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設計的空間認知 (上)

Chris Chen
Motion In Interaction
6 min readMar 2, 2016

每個人都與生俱有空間思考能力。測試看看,是否能不照著鏡子摸到你的左耳?用手指把鼻子裡面的骯髒物挖出來?總是記得家裡的鑰匙放哪裡?不用看著鍵盤也可以打出正確的字? 知道你的手機放在哪個口袋?總是知道所謂的正面是哪一面? 在家永遠都找到廁所? 是的,你全都知道!因為在我們的腦袋裡有所謂的多維感知模型 ( Multi- dimensional model),幫助我們,去理解錯綜複雜的周遭空間。而這項思考能力,也協助我們去理解以及處理抽象的資訊。

我一直都相信著,所謂好的軟體設計,都延伸自於人類頭腦的運作方式。它讓我們能夠自然地與系統互動,讓系統操作是符合我們預期,而非反過來強迫我們去適應系統。資訊的分析與過濾是電腦拿手好戲,並非人類,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一直以來,都在追求著自動化電腦幫手。

一個好的空間認知的介面設計,需有以下特點,它必需建立在,人類對於現實中物理運作的認知 (Physical Model)。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包涵著人類的認知心理以及生活在時間與空間的習性。它的介面設計是一目了然,每顆按鈕都被設計在最合理的位置;道理就像建築設計一樣,我們總是能夠自由穿梭在其中,找到行進的方向。

Modeling Space 建構空間感

在設計一個具有空間感的介面時,我們必需問許多問題。首先必須考量螢幕邊界的裡面與外面,接著開始思考畫面上的物件,是從哪裡進入?該物件又將會用何種形式離開畫面呢? 在這進出過程中,它們遵從著什麼樣的物理原則?而這中間是否有受到動力影響,或是,繼承了其他物件的物理屬性所產生變化?而在這萬物之中,身為使用者的你又在何處呢?

這些都不是單單用文字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我認爲只有透過視覺呈現,才能有效率地找到答案。

繪製空間關係圖

圖像化的理論

設計這些空間時,其中一個要點就是,把介面當成一個實體模型,你可以隨意的變更扭曲,甚至穿梭在其中。與其只在一個平面上去思考元件們的相對關係,試者把整體空間往上提高一個層次。

下面是作者在設計 Keezy Drummer 時所做的關係圖,他利用空間脈絡縮放(Contextual Zooming)的概念,當作功能頁面切換的主軸。

非常簡單的關係圖,清楚描述了Keezy Drummer 的介面關係。螢幕的界線並沒有被標記。箭頭所代表的涵意是時間維度。

第四次元:時間?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每一個新的次元都是前一個次元的延伸 (例如:兩個點會延伸出ㄧ條線)。透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新次元產生,在視覺上都會比前者顯得複雜許多。

在這張圖表你可以看到,以圖像來表現第四次元,是非常的毛亂不堪。”W” 在這邊代表的是時間。
A Transitional Interface, demonstrating Contextual Zooming in Keezy Drummer

第四次元”時間”是可以被設計的;只要有效運用動力原理,時間就可以被設計,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介面動態轉場。透過時間設計,我們的眼睛可藉由空間認知與視覺暫留,帶領著大腦建構出整個實體模型。

Manipulating a list 調整列表

動態可以隱喻空間。當物件離場進場時,介面物件的動態行為可強化它的空間物理特性。這些物件必須有合理的物理行為以及原則,才可令使用者從中創構出清楚明瞭的認知模型。

上面是我們常見的刪除列表的表現形式。將項目往左滑動,接者右方出現刪除按鈕,點擊刪除按鈕,該項目就會淡出離場,並且列表會有一個收合動作。

現在來看看,假使,我們改變項目離開列表的形式會發生什麼事?

上圖是我們把刪除物件,從淡出消失變更成,當物件向右滑動時,它會順勢的朝滑動方向移動直到離開螢幕,過程中,物件緩下移動的速度,這個緩速動作暗示著,該物件最終會在螢幕的右邊地不遠處停下來。透過這樣的物理運作,我們彷彿想像得出,右邊其實有個暫存空間正在排序著那些被移除的物件們。利用這種空間錯覺感,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視窗滑動 (Swipe) 切換到刪除列表,好讓使用者可以取回剛被刪除的物件們。

如果物件離場時,不做任何的緩速,你可以想像他會去哪裡嗎?世界盡頭?還是被我們永無止盡的發射到外太空?

Google Material Design 建議設計師再刪除項目時,應該要加速他移動的速度,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下圖是另一種作法,如果讓物件離場時,順勢在x,y軸向下的旋轉,像是有股地心引力牽引著他落地,這些被刪除的物件應該會像雜物般的堆疊在一旁。

或許也可以像手風琴一樣,折疊反轉後消失。又或者是在列表裡伸縮不見?

Z軸暗示著介面的深淺度

又或者我們這讓填滿的顏色向液體一樣,慢慢透明不見最後消失?

在這邊,我可舉出無數的視覺案例,但我想你漸漸應該有些概念,那就是如何利用動態與空間創作出各種有意義的變化。

(譯者:在文章的下篇,介面設計的空間認知 (下):設計案例,作者分析了市面上產品如何利用這個空間認知理論改善介面設計。)

此文章已獲得作者 Pasquale D’Silva 授權翻譯

原文出處:https://medium.com/elepath-exports/spatial-interfaces-886bccc5d1e9#.9vxvnuspq

原作者: Pasquale D’Silva

原作者 Spatial Interfaces 演講:https://vimeo.com/1476437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