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暴徒」與「黑警」,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觀察」

摩星嶺
Mount Davis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l 16, 2019

從林鄭政府的「逃犯條例」6月份準確強行立法會「闖關」以來,香港史上也是現代文明史上發生了多次最為大規模的抗議遊行。同時,林鄭政府的政治判斷失誤、錯估民眾意志、縱容警隊行為等,也製造了幾次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以暴力武器對准和平群眾的血腥警民衝突,嚴重惡化了香港警隊形像,以及加劇了警民仇恨及隔閡,帶來嚴重社會危機。

14/7沙田蓄意對示威者圍困並施以血腥暴力之後,隔日,林鄭前往醫院,慰問警察傷者,同時譴責「暴徒」暴力行為(可詳見新聞)。自始至此,林鄭始終未有一句話處於一個更為公正的角度來看待警民的暴力衝突,總是偏袒警察一方,而完全忽略了警察在蓄意製造緊張氣氛、 蓄意挑起衝突人士行動方面,起了更大的陰謀作用。任何一個文明社會的政府的警隊,均不是用暴力來鎮壓民眾為目建立的,警隊的目標是保證社會安全穩定,而不是去製造不穩定。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多月之後,林鄭依然不願意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來調查衝突的根本原因,這其中,大概只有林鄭、李家操、盧萎蔥自己才清楚的不可告人的原因。

根據Google的中文熱度詞彙分析,來看看林鄭政府的管制及社會現狀,主要考慮這段時間最為關注的詞彙:「暴力」、「暴徒」與「黑警」。從這幾個詞的熱度,可以窺見整個社會的現狀。

1. 1/6/2019–16/07/2019:「反送中」大規模遊行以來趨勢

非常清晰顯示,6/6號百萬遊行之後,林鄭的政治錯誤判斷,罔顧民意抗拒,妄圖於12/6立法會「二讀」闖關。12/6當日下午發生了第一次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催淚彈等對和平民眾的施放,因此,在14/6,「黑警」(紅色線)這個詞彙的熱度達到了最「熱」,即100。

在1/7、2/7的立法會「占領」,因警察施以「空城計」警民未有大規模直接衝突,因此,「暴力」、「暴徒」較「黑警」的熱度就更高。

之後的小規模區域抗議活動,包括7/7九龍、13/7上水、14/7沙田,只在14/7時,「黑警」又處於較為熱度高的詞彙

結論:警隊如果蓄意要製造對立的處理方式,會帶來嚴重的警民衝突。

2. 1/7/2017–16/07/2019:林鄭上任以來的趨勢

從777上任以來,從上面的趨勢比較來看,這三個詞彙所體現的社會總體對抗相比不嚴重,直至今年6月之後,達至史上高點。其中「黑警」這個標示警隊形像的詞彙熱度趨勢,可以非常明顯看到,林鄭上任2年多來,警察形像一落千丈。

3. 1/9/2014-16/07/2019:「占中運動」開始以來的情況

「占中運動」的時間為 2014年9月28日至12月15日,旺角騷亂(「 魚蛋革命」)為2016 年 2 月 8 日 — 2 月 9 日。

其中「暴力」在2014年「占中運動」的二個多月時間內,達至最高熱度100。而「黑警」「暴徒」二詞在「占中運動」相較於「逃犯條例」時段要低得多。

這說明,兩次運動警察的處理手法的差異,占中運動要「文明」得多,至少催淚彈也少得多,同時,當時的警隊在採取行動前的通告要較現在清晰得多,逃犯條例幾次警察的清場行動與黑社會手法差別不大,因此,「暴力」在2014年的占中成為了高熱詞,而「黑警」與「暴徒」卻較低。可見,「逃犯條例」事件先讓警察成為了「黑警」。

4. 1/7/2017–16/07/2019:從梁振英上台以來的趨勢比較

從上面可以看到,「暴力」、「暴徒」與「黑警」,「反送中」之後林鄭都全面超越梁振英時期,更主要的是「暴徒」與「黑警」的熱度較占中期間更高,說明警民關係達至歷史最糟。林鄭功不可沒!地獄的恥辱柱一定留有一個專屬材鄭的VIP位了。

關於「暴力」

從前面的Google統計來看,從梁振英上台以來,「暴力」成為了一個常態詞彙,而林鄭之後,「黑警」更成了警隊的「代名詞」。兩位「精英」的卓越領導才能非同一般。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暴力是指「蓄意運用物質武力或權力威脅或傷害自身、他人或社群,導致或極有可能導致受傷、死亡、精神損害、不良發展或困苦」(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

基本上,根本WTO的定義,警隊的物質武力,林鄭的權力使用,均在「逃犯條例」修訂期間帶來了「暴力」,形成了對他人(如示威者)身體及對社會的傷害等。媒體方面,如CCTVB不站在新聞的公正立場,而成了林鄭政府的喉舌幫凶,這也是對公眾的一種「暴力」,是一種精神的損害。

暴力不能夠解決任何問題,權力的暴力,源於權力者的無能。弱勢的暴力也無法達至目標。然而,在人性社會,在「雞蛋」與「高牆」之間,「雞蛋」的「暴力」無論如何無法與林鄭政府的「權力暴力」及警隊的「武力暴力」相提並論。林鄭一個多月來,不斷偏袒警隊,阻止獨立調查,這也是對「權力暴力」的迷信,不會成功的。

通常認為「暴力」為缺少認同與支持的群體,用于達至其目標的一種手段(見下,Arendt觀點)。然而,香港的「反送中」者卻非「缺少認同與支持」群體,他們是香港的主流民意。而之所以要採取這種手段,更在於「權力」一方缺泛民意授權并且從來漠視民意,民意無法以民主的形式達成目標,因而形成了一種實質的「暴政」!可見,「沒有暴徒,只有暴政」是非常正確的代表民意的「吶喊」!政府及健制保皇派的「暴徒」的「帽子」,只是為了為自己找「武力鎮壓」的籍口。

一般來說,暴力總是產生自無能。。那是沒有權力的人〔沒有民眾認同和支持〕希望藉它找到一種權力的替代品,而這個希望,我相信是徒勞無功的。同樣地,以積聚了多大的暴力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權力有多大,也是危險的錯覺。對一個政治實體尤其對共和國來說,大量暴力就是一種危機,這是政治科學一種最古老的洞見。比方說,只因為這個國家具備大量毀滅性工具,而聲稱它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就是陷入了把權力等同暴力的常見錯誤看法。 -- 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1963
photo credit: unknown (1/7/2019 )

另外,在非極權社會/政體,政府的權力,不是來自於暴力機器的鞏固或維持,而是來自於民眾的信任及授權。妄想以暴力來維續權力,壓制民眾,最終不是「壽終正寢」,而是 「中道崩殂」,簡單地說:「夭折」!這也是歷史的洞見。

17/07/2019

--

--

摩星嶺
Mount Davis

Love my Hong Kong, love my kids….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東西,為了不被忘記,也為了未來 的記憶. 獲得更新可關注 Facebook (已被BLOCK): https://www.facebook.com/eastofthe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