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Mur 服務科學

來自服務科學研究所的四個人,用八個眼睛多元探索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的愛恨情仇,每天都像田野調查,梳理服務科學中設計、行銷、與管理的交集。

Follow publication

服務科學 in UI/UX — UX 設計師做什麼?

Sally W.
MurMur 服務科學
6 min readOct 27, 2019

高妤寧學姊目前於 Garmin User Experience 團隊擔任 UX Designer,負責穿戴式裝置產品的使用者研究與設計,就讓她帶我們來看看 Garmin UX Team 以及UX Designer 都在做些什麼吧!

本文目錄
1. Garmin 的 User Experience TEAM 介紹
2. 為什麼選擇 UX Designer 這份工作?
3. 怎麼樣特質的人適合 UX 工作?
4. 對你來說服務科學是什麼?

Garmin 的 User Experience TEAM 都在做什麼呢?

Garmin UX Team 介紹

在亞洲研發中心成立之前,台灣的設計團隊主要是將設計在地化 (Localization),比如增加一卡通等只有亞洲特有的功能。成立後開始試著發起些設計,主要職能有使用者研究、互動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和UX文字編譯等。

UX Designer 都在做哪些工作呢?

大致分為使用者研究和交互設計,我最一開始是專門做使用者經驗研究的 Researcher。透過訪談多位使用者的需求痛點,製作出 Persona 和Customer Journey May等,將使用者具象化,讓 PM、RD 更容易理解與想像。

其中一個案子跟健康有關,研究的過程中會跟著一起去觀察他們健身、做瑜伽等運動,甚至會到使用者家中看他們在什麼情境下使用穿戴式產品,以便了解使用者在情境中的行為模式以及痛點。

除了研究之外,還有介面的交互設計,例如最近 Garmin 新上市的產品 vivomove系列,就是由台灣 UX 團隊所設計的。整體專案進行的方式其實跟在學校學到的設計思考雙鑽石模型類似,和工作內容息息相關,能實際地運用上。

而 Resercher 這個職位當初為團隊新的嘗試,但是為了讓雙方發揮更大的效益,所以將職位合併為 UX Designer,讓兩邊互相學習,Designer 會參與研究,而Researcher也會參與介面上的互動設計,但工作內容還是根據每個人過往經驗背景做區分。

整體來說,UX Designer的主要工作包含了研究、繪製介面 Wireframe以及交互設計,而繪製完成的 wireframe 會交由 Visual Designer 接手,進行視覺設計。

UX 團隊定位

User Experience 在 Garmin 算很新的團隊,從一開始大家不太清楚 UX 在做什麼,到現在 PM、Sales 會提出需求請 UX 協助研究,都是從過去專案中,展現 UX 對於其他部門的幫助所累積的成果。

除了接其他部門需求外,UX 團隊也會定期追蹤國際穿戴式裝置的最新趨勢。透過市場動態發起研究,並提出設計概念,最終也有機會成為新功能的上市,例如去年上線的經期追蹤功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Garmin UX 團隊很像是大公司裡的乙方部門,經常需要做些探索性研究,以及想很多設計提案。合適的話,也有機會能變成日後使用者可以在產品上看到的功能。

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

最一開始的初衷

我在大學時就有一個念頭 -「想自己做一個產品。」,畢業專題便選擇開發了一個App,想成為有使用者思維的產品經理,經歷完完整整的產品歷程,從 0 到有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作品。

找第一份工作時也是鎖定 PM 或 UX 職位,在台達研究院做了一年專案管理之後,決定轉到可以實際體現設計想法的 UX。在專案管理上,台達學習到策略面的思維,而在這兩年的 UX 設計師職位中,學習到從使用者出發跟產品設計的職能,持續地累積硬實力。

在選擇公司上也猶豫過要待在甲方還是乙方。以乙方公司來說,碰到產品的機會就比較少,更多的還是顧問服務,於是決定先選有機會主導設計產品的甲方為考量。

Garmin 95% 的產品都是在台灣製造的,所以有機會深入了解設計背後的緣由跟限制。當時 Garmin 亞洲研發中心也希望能夠做出一個由台灣所主導設計的產品,這個願景跟我的目標不約而同地相似,也是當時很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怎麼樣特質的人適合 UX 工作?

第一個同理心!雖然很老掉牙,但同理心真的很重要,UX 職位的人需要比其他人更能傾聽使用者的聲音。

工作上邏輯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畫 UI flow 的時候需要縝密地邏輯考量到所有的可能性與功能使用方式,有邏輯的呈現能讓PM更了解設計脈絡,也能讓工程師比較好上手執行開發。

溝通能力非常重要,透過跨領域的溝通才能知道其他部門的人在想什麼跟想做什麼,要嘗試用他們的語言對話。這點對服科所的人來說應該不太困難,因為我們一直在做跨領域的專案。

專案中常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有時候現在的技術無法做出設計就需要改,或是決定設計方向時需要畫很多版本的 UI flow,讓大家做出選擇,甚至是來回不斷地修改,這些都是需要很高的時間成本。總覺得 UX 常常被各方人馬夾在中間,需要回應 PM、RD 們的需求,所以受挫能力也算是一個蠻重要的特質。

對你來說服務科學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思維,應用在不同的產業或領域上,希望讓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我覺得服科所的學生都有一種 Dare to define 的特質,常常會努力去挑戰或是創新,像我們也經常會討論服務科學到底是什麼?要怎麼定義?或是主動發起一些活動、討論等等。這是我認為很好的特質,也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下去。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MurMur 服務科學
MurMur 服務科學

Published in MurMur 服務科學

來自服務科學研究所的四個人,用八個眼睛多元探索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的愛恨情仇,每天都像田野調查,梳理服務科學中設計、行銷、與管理的交集。

Sally W.
Sally W.

Responses (1)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