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從文化差異中,看見多元思考的重要性

Huang Chi Yun
示草記事
Published in
Oct 7, 2020

--

你是否也曾有過難以描述的複雜情緒?

譬如,從高樓往下望,內心充滿想縱身而下的衝動?看著某人當眾出糗,反而替對方感到尷尬?在規律或忙碌的生活步調下,想徹底消失置身於一切之外?

這本書從大量神經心理領域的科學報告、歷史文獻、文藝作品、流行文化和音樂等,蒐羅對情緒的描述和定義,列出156則情緒詞條。包含那些你我未曾察覺的感受、未被文字定義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欲求和經過時代變遷而不復存在的心理狀態。隨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或許你也會發現曾經難以言說的感受,如今有了頭緒。

未被名詞定義的情緒

在英文中沒有能完整解釋「撒嬌」意思的字詞,撒嬌多被翻譯成「倚靠別人的善意」或「表現的像是被寵壞的小孩」,但撒嬌在我們的文化中,其實包含了雙向的情感交流,是視為維持情感關係的重要行為之一。也許對英語母語人士來說,展現脆弱,期待被寵愛與安慰是一件非常難為情的事。

諸如此類,我們習以為常的詞彙在不同文化下可能會變得難以理解。同樣的,也存在我們母語無法精準描述的情緒。這些情緒你我可能都的經歷過,在其他文化中,卻被提出來細細品味。以下舉出書中兩個例子:

・Warm glow(暖光)

是否曾幫忙陌生人將嬰兒車抬上樓,或是協助他人撿起掉落的物品後,心裡感覺稍微輕盈快活?

我們對於這種隨機行善帶來的愉悅感並沒有名稱來稱頌。最貼近的說法也許是英語的a warm glow,字面上確實是讓人想到自滿的光環和微笑。

有趣的是,過去十年來,關於利他行為的研究結果,並搭配核磁共振顯示,大腦的關鍵愉悅區域真的會隨著付出行為而發光。也許這種愉悅是一種生物必然性,以獎勵有助人類物種存活的「自然的報償」。

・Awumbuk(別離虛空)

訪客離去後房子內迴盪著空虛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住民將這種感覺稱作Awumbuk,他們相信離去的訪客會卸下某種沈重的負擔,以便輕裝上路。這種壓迫人的空虛會盤據在屋內三天之久,造成分心與怠惰。所以一但客人離去,他們會裝滿一碗水留置過夜,以吸收惡化的空氣,隔天起床將水潑灑至樹林,藉此恢復正常生活。

相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解釋

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對於情緒的描述也會有微妙的差異,如四百年前的人們認為「憤怒」能保持健康,甚至使人從疾病中痊癒,現今我們對憤怒卻有不同的解釋。而「無聊」在十九世紀被定義成不健康的慢性病,時至今日已被過多資訊刺激所產生的「淹沒感」所取代。

書中羅列了許多熟悉的情緒,在我們所處的時空下,這些情緒可能有點嚇人,但透過本書提供的不同視角,可以選擇要用負面或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會發現它們其實充滿意義!

・焦慮

焦慮是人人不時會經歷的感覺,我們傾向將它視為需要加以克服的情緒。

但大約在一百年前,有些哲學家認為,焦慮的感覺是人們了解到生命並非早已被決定,於是環抱著對當下的苦惱與對未來的畏懼,我們擁有絕對的自由去做選擇,並以全然負責來承擔後果所產生的感受。

當時焦慮的定義是發現自我獲得自由之後的健康反應。現今,也許我們面對的挑戰不在於避免這個驚恐煩躁的感覺,而在於學會了解它背後所提供的選擇權是如此可貴。

・後悔

後悔常被說成沒有意義的。回顧無法挽回之事,有時的確是無濟於事,但誘人之處在於替無法挽回的事物描繪尚有可能性的氛圍——即便只是「如果當初這麼做,就會如何……」來做暫時性的修補。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研究表示,自責傾向較深的人能成為更好的管理者,因為自責是伴隨著高度責任意識與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而來。後悔是一種希望發生不同事情的慾望,他嚙蝕著我們的內心,以相當奇特的方式,夾帶小小的希望。

隨時代改變的情緒詞條

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引導我們分辨所處的情緒狀態,辨識感受以成為促進心理健康必要條件。透過文字描述定義,也決定了我們如何去理解、如何去體驗、如何去面對。

跟著作者探索情緒詞條在不同時空中的意義,閱讀其背後精彩又帶點荒謬的故事,也翻轉我認為某些情緒應該如此理解才「正常」的想法,譬如「鎮定」被視為正常,但什麼是「鎮定」?其定義從古至今都帶有政治味。

書中還有非常多有趣的情緒詞條沒有被我介紹。156則看起來很厚重,但它是由許多篇小品文集結而成,不管是照著順序讀或是隨意查找翻看都可以。這本書已經成為我的床邊讀物提供我每天睡前的娛樂了(哈哈)。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Read more…

《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

作者: Tiffany Watt Smith
出版社:木馬文化

👉🏻點擊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