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一次彙整八十種經典輸出模式,讓你透過實踐改變人生

廖韋評Neo
課程規劃師 / 簡報講師-NEO
7 min readAug 31, 2020

--

從N次坊時期開始,我就一直在鼓勵身邊的人沒事就開個課看看。原因無他,即便你認為自己只擁有基礎的淺薄知識,那仍然會有比你更加新手的人可以透過你的分享而獲益;同時,為了將這些內容系統化的輸出,你也會瘋狂的將自己的知識內化。所以透過輸出來學習這件事一直都是我所信奉的觀點,也是我一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決定下單購買的原因。

書籍簡介:

作者樺澤紫苑是一名精神科醫師,
總共出版了二十八版著作,並且持續三十年每個月的閱讀量都超過二十本以上。他以數萬個小時的「輸出經驗」為基礎,研發出一套絕對可以交出成果的「輸出法」,並悉數整理成冊,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一書。

本書優點:

  1. 內容篇幅:每節內容控制在兩頁以內,即便斷斷續續的看也不影響。
  2. 醫學根據:常常引用心理學測驗或是經典理論,讓內容更具說服力。
  3. 圖解入門:內附大量的圖表、示意圖,對於抽象理念的理解很有幫助。
  4. 符合趨勢:輸出本來就是現代社會很重要的一環,光是主題就值得一看。

適合誰來閱讀:

  1. 內向性格者:「讓別人看見自己」一直都是內向者很常面對到的問題,這本書做為入門書籍其實彙整了很多輸出方式的入門引導。
  2. 職場上班族:輸出並非講師或名人的專利,這本書同時也聊了不少像是Email收發、會議溝通等技巧,對工作日常也能有許多幫助。
  3. 素人講師:書中有不少關於學習方面的知識理論,包括圖像化記憶法、學習金字塔……等,書籍的最後也提到了不少作者關於自身輸出的心得,很適合正在開始累積自己流量的講師們!

書中重點insight整理:

這邊僅擷取書中個人有共鳴的片段,有些時候會補上我個人的論述,你可以從以下摘要大概知道本書的輪廓,從而決定是否該買這本書。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跟大家提一下書中如何定義什麼是輸入、什麼是輸出

聽 &讀 都是輸入,主要用於改變腦內知識結構
說 &寫 才是輸出,能夠針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Chapter1.輸出的基本法則

1. 一個月閱讀十本書 VS. 只閱讀三本書,哪個比較好?

表面上當然會覺得讀得越多越好,但今天當我們將問題擴充成「一個月讀了十本書卻只記得書名 VS. 只讀三本書卻能夠複述其中核心內容,哪個比較好?」卻又可以很明顯的判斷後者提供的成長應該較為顯著。

Ans:相較於單純的閱讀,能否有效輸出同時代表著有效的輸入!

2. 如何利用輸出模式,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人的大腦機制,會將「重要情報」是為長期記憶儲存起來、而一般放在海馬迴的記憶只能存放2~4週。而判斷情報是否重要的機制,正是該情報是否經常被運用(也就是所謂的說和寫)。

Ans:在兩週內輸出三次以上的內容,將能有效使其成為長期記憶。

3. 學習和輸出的時間佔比,應該如何分配?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Gates的研究:他讓受試者嘗試背下名人年鑑、並給予各組不同的 記憶(輸入)時間 和 練習(輸出)時間,當中只花了30%時間記憶、70%時間練習的組別表現最好。

Ans:當你花30分鐘時間吸收一門知識、就該花70分鐘去輸出它。

Chapter2.以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表達術

1. 如何啟動大腦的「選擇性注意」功能、提升學習效率?

大腦擁有所謂的「選擇性注意」功能,就像Google搜尋引擎一樣只要輸入單字,就會從龐大資訊中找到相關內容。而啟動這項選擇性注意功能的關鍵,便是透過「提問」引出「答案」。

Ans:在開始前問自己「想學什麼」,就能讓大腦選擇性注意相關訊息

2. 如何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令人產生好感?

書中提及好的自我介紹內容通常會包含以下四點:
1. 用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介紹
2. 盡量加入和他人不同的重點
3. 善用數字,使印象更加立體
4. 提到對未來的渴望凸顯個性

Ans:事先擬好稿子、背下來,練習到可以流暢表達即可。

3. 如何不做任何推銷行為、就能讓大家自願購買商品?

消費者對你的商品多好、多便宜沒有興趣,他們眼中只會看見「這個東西對我能提供什麼價值。」所以自顧自的推銷是毫無意義的,試著從消費者的角度形容這商品能為對方帶來多少價值、待對方心動了價格才有意義。

Ans:不去推銷,而是展售價值,只要確保價值>價格,東西就賣得出去

Chapter3.激發極限能力的書寫方法

1. 針對沒有交稿期限的文章,如何使自己撰寫速度提升?

一般人常常會認為花在寫文章上的時間越多,文章的品質就越好。
但其實並不盡然,於是作者提出了兩個關鍵方法:
1. 決定好每篇文章所費時間,並訓練大腦盡量在時間內完成。
2. 事先整理出文章大綱再進行內容謄寫,能提升三到四倍的寫作速度。

Ans:先決定好一篇文章花費時間、並整理好架構,再動筆一次寫完。

2. 如何在日常中善用「引用」,加強自己輸出的說服力?

作者在書中提及了引用資料時的三個重點:
1. 標明引用出處,避免觸犯著作權法同時增加資料真實度
2. 透過標明哈佛大學等知名標的,增加內容可信度
3. 從原始內容直接引用詳細數據,用精細度增強印象

Ans:平日就常瀏覽Google Scholar/PubMed等網站,開始搜集可引用資料

3. 如何讓自己能夠有效的往設下的目標前進?

作者在書中整理了三種提高目標達成率的方法:
1. 將年度目標寫在自己的隨身記事本,逼自己每天檢視
2. 將目標公開宣告,利用害怕被檢視的心理提高動力
3. 每隔一段時間便針對進度作出檢討,使自己思考問題來源

Ans:每天檢視目標/將目標公開宣告/定期檢討如何修正方針

Chapter4.成效遠勝過其他人的行動力

1. 如何讓自己擺脫「什麼都不想做」的耍廢狀態?

大腦裡有個名為「伏隔核」的部位,當伏隔核的神經細胞接收到某種強度的刺激之後,便會開始對海馬迴和前額皮質葉發送訊號、產生「動力」,而整個過程時間約為五分鐘。也就是說,只要做一件事情持續超過五分鐘,自然而然就能夠進入越來越有動力的狀態。

Ans:不要想著一次將事情做完,告訴自己「總之先嘗試個五分鐘就好」。

2. 如何擺脫完美主義,讓自己能在時間內交出成品?

作者提到他認識許多常寫部落格、文筆很好的人,要出書時常常連前十頁都寫不完,因為他們往往執著於一次寫出一百分的成品導致成效低落。而作者則習慣先花一半的時間把內容「全部寫完」,再花剩下的時間優化。

Ans:先花時間交出30分的成品、再將剩下的時間投入慢慢優化。

3. 如何減少日常生活中發生重大失誤或事故的機率?

作者提到了「海因利奇」法則:約莫每發生300件沒有造成損傷的「跡近錯失」,就會發生29件「輕微事故」、1件「重大事故」。因此最直觀的方法便是盡量減少「跡近錯失」的發生。

Ans:把握狀況-分析原因-採取對策,從小錯當中找到防止重大災害的方法

最後,提提個人覺得本書稍微可惜的部分:

  1. 形式混淆:80篇同時包含心靈雞湯、思考架構、溝通觀念、職場技巧……過多元素,建議根據每節標題以及副標決定是否快速略過該篇。
  2. 不夠深入:作為一個已經有在嘗試輸出的人,來看這本書多少會覺得沒有講到痛點、或者提供的架構不足以協助你改善接下來的輸出過程。
  3. 會講幹話:某些篇章會跟你說要有自信,卻沒有提供系統化的步驟與建議,導致產生「我知道了,然後呢?」的困境。

即便有上述提到的小小缺憾,這本書仍然提供了我不少有趣的見解以及對觀念的詮釋方法,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一本來翻閱看看!

Hihi~我是Neo,一個課程規劃師兼業餘簡報講師主要分享內容為 課程企劃/課程設計/職場觀察/讀書心得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滑鼠左移幫我拍個掌
如果想持續收到這類的課程企劃心得,歡迎下拉按下追蹤
更多文章:https://medium.com/mr-boring
個人FB:https://www.facebook.com/blackrocx0
商業合作:w.p.liao.coursedesigner@gmail.com

--

--

廖韋評Neo
課程規劃師 / 簡報講師-NEO

半路出家的新手講師,分享內容以簡報和課程設計為主,正以成為一位課程設計師為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