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筆記: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S1

整理一下看中國 2021Q4 推出了的新綜藝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筆記。原文只有22年初在個人臉書,簡單分享節目架構、個人觀點及感動我的地方。

Intro :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是什麼?

做這個節目的人是馬東,馬東是米未傳媒的老闆,米未傳媒製作過的知名節目奇葩說製作到了第七季、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前者捧紅的李誕現在是中國喜劇的半壁江山,後者則把地下樂團和過去認知的獨立音樂推到了台前。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播畢,官方宣布讓樂隊的夏天休息一下,請各位粉絲轉移陣地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於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橫空出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要比什麼賽?

米未傳媒插旗「喜劇」領域,一下子就把硬體推到頂規,比賽內容是完完整整的 sketch。從初賽起,每一個作品都是 10分鐘的完整片段,不是只有大道具、代排道具 (cube )走簡單走位(blocking),而是完完整整的舞台場景setting,從攝影棚偶爾拉遠的角度來看,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舞台,哪邊開演就拉哪邊的 LED 大幕,兩個舞台中間有個藍幕小舞台,主要功能是讓參賽者受訪,當然也可以作為演出 blocking 使用。

出賽25個組別就是搭25個景,豪不馬虎。

圖片取自:愛奇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表面是競賽的節目格式

選秀競賽節目對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對比當今綜藝和喜劇類型節目,來找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節目定位。

● 格式: 競演綜藝節目

👉 不只評審拍燈,現場觀眾、組委會、技術指導一人一票

👉 選秀套路:陪伴感、偶像(喜劇明星)養成、團體賽

👉 節目的最高目標:成立年度喜劇社團製作電視實境秀(實際成效有待觀察)

沒有實際的獎金,獎品就是名氣槓桿和看個人造化的「被看見的機會」,這點倒是跟偶像選秀的組成限定團沒有什麼太大不同。

● Tagline: 沒心沒肺,快樂加倍

乍看無厘頭的一句話,後來才慢慢意會到這是要特別強調不含任何教育的意圖,以和中國國內的戲劇小品做出區別。中國的短劇小品,通常是生活化且幽默的單一場景,尤其上春晚的內容闔家觀看,多半具備教化意義。一年一度說自己就是來插科打諢。

● 內容: 原則上素描喜劇(sketch),但初賽時也有人表演默劇跟漫才,唯獨沒有單口喜劇,一年一度節目組後來定義的素描喜劇:劇情需要在一個前提上翻三番,隨著節目推進,這個編劇的結構越來越清晰。

  • 經典的週六夜現場當中的橋段基本上都屬於 sketch
  • 台灣人熟知的黑人二人組 Key & Peele 創作的內容多為 sketch

限制:不能是站立喜劇、不能是即興

👉 不能是站立喜劇:李誕帶領的笑果文化與脫口秀大會近五年聲勢水漲船高,但喜劇不應只有站立喜劇一種,需與其做出區別,打開觀眾的想像

👉 不能是即興:表演需有所本,從內容上是用編劇的功力擔保播出的品質,但我相信這也是監管之下重要的一環。即使即興的段落可能有機,但不可控的成本將難以預期,徒增風險。

為什麼好看

演員:介在素人與非素人之間的寶藏演員功底深厚

編劇:短劇劇本很讚

評審(組委會):真的有實力的講評

「組委會」的功能:扎實的表演筆記,同時帶領觀眾如何鑑賞

中國的競賽類綜藝自中國有嘻哈(後稱中國新說唱)起,透過後製和綜藝花字來教育觀眾何時該歡呼,華麗的韻腳二押三押,都要大大的提示電視機前的觀眾「這裡放大招了」。

脫口秀大賽自然也承襲了這個奇異的審美,把二押三押的綜藝花字,換了一個語言叫做 call back,同樣大大的在畫面上提醒觀眾:「這裡放大招了」。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沒有這麼做,組委會實實在在的表演筆記,還有台下老師時不時幾個憂心忡忡鏡頭,是和脫口秀大會找明星來拍燈很不一樣的地方。有種重新回到學校裡面,老師學長給表演筆記 critique 的既視感,

李誕 :我能理解為什麼兩位(老師)不給票,包袱這個詞,包起來的包袱叫包袱 ,他這就直接看破就說破。

徐崢:我相信觀眾對於更好的表演是有敏感度的。

必須既是電視也是劇場,服務現場也服務線上

嚴格舞台鏡框、兼顧線上體驗。

網路內容百花齊放,三秒沒有抓住眼球就失敗,線上的觀眾沒有線下觀眾的耐心,也難感受現場觀眾感受到的氛圍,因此互動表演不一定吃香,卻可以搭配節目組三機以上的鏡位創造拍攝效果,創造只有線上觀眾能看得到的剪輯視角。

來參與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人有誰?

他們戲稱自己是頭部演員以外的「腰部演員」、「腳脖子演員」

可能有一些作品,但更多時候是在打工,這些經驗多少反映在創作內容裡。

這批演員未曾大紅大紫,所以便宜。

便宜不代表划算,站在邪惡資本的角度,這是一場放在素人演員身上賭注,也可以說是對這些「十年寒窗」專業演員的完美收割。

對參加者的吸引力在哪裡:心無旁騖的創作環境,更精準一點是「創排」。從排練之間創作,關鍵是要有玩心。

演員的養成之所以困難,既要有生活經驗,又要能心無旁鶩。

很多精華選段,選不出最喜歡的。隨著賽段的升級,可以慢慢拼湊出個別演員的成長歷程。

「其實我覺得,你們倆都是最好的時候, 我一直堅信,是金子永遠會發光,但是你要爭取機會讓大家看到。」

「別著急,你只要把你的專業弄好了,肯定會被看見的。」

圖片取自:愛奇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老師們對台上的參賽者說話,鏡頭切到台下其他參賽者特寫,畫面打上了他們的名字和演員資歷,八年、九年、十四年……觀眾這才發現,台上這些看似年輕的面孔,其實有些早就過了世俗對「逐夢」仍可大方鼓勵的年紀。

這樣濫情的剪輯點到為止,馬東把話題帶回台上,問台上的男生演員王皓你這些年都做了啥?幾度答非所問,才知道王皓還在跑沒有台詞的龍套,連唬爛經歷都講不出口。

隨著節目播出,每個演員的特色越來越鮮明。

養成路徑各自不一樣,很多人科班出身、有人已是上劇場(賴聲川在上海)的當家演員、有人在中國版的 SNL 大放異彩、有人已經上過了春晚、有默劇演員、也有人自稱是純粹的戲劇業餘愛好者或是地方的漫才師。

放在同一個舞台上,同樣在生活裡掙扎的演員們,最起碼基本功是不會讓觀眾著急的。基本功指口齒清晰、丟接反應和肢體,會讓人著急的早就淘汰掉了。

中國的綜藝遇到什麼問題?

政策環境

時不時的限娛令和節目下架整改已不是舊聞,2021年中國當局大動作查税、禁娘令、整治飯圈文化等。不穩定的政策環境、對偶像選秀的審美疲勞、傳統大型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收攤,其實沒有什麼是真正的票房保證。

一年一度組委會若有似無的感嘆,少了諷刺的意圖,(中國)喜劇變成了「撓癢癢喜劇」。

綜藝中的喜劇賽道:笑果文化一家獨大之後

「沒有什麼是喜劇演員,好的演員就是演員。是我們這種半路出家的,演得不怎麼地,靠著這種奇形怪狀的招數,變成喜劇演員。」

李誕在節目中這麼說,確實也道出笑果文化的人才難題,喜劇演員多不是科班出身,表演方法未經系統性的培訓,若表演手段不足, 就不好看。

李誕過去在專訪中透露,《吐槽大會》卡司已經枯竭,江山代有才人出,建造一個讓喜劇明星能出線的舞台,未來《脫口秀大會》才應該是笑果發展的焦點。

能寫又能演的喜劇明星難速成,然文本上多有限制,創作內容須經審核,諷刺不得到位,又不如偶像唱跳好看的形式美感,題材枯竭,難再突破。
但一年一度畢竟是米未主場,這個來自笑果文化的感嘆並沒有被特別關注。

2022年Q1 笑果宣布兩件事:一是與騰訊合作,預計推出不只有單口喜劇,要海納各種形式喜劇的「脫口秀大會」顯然是對標「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且連帶公布一堆地方喜劇廠牌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二是李誕退出笑果文化董事,雖保留手上股份,仍引起市場揣測。

小結?

一句話的評價:米未傳媒完美收割笑果浪潮,單立人揚眉吐氣。

米未以製作單位之姿,吸收笑果文化近年對「喜劇」(如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等)造浪的流量密碼。笑果文化選擇的成長路徑必須不斷養成喜劇明星(寫手),2020年能寫又能演的笑果二把手池子和卡姆接連離開,脫口秀大會4對於新人的要求更高。差個題,台灣總有人喜歡說「你看人家(中國)不講黃段子跟自嘲笑話,不也發展得讚讚」?私以為越是強調自嘲笑話,在明星養成上對於人設的塑造會更加要求。也確實是越強調標籤的人紅得越快。對段子發展有幫助嗎?我不曉得。

喜劇明星需要能寫能演,兩者滿足的人才很稀缺。以我自己過去慫恿身邊人參與喜劇創作的人的經驗,能演的大多不認為自己可以寫,能寫的演出通常都對自己 deliver 的能力要求不夠高,語速音調表演口條、使用麥克風的方法,有下功夫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比起造星的渴望,米未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選擇的形式,用素描喜劇更進一步的去容納「能演但不見得能寫」的演員,可能是地緣關係或是其他的考量,在北京深耕許久的單立人廠牌直接進場主導《一年一度》,結合「單立人」喜劇廠牌主創團隊的創作量能,演員表演技巧穩定加上編劇得宜,作品的完整度極高。

(馬東)我和蛋總搞綜藝,他們幾位(黃渤、徐崢、于和偉)搞電影。整個創作過程就一件事:跟自己戰鬥的過程。就是不停的把自己的位置往前擺擺,往後擺擺。表演者和觀眾中間的那個東西叫做戲,那個戲就是永遠在靠我一點靠哪裡一點…整個創作過程就是在看什麼時候幹掉自己,什麼時候留下自己,那個分寸就才能跳出來。

想了很久不知道怎麼作結,就是有被感動,對於那樣規模的舞台和創作資源,心嚮往之。雖然決賽頗難看,但這個節目已經大大的收服身在喜劇「產業」的我和劇場的我。基本上都是個人觀點,如有講錯,是我的錯(躺平)。

精選幾段隔了幾個月還是很喜歡的:

蔣龍張弛初心四部曲

王皓史策:大量運用港台的流行文化

《笑吧,皮奧萊維奇!》

--

--

Sunny @ms.eatingtpe
From Conception to Completion

相信在社群的世代,每個人都可以是他人的星火。歡迎追蹤🦄️ ig:ms.eatingt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