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路狂逃》(Escape From Mogadishu)|被孤立的一群。(同場加映︰《危樓深淵》(Sinkhole))

《絕路狂逃》這個戲名真令人有點捉錯用神,害我本來誤以為電影是以動作場面作招徠的popcorn movie,直至看了故事簡介,才得知故事回溯冷戰年代,南北韓爭相在國際社會尋求支持,以圖加入聯合國之時,在索馬里陷入政府軍和叛軍的內戰困局,單看背景,已充滿戲劇矛盾,相當紮實。加上,不知是否與南韓的歷史和地緣處境有關,韓國電影一向擅拍政治懸疑片,對兩韓角力的刻劃格外細緻,多年前的《北寒諜戰》(The Spy Gone North) 令人難以忘懷,即使是較着重娛樂性和商業性的動作片,如《鋼鐵雨2︰核戰危機》(Steel Rain 2: Summit),也總能為兩韓角色賦予深刻的描寫。

《絕路狂逃》也不例外,可謂近期的走漏眼佳作。導演集不同類型片的大成,政治懸疑片的框架裏,注入引人入勝的飛車追逐場面,極具壓迫,拍得游刃有餘,偶爾滲入喜劇元素,成功博君一粲;其中南北韓官員共處一室的一場,燈光幽暗,更有驚慄片的感覺,十分豐富。劇情方面,電影戲名聚焦在「狂逃」上,意解主角們要從兵荒馬亂的索馬里逃出生天,這固然是角色們的燃眉之急,但其實故事中最有張力的部分,是南北韓的互相猜忌。索馬里成為頹垣敗瓦,領事館滯留該國,深怕招來叛軍的殺身之禍,北韓官員投靠無門,最終只好請求獲政府軍保護的南韓領事館相助。矛盾便由此而起︰兩國針鋒相對,南韓人怕北韓人詭計多端,隨時引狼入室;北韓人又擔心被南韓要脅變節,只能步步為營。吃飯一幕,兩國人遙遙對坐,卻靜止不動,彷彿危機四伏,觀眾也屏息靜氣,煞是好看。

看罷《絕路狂逃》,我想到的是「孤立」。綜觀韓國歷史,韓國不是一直附庸或臣服其他大國之下,便是被國際社會隔離孤立。他們爭相爭取加入聯合國,務求國際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當索馬里爆發內戰時,這班在索馬里進行交涉的官員,瞬即成為被孤立的一群,呼天不應。到了最後,兩韓官員縱然攜手合作,但還是要強裝不認識,分道揚鑣。北韓官員說,每個被委派到外國工作的官員,都必須留下一名子女在北韓。好明顯,是人質策略。電影對北韓人民似乎寄予了一份溫柔的同情︰因為下一代被遺留在孤立的國度,所以即使變節的機會近在眼前,也只好回到這個全世界最 isoalated 的國家,繼續孤獨生活。

《絕路狂逃》中,畫面不時出現索馬里生靈塗炭的景象,例如年紀小小的孩子已學懂奪槍攻擊,街上屍橫遍等,角色們看在眼內,心裏一酸。我浮想聯翩,這些畫面,會否讓角色回想韓戰?昔日孤立無援的韓國,如今總算踏上國際舞台,可以爭取加入聯合國了,但那些飽受戰火、貧窮問題蹂躪的發展中國家,又算是什麼呢?

同場加映︰《危樓深淵》

看《絕路狂逃》前,還看了另一部韓國電影《危樓深淵》,感受不深,只作簡單分享。災難片糅合喜劇,是勇氣可嘉的嘗試,但我覺得笑點不算優秀,很多所謂笑料純屬強行加插的對白funny,或者演員賣力演出,而不是角色設定有趣。此外,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特技實在很假。那些泥石傾瀉倒塌的場面,假得好像卡通片,令電影的整個世界觀變得像《與神同行》(Along With The Gods) 魔幻,而不似現實世界,因此削弱了栩栩如生的災難片應有的刺激感。

延伸閱讀︰

--

--

Movie Buddies — 電影筆友
◾Movie Buddies — 電影筆友©️

希望奧斯卡增設「#最佳觀眾獎」表揚一班睇戲唔會遲到、唔會食嘢jap jap聲、唔會傾計、唔會撳電話嘅觀眾🏆 #睇戲撳電話死全家 #劇透我反而OK • 📬 DM / Email for enqui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