Google Books Ngram for “工作坊” in Chinese

而我們對 “workshop” 直觀翻譯是「工作坊」,這邊用中文的相關數據則如上,在1940開始出現後,一直到2000年才開始往上起飛(還在上漲)

好,那到底什麼是 “workshop”

Photo by Devin Berko on Unsplash

“workshop” 的起源 — — 工業革命前的維修工站[02]

a room or building where things are made or repaired using machines and/or tools. [02]

“Workshop” 一詞主要源自於工業革命時代的一開始,泛指提供相關維修工具的房間、建築物。可以想像是手工藝進化到工業革命時代間的過度,一直到「量產」的概念出現,主力轉移到工廠,大部分的維修製造就會在 “workshop”執行。

進而來說,一開始 “workshop” 一詞多有工業的味道,所以也有「工站/工作站」的翻譯。

在20–21世紀,西方國家漸漸用 “garage” (車庫)來替代原本 “workshop” 的功能,會在裡面囤放工具,來修理相關家裡一切損壞之物。概念上,我們現在所認為的 “garage” 可以暫時理解為初版的 “workshop”。

這也是為何 “workshop”的翻譯中,有個會是「車間」。

在 “workshop” 的概念中,我們在維修的過程,會漸漸有些新的發現、或是功能性的簡易維修方式,進而漸漸有了 “prototypes” 的味道與關聯。換句話說, “workshop” 在一開始,指的比較偏有著工具,「手作」去解決身邊問題的一個空間,進而有一些隱含創新的味道[03],這也漸漸延伸到我們的近代用語。

Photo by Evangeline Shaw on Unsplash

“workshop” 的延伸 — — 討論或實行方式[02]

a meeting of people to discuss and/or perform practical work in a subject or activity [02]

接著漸漸延伸出的定義,則是一種「研討方式」,針對特定主題或活動,進行「討論」或「實行、實作」。這較為廣泛、通用的定義,則是我們比較常遇到的。

比較精準的定義與範疇,會要跟 Seminar、Conference 等詞彙做比較。嚴謹的 “Workshop” 偏向是一種「研討」,比較從學術的角度出發來看「研討」的話,依據規模,大型的有 Summit(年會)、Symposium(研討會)、Conference(大會);而每個大型的「研討」都由多個小型的 Seminar(專題討論)與 Workshop 組成。在這, “workshop” 指的是針對特定議題、知識傳播的一種方式,其中含有較多的「手作」(Hands-On)元素。

在這邊的 “workshop” 就偏向是我們平常在指的「工作坊」,在較為正統的範疇下,是一種知識、學問傳播的形式[04][05]。

Photo by Edvin Johansson on Unsplash

“workshop” 的近期 — — 教學上的延伸

進而幾年 “workshop” 一詞在兩岸出現頻率漸增。其脈絡延伸在「知識傳播」的方向上,轉移到廣泛的稱呼「教學」,但 “Workshop” 跟「課程」究竟差別在哪?

在同樣是「教學」的軸向上,「課程」是相較單向講述且不太含有「實作」的;相較之下,為了促進「知識傳播」的而加強「實作」的教學型態,則就是我們目前廣泛運用的 “Workshop”,在這邊,總算我們可以為他正名維「工作坊」。

現在 “Workshop”一詞被運用於教育、知識相關議題上,比較有名的論文、推廣大概出現在1990年代(也挺符合最上面的搜尋)[06][07]。

在教學延伸的脈絡上,“Workshop” 一詞運用的角度就很廣,有查到相關在「歷史」的推演展覽(1960年代就有 history workshop的存在),這時的 “workshop” 包含著「實作」的味道,但也有「教育」的成份在[08]。

一些有趣的補充資料給大家參考。包含怎麼「有效學習」的工作坊[09]籌備與運作方式,開頭就提到十大教學常見手法,有趣的是是由生化工程的教授監修的。

所以,什麼是 “workshop”

普遍來說的三個觀點:

“Workshop” 一詞從「工具房」開始,到Garage的「車庫、實作」含義,到現在則有是「知識傳播的不同形式」味道,而第三項則是我們目前廣稱的「供作坊」。

所以說 “Workshop”是什麼,可以看是在怎麼樣的脈絡作回覆。

在「非單向傳述教學」的脈絡下,舉凡聚集一群人討論的,他們都可以說自己的討論是對某個議題的實踐,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確實會算一種工作坊,然而這樣廣泛的稱呼,也留給工作坊不少曖昧的空間。

要說的是,看到「工作坊」這詞,理論上比較能確定的是比較少「單向講述」,但其他「實踐」的程度則會要看主辦方對這詞的定義了。

因為「實作」定義很廣,填寫學習單到即興戲劇都可以是。在決定參與相關活動前,可以核對一下。

回到最一開始的提問,列表上,哪些屬於 “Workshop”?

因為選項本身定義就比較廣,在不同定義下可以有不同解讀,這邊僅闡述一下個人的想法,歡迎交流。

  1. (X)演講
  2. (X)有互動的演講
  3. (X)(日常)會議
  4. (X)策略會議
  5. (X)學術交流的 Conference
  6. (O)我家的車庫
  7. (O)實作教學程式撰寫
  8. (X)線上預錄的課程(無實作)
  9. (O)教怎麼樣騎腳踏車、做菜
  10. (△)野外寫生

單純「1. 演講」、「5. 學術交流的 Conference」、「8. 線上預錄的課程(無實作)」較偏向單向傳述、無關實作的知識傳播;而「3. (日常)會議」、「4. 策略會議」儘管有許多彼此的互動與實作,但就算有討論,目的也並不一定是「教學」或「知識傳播」,所以就上述推論來說不太算 “Workshop”

至於「2. 有互動的演講」則要看目的與互動形式,如果不是為了互動(Engage)而互動、炒熱氣氛,而是有特別的知識點要傳播,讓它透過個體的實作更深化,那我覺得算是種「非單向教學」、「實作知識傳播」。

那比較明顯的像是「6. 我家的車庫」、「7. 實作教學程式撰寫」與「9. 教怎麼樣騎腳踏車、做菜」都會是符合定義的 “Workshop” 類型,只是看要不要稱呼其為 “Workshop”。而「10. 野外寫生」則要看目的,如果單純只是要去畫畫,那就跟單純去騎腳踏車一樣,不太算 “Workshop”,但如果有教學、知識傳遞的元素在裡頭,那就很適合被稱呼為 “Workshop”,甚至稱呼為工作坊。

對我們來說…

團隊時常會辦理相關形式的學習,然而因為「工作坊」是個模糊的詞,有些人覺得有「互動」就是,有些人認為要有「便利貼」。為了避免彼此誤解,我們通常不會特別去跟客戶規範何謂「工作坊」,而是會和客戶訪談,確認其想到達的「目的地」、中間的「里程碑」等。

稱呼是個形式,確實可以吸睛,但重點會是是否能真的滿足客戶需求與達到目的。稱呼其為「工作坊」、「實作」或「課程」都好,對我們來說如果真的要定義下,不如用類比的來促進理解。我們會將其描述為從「校車」到「腳踏車」的過程。

傳統校車有個司機載著大家集體移動,儘管快速安全,實際上大家在車上的狀況難以掌握。轉為讓大家都透過「腳踏車」移動,每個人都學習怎麼騎車,而教學者過程中不斷核對目標是否有達到、討論要去的地方,這是我們想像的「工作坊」。

然而這個詞彙的重點,個人覺得主要是要能讓客戶的腦袋擺脫「單向傳達」的畫面,光是有去想像、創造更雙向互動、體驗的過程就很足夠了。在核對完客戶是想要怎麼樣的形式之後,再去討論、設計我們彼此同意的形式,這是我們的觀點,歡迎交流。

幾個可以延伸讓大家思考的問題:

  1. 為什麼英語系國家,於1980年經歷「Workshop」的高峰?
  2. 為什麼英語系國家,於2000年後「Workshop」一詞開始降低使用量?
  3. 為什麼亞洲國家,於2000年後才開始攀升「Workshop」的數量?
  4. 兩者中有什麼同樣的脈絡,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5. 為什麼我選擇用 Google Book Ngram 而不是 Google Trend?
  6. 承上題,Google Book Ngram / Google Trend 這兩個資料源,分別有什麼邊界、限制?

(歡迎留言或來信聊聊)

--

--

George Chan
moodwide

Scrum Master / SDE @Amazon Health | Strategy Designer@Business Models Inc | Content Developer@Intellect | Cognitive Researcher@NYCU | 我想支持人們看見更多選項,建構出帶給自己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