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式辣妹 「不會寫 code 的我寫了一個合約產生器」

來寫一下這個系列好了,最近的冒險歷程很扎實,治癒了我的焦慮和一直以來雜學的冒牌者情節。我之所以為我,就是因為我真他媽太會打雜了。

打雜之力

合約產生器在搞啥

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合併列印」。期望短期能批量生成合約,長期能做到做到更有效率的合約生命週期管理。說簡單卻也沒那麼簡單,為了理想的合約產生器,我寫下了五個達成理想的魔法,還有他們的前置作業。

#magic

自動帶入乙方資料 / 自動填入生成日期 / 依照不同付款方式,生成付款方式段落模組 / 生成文件 doc,完成自動命名跟編號 / 生成 pdf 後整列反灰

#前置作業

  • 為了達成 「自動帶入乙方資料 」,我必須先有一個乾淨的資料池。對乾淨資料描述我寫下:#ideal Data Entry / You Only Fill Once / standardized / reformed and authorized
  • 然後是對 #ideal pool 的描述:Layouts were all locked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can be only modified in specific area.

在繞路的途中,我學會了用 apps script 寫程式改表單收集檔案的名稱,並且由此處展開更多想像。

一個能模組化付款資訊的合約,是我對流程、資料處理和使用者體驗的集大成之作。

流程是要知其然及所以然;資料處理是為其效率;打造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原以為是要「防呆」,實際上是要追求「精準」。

使用者體驗是為了一步到位的爽度努力。

窺見通往桃花源的小徑而我的小船尚未 ready

寫完是半夜,用盡力氣哭了一場,是終於跑完馬拉松的感覺。我很自豪,卻也知道可能過幾個月之後就會對如此陽春的「系統」感到羞赧。但當下我還是為這個 solution 感到驕傲。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學習和探索的樂趣,上半年我還在悲觀的想 AI 體現在我身上的失語,這幾週突然找到和 ChatGPT 工作的方法。原來 ChatGPT 是一面鏡子。在你開始打理自己之前,不要期待鏡中的自己有多美。要能使用 ChatGPT ,首先心中要有桃花源。

:請你告訴我你要達成什麼目的

唯有懂得更多、持續探索,使用更精準的語言和邏輯,才能更接近桃花源一些。

跟朋友分享,雖然這只是在梳理公司流程,但每每進入工作的心流,我好像經歷一套完整的按摩,從裡到外徹底的問自己:為什麼要?為什麼不?為什麼這裡該如何如何,而這裡應該要勇敢捨去?

奇怪的是,跟以往的自己相比,我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好像經歷了小說 Q&A 裡的益智遊戲場景,每一道題目都跟主人公的生命歷程息息相關,每解一道題,都在調用全身感受過的訊號。透過 Heptabase,我得以不放過每一個「因為以前經歷過 OO 所以我要 XX 」的念頭。

一張張卡片回過頭來看自己也雞皮疙瘩:

沒錯,我永遠也不會準備好,卻不是停滯不前。

當我的名字漸漸不會出現在各種作品的credit上

很長一段時間當別人問我到底在薩泰爾幹嘛,我就開玩笑說我是打手,打雜跟打人,總之就是一言難盡,有些人眼色就會立刻變成「不感興趣」。很像以前說我是戲劇系但沒有出現在電視上,所以也算習慣。

PR factsheet 是我寫的,我親筆寫的文案裡沒有我,大家認知沒有我是當然的。

事實上在一間做 content 的公司,當名字漸漸不會出現在各種作品的 credit list 上,還是會有點失落,畢竟我真的很喜歡參與作品和打造現場。

劇場本科出身,做現場演出讓我有持續在前線戰鬥的興奮感,學生時期站在側台看劇場燈轉換的時刻我每每都會雞皮疙瘩,我喜歡朋友來看完戲之後的眼神。

劇場的魔法是當下的魔法,諸多元素環環相扣組成一個龐大的有機體,會在燈暗的那刻啟動。為現場演出做社群,更是從用戶體驗上,進一步發展故事與觀眾、劇團與觀眾、明星與觀眾關係,在「社群助攻」之下,魔法有了延伸的可能。

做現場會得到當下立即的成就感,用最近的話來說就是多巴胺。做現場這件事,就是在謝幕的那刻,再累都會很滿足。

我很喜歡現場,隨著公司成長,我能取得的資訊更多,那我就不該卡位在別人可以發揮更好的前線。

難免會想,平行宇宙的我,可能會持續成為一個 creative。現在我有放手讓我做任何事情而不會否定我的夥伴;有團隊跟他們帶出來的子弟兵。

不管是懶得管還是迫於我的淫威。我有一個會持續學習的團隊,也正是因為他們可以持續成長,我才能專注成為後勤的後勤。

多重宇宙的我,肯定都會比較喜歡現在版本。

理想是打造一個自然生長的有機體

每每有人提到薩泰爾的傳言有金主、有富爸爸如何如何,我都想說一通電話可以 fact check 的動作幹嘛不做。後來想想,其實報導都有,他們只是想「說點什麼」。

我們確實很幸運,而這些幸運不是一蹴而就,我們經歷持續不斷的「成長痛」。

五年來有幸存活,薩泰爾的錢大多是以小博大、靠嚴謹的成本控制和現金流來的,疫情期間也有不小虧損,但仍實現全員加薪。考量來年現金流和員工福利後,若幸運有點盈餘,我們會決定轉增資,把錢留在公司續命,維持小團隊可以快樂賺錢誰不想,但我們想做的事還有很多,因此我們必須盡可能打造團隊,每一步都是戰戰兢兢。

我們把自己準備好,倘若某天有幸與投資人相遇,我們才能以更好的推進系統,向我們想實現的景色前進。

魔法是什麼

這些難對外人言說的路程,可能是某種養成遊戲的魔法。

無怪乎我是 Fire Emblem 玩家、水瓶座、顯示生產者,還是個他媽的 INTP。

--

--

Sunny @ms.eatingtpe
From Conception to Completion

相信在社群的世代,每個人都可以是他人的星火。歡迎追蹤🦄️ ig:ms.eatingt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