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向「開放取用」邁進

Lara Day
M+ Labs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ug 10, 2017
曾灶財/九龍皇帝作品《無題》(2005)M+藏品。©曾灶財/九龍皇帝

M+的建設正如火如荼,並於多方面進行。位於西九文化區海濱的博物館大樓正在興建,M+藏品不斷增加,辦公室總部(#mplusHQ)的團隊也日益擴大。M+大樓將於2019年底正式開幕,而在開幕前,我們每隔幾個月都會在M+展亭舉辦新展覽,還推出名為「M+ 敢探號」的流動創意工作室,把藝術推廣到學校與社區,讓本地觀眾參與。

此外,我們亦致力發展M+的數碼計劃,並會在M+ Labs上紀錄其進展。

以「開放取用」為目標

M+是公共機構,有責任把博物館的資訊放到公共領域,供公眾取用。因此,我們首先要在數碼領域公開M+藏品資料。

現時西九文化區網站上已闢有M+藏品的網頁,展示已數碼化的M+藏品。這是目前唯一展示M+藏品的網上平台,而網頁上的藏品,只佔全部M+藏品的十分之一。若藏品圖片無版權問題,該藏品就會放到網頁。在即將開發的M+藏品資料網頁,我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盡量將博物館所有藏品的元數據(Metadata)發佈到公共領域。在決定發佈哪些元數據時,我們的主要準則是:在博物館系統(TMS)中,有哪些資料是富有意義並可供使用,而非只著眼於藏品是否有無版權問題的圖片。

·至少會以英中兩種語言發佈,並不斷發展元數據和相關內容。

·建構公共API,以供用戶發掘數據,並以創新方式加以利用。

·創建簡單的M+藏品資料網頁,之後不斷充實完善,令藏品有各自的網上家園,把它們呈現於人前,並述說藏品及其創作者的故事。

·試驗如何令展示藏品的界面既開放,又提供豐富資料,並且易於搜尋。

當然,「開放取用」(open access) 並非完全未曾為人探索的領域。在過去數年,文化機構界別越來越注重「開放取用」計劃。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和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都因推行「開放取用」計劃而廣受矚目,登上報章頭條。

對M+來說,如何達至「開放取用」的目標,仍是須不斷嘗試與學習的課題。參與此計劃的主要成員和合作伙伴,將會在M+ Labs記錄整個過程,與大家分享。

我們很高興與來自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的Micah Walter合作。他會幫助M+建立API及藏品資料網頁的雛型,並從開發者的角度,與大家講述最新進展和他的真知灼見。M+的網頁將備有中英雙語版本,這可增加了製作難度。

大家暫時可以先瀏覽M+ GitHub的網頁,我們已把完成的程式編碼放在上面。在此刻我們埋頭試驗,不斷充實網站內容和功能之際,各位可先去「M+故事」看看,這是新近推出的雙語平台,分享種種與M+有關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將陸續送上!

此英文帖文由伍韵怡翻譯、梁仲汶編輯。

--

--

Lara Day
M+ Labs

Writer. Creativity & Leadership Coach. Living on Kaurna Country, South Australia, by way of Hong Kong and elsewhere. lara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