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筆記】EP.05 — 關於職涯選擇,我希望在畢業前有人提醒的五件事情

工作一定要和興趣掛鉤?把興趣變成工作到底哪裡不好?選擇高壓的工作就能快速成長嗎?

--

1. 決定職涯之前,先從探尋價值觀開始

關於職涯問題,我常說這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工作,除了房東(開玩笑)。那既然沒有完美的工作、又要如何判斷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呢?答案往往還是回到「你在乎什麼」這個議題上,也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薪水、工時、風險、前瞻性、工作壓力、通勤時間……這些都是工作中重要的參考項目,但在討論這些項目的排序時,重點從來就不是你認為「你在乎什麼」,而是「你經歷過哪些事情,讓你認為你對什麼是在乎的?」

我曾經以為工時不重要、反正我對工作很有熱情,直到我超過十點之後仍會接到主管的工作訊息,嚴重剝奪自己的進修時間;我曾經以為通勤時間不重要、加減省點房租才是上策,直到我發現每天一個小時的騎車路程讓我到家只想倒頭就睡、毫無心力做多餘社交。

完美的工作不存在,而理想的工作需要被定義。

一旦你經歷過越多事情、積累了越多的思考,你對於理想工作的雛形就會越發清楚,而這會是一個長期而動態的過程、所以越早開始越好。

2. 不要「尋找」興趣,而是「培養」熱情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子的人呢?不斷的在各種領域轉換、人很優秀但每個位置就是待不久,問他為什麼、也只會回你:「感覺怪怪的」,觀察了幾個之後,我發現他們都在期待一種 born to do this 的使命感

「你在森林裡該尋找的,不是一座隱藏的城市、而是一塊美麗的空地。」

筆者認為興趣這種東西,比起“尋找”更像是“建立”起來的:嘗試、得到一點回饋、投入更多付出、得到更多正向回饋……如此一點一滴累積起來;而不是扮家家酒似的簡單體驗一下,然後期待哪天出現一個東西讓你覺得「喔,這件事就是我的天命」,坦白來說很難。

所以不要急,不要因為「自己在嘗試的事情,好像沒有讓自己燃燒起來的感覺」就急著放棄。投入更多時間、想辦法變得更加熟稔,直到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成績仍確認自己無法喜歡、再來思考是否要轉換跑道也不遲。而且我自己是這樣想的:

熱愛工作是一種天賦,沒有天賦也不代表將就

不是要大家放棄追求,而是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充滿熱情的活著,不要被「熱情工作著的人」綁架了、覺得自己非變成那樣不可。無法從工作上得到的回饋、仍可能從其他地方上獲得滿足,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並不相同,讓自己能坦然的面對工作即可。

3. 即便選擇了興趣,也不代表就此一帆風順

如果你有做過認真的查閱,你會很多關於職涯選擇的教學都會和你強調「興趣是很重要的」,彷彿只要選擇了有興趣的事情、工作就能變成一件完全開心的事情,你的職涯將一片美好…….

你以為當講師說說話就能賺大錢,但其實大多時候你都在努力曝光;
你以為做設計接案可以盡情創作,但其實大多時候你都在應付客戶;
你以為當導演可以上台風光領獎,但其實大多時候你都在片場度過。

工作的本質是大量重複且枯燥的日常,

不是只有你看見的 highlight 時刻。

哪怕你選擇了你相對有興趣的職涯,你仍然可能發現你的工作中參雜了許多你無法享受的部分,這也是許多人之所以推薦不要把工作和興趣綁在一起的原因。

那你可能會想說:「既然有興趣的東西仍可能不開心、那我為麼不選沒興趣但條件很好的工作呢?」我自己考慮的面相有兩個:

  1. 面對沒興趣的領域,是否能有足夠的投入,讓自己成長至符合工作要求?
  2. 當工作中枯燥部分的佔比更加嚴重,你是否能為了這些條件做出忍耐?

我自己的答案是兩者都無法,所以我沒有選擇當工程師;而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YES,那你的確可以有更多的職涯選擇。

4. 行業決定行情,看薪水不能只看PR99的人

每當我們討論特定行業的低薪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說:「你看誰誰誰也賺很多啊。」之類行行出狀元的言論,嚴格來說並不算錯,但當今天是在討論職涯選擇時,會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你怎麼能確信自己就是那個狀元?

我常說在台灣做教育/培訓業的都是佛心來著,在人口基數不大的情況下,薪水的級距往往很難拉高,即便我已經做到了企劃這職位薪水的PR80左右,我的薪水也仍只有大學同學的一半不到。

我遇過太多滿懷熱忱的投入、最後默默黯然退出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決定自己的職涯前,可以先盡可能的做好想像:

Step 1:盡可能地替現在可及的出路做好各種調查。
Step 2:以平均薪資去預估自己五年以內的經濟狀況以及需求。
Step 3:確認可以接受之後,再去追求該行業裡面的頂薪。

這樣一來你比較不會被想像和現實之中的差異打擊到。

5. 高壓不代表成長,有時只是讓自己更早壞掉

工作之後有個很大的心得,就是每個人都是有極限的,一個人成長的幅度與能承受的壓力都是。我聽過不少公司,以高壓力、高成長作為特色,一副「只有留下來的才是強者」的感覺,部分薪水較優渥的新創尤其如此。

我並不打算否認這種文化,但是呢,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步調,並不是一昧的壓迫自己就能成長。優秀的人大多忙碌,但不是把自己搞的忙碌就能變得優秀;高壓的環境能帶來成長,但一旦讓自己生病就是好幾年的療程。

我曾經有一陣子,只要一聽到主管找我講話、即便是輕鬆得閒話家常,都會不由自主的泛淚,然後開始覺得自己抗壓性怎麼這麼差、覺得自己必須得有更多的成長,然後加深這樣的惡性循環。

如果你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那我很誠心誠意的建議你離職。不是你不好、也不是公司有問題,僅僅是在現在這個階段,還不適合。

總結:

寫這篇理由是希望看到的人對職涯可以有多一點的想像、在做出選擇之前可以多思考幾次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對於這篇提到的東西有想做更深的了解,都可以透過下面的資訊直接聯繫我,希望這篇能幫到大家~

延伸閱讀 :

--

--

廖韋評Neo
課程規劃師 / 簡報講師-NEO

半路出家的新手講師,分享內容以簡報和課程設計為主,正以成為一位課程設計師為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