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虎》(The White Tiger)|奴性,才是最黑暗最可怕。

本來沒打算看《白老虎》,我在Netflix介面瀏覽時看見電影的預覽圖片,還以為是一部一如既往地載歌載舞的印度電影。後來翻看資料,始發現電影風評甚佳,由《鬥地主》(99 Homes) 的導演 Ramin Bahrani 執導(我頗喜歡《鬥地主》),更被譽為是印度版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上流寄生族》是我情有獨鍾的作品,我又怎能錯過呢?

說它是印度版的《上流寄生族》,難免有些誇張,但電影確實不俗,劇力萬鈞,明快流暢,一洗我對印度電影不太正面的印象,沒有唱歌跳舞我真是要謝天謝地(不過其實這部戲嚴格來說不算印度片,因為不是印度出品)。電影風格其實較像導演的前作,同樣講述階級和貧富的鬥爭,食物鏈最底層如何力爭上游爬上高位以求晉身人生贏家。論故事,未有教人刮目相看的驚喜之處;我更一度覺得故事其實還未完:電影一開始主角 Balram 已是富戶了,他憶述自己怎樣由擔任顯赫世家的司機飛上枝頭,我本以為他成了富戶後會有後續的情節,沒想到整部電影果真只是一味的回憶敍述,令我若有所失,硬是覺得有點未盡完整。不過故事放諸印度背景,突顯社會暗黑無光的腐敗和殘酷,或多或少為觀眾帶來獵奇的眼光,整體觀影感覺也是新鮮的。

官商貪污勾結,資源分配不均,誰有錢便誰最惡,已不算是社會最陰暗的一面。Balram 說,整個印度就是一個 rooster coop,人民就似雞籠裏的雞一樣,眼巴巴地看着同類鮮血四濺,知道下一個便輪到自己,也無動於衷,沒有造次、沒有反抗,心甘情願地繼續被禁錮,做隻待宰家禽。奴性,才是最黑暗最可怕。Balram 看透世情,打算抽身離開雞籠,他便先要逃離祖母大權在握的傳統家庭制度,來到德羅為有錢人家打工;當他被有錢人家剝削壓榨時,他也要繼續歇盡所能逃之夭夭。生命,就是不停的逃出任人魚肉宰割的命運,顛沛流離。

可是,奴性重的,又何止像他一樣的窮苦百姓?少爺 Ashok 從美國回流,貴為富家子弟,知書識禮,聲稱要改革自己的家鄉,最後仍不敵家座的管束和社會的潛規則,順應着已成常態的腐朽行徑。少奶 Pinky 將印度禮教置諸度外,當發現丈夫仍甘願臣服家庭,便毅然拂袖而去;她向 Balram 坦言出身寒微的自己也是過來人,並寄語 Balram 走出這吃人的體系。

可惜,始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一般瀟灑地揚長而去。她說:「你一直在找鑰匙,但門卻一直沒鎖。」門縱沒深鎖,也重如泰山;只是沒料到,開門的代價原來如此沉重。

但若你為事件懺悔愧疚,你最終還是掉入了奴性的圈套裏去了。只要不痛不癢,才是真正擺脫了奴性,逃出了雞籠,成為一代人才出現一次的稀有的白老虎,就像戲中的 Balram 一樣。電影沒有後續,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延伸閱讀:

--

--

Movie Buddies — 電影筆友
◾Movie Buddies — 電影筆友©️

希望奧斯卡增設「#最佳觀眾獎」表揚一班睇戲唔會遲到、唔會食嘢jap jap聲、唔會傾計、唔會撳電話嘅觀眾🏆 #睇戲撳電話死全家 #劇透我反而OK • 📬 DM / Email for enqu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