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先生的認知「膚淺」與「邏輯混亂」

摩星嶺
Mount Davis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Jul 15, 2019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最近觀看了一位號稱是英國「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的視頻,對其大贊有加,忍不住要與大家分享,這就是今天在AM730其專欄上的文章: 殖民管治留下的兩個問題

曾生分享在Facebook上的專欄文章

曾生欣賞的英國人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其背景可以參考wikipedia。簡單總結就是:馬丁是一位英國共產黨員,18歲就加入了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CPGB),並且在大學時代也是非常積極的政治活躍分子。曾是CPGB的核心刊物 Marxism Today(今日馬克思主義)編輯14年。關於其政治觀點,有興趣就把其在wiki上的介紹仔細看一下,作為一個Communist,如果你信,大概會相信他的觀點,如果你不贊同,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世界上大多數人是anti-communism的。

馬丁突然成為「網紅」在於2009年的一本書: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Order。2010年,中信出版社引進出版了中文版,之後並邀請作者到內地宣傳、演講、受訪等。這位英國共產黨員迅速在中國大陸找到了馬克思組織及信仰歸宿,成為了內地流行的「網紅」,並於2017年曾受聘復旦大學一年作為訪問學者,在2017年底曾接受內地重要官媒澎拜新聞專訪,比較詳細介紹了其觀點。主要關於中國的觀點如下:

馬丁關於中國的觀點:21世紀初斷言中國崛起是一定會發生且已經發生,而當時西方大多民眾的思維脫節,未能體認到中國與蘇聯是極大不同的個體,其政治制度在獨特文明歷史引導下導致有自我改革翻新的傾向,不可能失敗且社會支持力遠比想像中強固,當十多年後大家驚覺其崛起速度之快但依然思維有偏差,眼光著重於經濟方面,雅克卻斷言經濟起飛只是中國成為全維度強權中的一維,且只是前奏曲,其道德判斷標準、意識形態標準、人性解讀模式、甚至人類終極生活型態的道路等高階形而上方面中國影響力將越來越大。source:wiki

曾生欣賞的視頻應該是2019年6月受訪時的,可參見本文最後鏈接。這位馬丁在內地或者在中文圈串紅,是有其「歷史」原因的。2012年,在中國加入WTO已10年有餘,在全球化分工協作之下,中國以低成本、低人權優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然而,問題也積累不少。在這個時候,馬丁的出現,迎合了中國當時處於對前途及自身都不太有把握的情況下,以一個外國人或者外國學者的身份及視角,特別是英國學者的身份,說出了許多國人不敢說的狂妄自大的話,其所著之書洋洋灑灑幾百頁,缺乏一個真正學者的嚴謹論述及邏輯,頂多算一本流行愛國主義教材。之後,本屆領導提出了「四個自信」等,2018年初達到了「自信」的高潮,這就是內地流行的「厲害了,我的XXX 」系列的各類宣傳(影視文章等),直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這類自「打雞血」的自high模式才稍微停歇。因此,馬丁就是這個階段中國大外宣工作的一個部分。

馬丁的觀點與主流的西方經濟學者的判斷完全不一樣(注:馬丁不是經濟方面的學者,頂多算英國共產黨宣傳部的資深宣傳員),主要在於:是否存在「中國模式」?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有「持續性」?是否會為其它因素所中斷 ?馬丁的視野恰恰僅在於中國加入WTO後享受的前15年所有的市場非完全開放帶來的巨大經濟增量/成果。而中國過去的增長模式,受益於低人工成本(低人權優勢)、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市場分工而成為世界工廠等。2008年內,更在於持續的政府主導下的「鐵公基房」(鐵路、公路、基建、房地產)帶動,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並已進入到了無法持續的階段。馬丁在這個相當短時期內中國的GDP增長的驕人業績之下,尋找牽強的邏輯,判斷中國將統治世界西方文明將沒落,有興趣的自己可以去看他的書。

馬丁的判斷邏輯錯誤就在於觀察的時段不足夠長,以及忽略了中國成功的基本全球性的外在因素(或者說非常好的「運氣」)。前者會導致「見樹不見林」的狹隘,後者會直接導致在非本質、持續性外因改變之下的結論性錯誤。所以,這不是一個學者的著作,頂多屬於「心靈雞湯」類的讀物,在內地有市場,其原因自然很清楚了。馬丁在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後,也未有繼續復旦教職,同時,內地的經濟學者也看到了中國過往幾十年發展的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實際上在內地其已不在有什麼市場,因而回到了香港(其與妻子、孩子居於香港),大概也不再執著於其追求的共產主義了。

前面是馬丁的背景,了解之對其學術(如果還有的話)的層次理解較為重要。

馬丁關於香港的發展困境,這是曾生文章的主要內容,「大公報」在6月23號也有文章談這個幾分鐘的視頻曾生不是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是以自己在港幾十年的生活從政經驗,來證明馬丁的觀點是正確的,因此,我主要是來與曾生商榷其認知是多麼的膚淺。

殖民管治 壟斷經濟

曾生認可馬丁關於香港過去成功在於「幸運」的觀點,姑且不說經濟學上沒有成功靠運氣這種說法。馬丁認為 香港之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有很好發展,是極大地受益於內地的改革開放政策。香港現在要擺脫困境,繼續發展,就需要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擁抱內地,將自己融入國家的整體規劃中。

馬丁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其一:回歸前後,中港的經濟關係並沒有越變越遠,而是越來越融合,甚至到了經濟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危險地步。

其二:商業合作在於互惠雙贏,不是單向的利益輸送關係,更不是某一邊的「幸運」這種「無厘頭」觀點。中國入世之前香港對於內地改革開放、產業發展、外資引入都是決定性的貢獻(即大多數人的觀點,如果沒有香港,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可能成功)。2001年加入WTO後,香港的地位並未有太大的改變,在外資引入方面依然占比超過6成-7成(中國商務部數據)。而中國經濟的飛躍也正是得益於全球化及「世界工廠」的角色, 也就是說,反而中國的經濟擺脫了依靠香港這個窗口而走向了世界,因而,並不能夠因此而推論香港的失敗是與中國的融合不足的問題(首先要意識到香港只是一個mini的經濟體,相對於中國這種經濟體量,能夠發揮的功用永遠只是階段性的)幸運之說,極其滑稽可笑

香港的傳統產業在中國內陸改革開放後,大多內遷,這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原因,同時帶來的後果就是香港產業的單一及過度壟斷而無法保證未來的繁榮及竟爭。而在產業轉移期間,香港政府的角色沒有做到培育新的產業方向,這才是政府的失誤及責任,只有轉移,沒有陞級。這方面馬丁沒說、曾生沒說,我也不在此囉嗦。

回歸之後,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問題不在於本身管制能力的問題,而是是否真的做到了「高度自治」才是現階段問題的根本原因。 特區的內部事務,從土地、房屋、環保、教育、醫療、福利、勞工、交通到金融、商貿、經濟、稅收,任何公共政策,特區政府是否在自行作出決定?事實並不是如此,幾個莫名其妙的「大白象」工程,也許並非完全沒有必要,但是在規劃方面卻並沒有做到完全自主,所有的工作只是融合入了大陸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這方面也是一直有爭議,但問題是,特區政府並沒有聽取這些意見

而壟斷經濟方面,現在的管制架構也是傾向於維護壟斷財團的利益(如立法會的位置分配)。這些財團大多與內地經濟商業方面有緊密聯繫,從而,政府施政方面的傾向性帶來的只是普通民眾的利益受損。這方面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罄竹難書!

所以,總體而言,現在的問題還是政府的施政策略、利益集團關係、以及政府究竟是在照顧寡頭的利益還是在考慮香港的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只懂執行 不懂政治

曾生對港府「 主要官員問責制」非常不滿,我想大多數港人也都不滿。就譬如香港近一個多月的「亂局」,到現在「香港四人幫」中,也沒有一個人被「問責」,而且事態越來越糟糕,甚至可以合理懷疑是林鄭政府的「陰謀」,放任事態發展,最終佔「道德」優勢,一舉收拾所有抗議者。譬如,現在警察在特首的縱容之下,越來越「暴力」,沒人「問責」或被「問責」,而且,政府的宣傳文稿聲明,將暴力的責任全部推向了民眾,在法制社會,沒有調查,這本身不問青紅皂白的施政風格就是不負責!

問鬼的責啊?15/7林鄭記招會

另外,曾生對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所奉行的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原則,還是混亂不清的。在自由經濟市場模式下,所謂的強力的政府管治,究竟管治什麼?搞馬丁信奉的共產計劃經濟?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影響經濟。在香港的經濟模式下,政府的作為不在於插手經濟的具體運作,而依然在於監管市場運作,創造及保證公平的市場環境而不是偏坦壟斷集團利益。

所謂的政治,除非如前所述,要一味地融入內地大體系,並且不顧香港的實際情況之下,這才是政治。千億的高鐵、千億的大橋、千億的三跑、萬億的東大嶼…. 這種「政治」之下,香港只有「死路」一條。總之,香港現在的情況不是不講政治,而是太過政治而忽視了經濟規律本身!

香港究竟是要完全融入中國經濟的發展版圖,還是要保持自身的特徵而面向全球,尋找自己的定位?這本身也是一個大的政治問題!問題是,誰在替香港考慮?過去幾賊政府都沒有做到,最近,董建華也賣盤走人了,幾百億到手,有沒有過往的利益輸送?鬼才知道。

6月27日,林超英發表了一篇文章:深層次矛盾--聚焦建設社會。林先生認為香港政府過去施行的 「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套路今天已經不合時宜。他的觀點主要香港政府的基礎建設的模式失敗,這個模式是完全的中國內地過去10多年的發展模式,並且也正是中國現在無法持續的一個模式(政府主導的基建一停,經濟就馬上失速,社會問題馬上出現….)。我是認可這觀點的,前面提到的幾個大白象工程的經濟價值究竟在哪兒?不需要用時間來驗證,不可能有預期的價值。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香港的定位問題?是融合還是尋找自己的獨特全球價值及定位?沒有考慮清楚這個問題之下的施政,自然是亂套的

所以,香港現在的問題,不是公務員只懂執行不懂政治的問題。問題的根本在於香港政府的「大腦」根本已是「腦癱、白癡」,思考的維度及廣度已成嚴重問題。如果有一個極富戰略眼光的CE,香港公務員隊伍的執行力依然會是最要的資產。

貧富懸殊 動蕩因素

曾生認為 回歸後,特區政府高舉「小政府」的旗幟,以維持「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地位為榮,推行極右的、壟斷型的資本主義,使香港成為已發展經濟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不少研究已提出警告,香港的貧富懸殊已成為促成社會動蕩的危險因素。

這是一個邏輯的問題,包括前面馬丁的「幸運」理論,都存在著一個「倒果推因」的認知思維習慣在裡面。

貧富懸殊與動盪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動盪的來源在於社會的不公,而不是貧富差距。如果將香港縮小至只有曾生與李嘉誠,這樣統計出來的基尼系統一定處於絕對不公平狀態,但會否引起動盪?社會動盪的是社會無法做到公平公義,最底層的無法生存,那麼,就會鋌而走險引起社會動盪。政府的角色是可以通過稅收福利等手段來解決最底層的生存問題,政府要做的只有維持社會的基本公義,照顧弱勢群體的尊嚴。香港在這方面,至少還是做得不錯,在富豪雲集的情況之下,也沒有帶來社會動盪或者仇富行為。

香港政府要關注的是所謂「N無人士」的生存及自立問題,同時,更要關注中產的穩定及前途,而這在於更為有前瞻性的產業發展規劃,這方面香港政府過去22年,幾乎成績為0。這才是問題及原因

曾生還引用馬丁所言,「 中國政府必須打破香港這現狀,讓香港對管治和經濟兩個問題作出必要的改變;採取另一種管治方式,採取更開放的經濟模式。」那麼藥方是什麼?馬丁認為香港從來不看「北方」(這又與中港一直在融合,靠運氣發財是矛盾的說辭),什麼樣的管治方式?除了自由經濟,就是集權的計劃經濟,難道要先考慮把香港四大家族資產「港有化」?另外,還有比香港更開放的經濟模式麼?

不知這一個多月以來,香港政府及精英們看到了什麼是香港的矛盾了麼?香港的矛盾就是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且不能夠規劃自己的未來,對他們未來的規劃者,卻都是隨時可能去到墳墓的老人家,在用他們過去的經驗來規劃一個未來AI盛行的將來,極之荒謬!

2019年7月7日下午的維港,好似香港的未來,如此充滿不定…

而曾生也是可惜了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居然高度認可一個英國共產黨的另類關於香港的中國邏輯式的「偽學術」觀點。有人說過,「 年輕時不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心,長大後還相信共產主義,是沒有腦」,不知道曾生屬於哪一個階段?

15/07/2019

英國 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談香港發展困境

--

--

摩星嶺
Mount Davis

Love my Hong Kong, love my kids….寫一點自己想寫的東西,為了不被忘記,也為了未來 的記憶. 獲得更新可關注 Facebook (已被BLOCK): https://www.facebook.com/eastofthe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