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線上黑客松

Kate Gu
M+ Labs
Published in
Sep 21, 2020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原本為期兩日現場舉行的第三屆M+黑客松亦受影響,在籌辦初期遇上了一些阻礙。博物館業的日常運作在疫情下受到重大衝擊,令我們感到有必要在網上舉辦公眾項目及活動,從而在須保持社交距離的疫情期間與觀眾連繫和交流。因此在今年夏天,我們與活動主持人Chun-wo Pat和Christian Marc Schmidt合作,以原本的計劃為基礎,擬訂新的活動,最後構思出為期兩週的網上活動「M+線上黑客松──物件之城」。 雖然我們在重新設計及籌備這個網上活動時遇到種種困難,但也因此體會到參加隊伍的活力與熱情,他們為活動帶來耳目一新的想法和源源不斷的創意,令人難忘。

Christian與Pat向參與者解釋本次黑客松的主題重點。截圖:M+,香港

除了將本次活動全程移師網上,我們亦根據過往黑客松的經驗,調整了活動的目標,希望連結本地的創意社群,以大學生、近年的畢業生和年輕專業人士為對象。活動於公開報名不足五天內即爆滿。更令人驚喜(與感恩!)的是,由於這是網上活動,除了香港,亦有來自澳洲、印度、新加坡、倫敦和台灣的參與者。參與者共分成九個小組,他們背景各不相同,包括藝術、設計、電腦科學、人文學科及其他領域。

在Christian和Pat的主導下,M+黑客松首次在活動中引入主題,旨在協助參與者在短時間內構思和規劃項目。主題包含兩個層面:微觀層面,即審視物件的物理形式、物料與功能,由此探索其個人、文化和社會意義;宏觀層面,即探索物件組合共有的特徵和屬性,繼而圍繞個人博物館的概念,構思呈現物件組合的方式。

Christian與Pat與參與者分組討論。截圖:M+,香港

優勝項目

由一群年輕建築師組成的隊伍SCRN以「The Observatory of Collective Memory」項目獲得第二名。他們用數碼技術構建了這座「觀測台」的建築模型並製作成影片。

SCRN製作了一段關於「The Observatory of Collective Memory」的影片。影片:SCRN隊伍

該項目通過一個數據庫處理訪客上載的個人物品圖像。觀測台分成多個區域,分別利用全像式投影和數碼互動顯示屏等科技,展出經數據處理後所生成的物品故事。他們把觀測台想像為「一個收藏記憶、投射未來預想的時間囊」(a time capsule that captures memories and projects into a speculative future)。

「觀測台」的互動顯示屏,顯示由訪客上載的圖像生成的故事。圖片:SCRN隊伍
「觀測台」的中庭,以全像式投影呈現訪客上載的圖像。圖片:SCRN隊伍
「觀測台」中設有窗戶和全像式投影的一面牆。圖片:SCRN隊伍

榮獲第一名的隊伍Table則以「The Membranous Box」項目挑戰我們對博物館的認知。博物館「The Membranous Box」旨在評價關於美醜和身分認同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以及消費品對這些觀念的影響。這個博物館由通道連接,好像一個體驗式遊樂場,每條通道都有不同的設計細節。訪客穿過通道時,這些設計會收集令人嫌惡的人體廢物,如死皮、汗水、皮脂和口氣。其中一個設計極為有趣 — — Table在通道內的兩側設計了兩個蛋狀突出物(見下圖),當訪客擠身而過時,蛋狀物會通過接觸訪客的面部收集面油。從訪客身上收集得來的人體組織、液體與氣味經分析後於博物館研究中心展示其成分,最終轉化為能源,維持整座博物館的運作。

組成「The Membranous Box」的四條通道和研究中心。圖片:Table隊伍
通道内兩個蛋狀突出物,用來收集訪客的面油。圖片:Table隊伍
研究中心分析從訪客身上收集而來的物質,並展示其成分。圖片:Table隊伍

要點回顧

本次活動見微知著,以下的關鍵詞在許多項目中一再出現,雖然伴隨而來的一些問題未必能在項目中得到解答,但卻展現了我們此時的處境。

  • 記憶或集體回憶,是蘊藏在物件中、由物件代表,或通過物件顯露的。我們如何保存回憶,並賦予載有回憶的物件新的生命?
一個以人工智能技術處理訪客上載的物件數據,從而展示物件代表的集體回憶的博物館。簡報截圖:Miles Ticket隊伍
虛擬現實空間的畫面,物件飄浮在其中。圖片:Prototype 003+隊伍。
一個網上音樂庫的原型,當中的歌曲或唱片都是由用戶上載和分類的。圖片:3073隊伍。

連繫,意指人與物件在身體、情緒及感官方面的連繫,這不同於數碼世界中那種得心應手的虛擬接觸物件的方式。與此相關的想法包括更內省的觀看方式、重新發掘家居空間,以及鞏固與現實世界關連的傾向。因當前狀況而產生的強烈孤獨感,亦令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前所未有地被重視,人們愈來愈渴求分享、溝通和建立社群。

一頁簡報顯示了從個人物件組合衍生出來的概念。圖片:Shruthi Venkat
一個探索並連繫家居空間的展覽。圖片:Sensorial隊伍

焦慮,即由社交媒體引發的焦慮以及因當前社會情況造成的精神健康問題。大家如何能互相幫助、彼此療癒?

一個簡報呈現由社交媒體帶來的精神壓力。圖片:Nomads隊伍
一個探討焦慮的展覽的門票設計。圖片:Right Angle隊伍

是次活動發人深省,既有歡樂輕鬆的交流,亦有互相較勁。參與者的討論啟發思考,構思別出心裁。同時,我們在視像通話面對面溝通和知識交流時,由背景中窺見有趣的家居環境,而感到更自在的氛圍。相對在現場舉行的黑客松,我們花了更多時間與參與者溝通,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並從個人經歷、專業技能和心理狀態等層面深入了解他們。這些洞見定會透過博物館的思考、方法和成果反映出來,並為長遠發展帶來裨益。我們還會繼續分享來自這屆M+黑客松的心得,敬請留意!

***

在此特別鳴謝Chun-Wo Pat和Christian Marc Schmid撥冗參與「M+線上黑客松 — — 物件之城」,並分享相關的經驗與知識。亦感謝為這次黑客松提供想法、洞見與支持的專業評審:Hato聯合創辦人兼設計總監Jackson Lam、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羅海德、M+數碼方案經理王碧雲、Eaton House文化總監兼工作室監製黃子欣、M+設計及建築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及M+藏品策展人陳欣怡。

--

--

Kate Gu
M+ Labs
Writer for

Producer for Digital Special Project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