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浪潮襲捲,推波新工作型態

Fionamurmur
MURZine
Published in
5 min readAug 12, 2018

10–15年,一半的工作將消失

最近聽了一場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現任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演講,他認為10–15年間,AI人工智慧可能取代50%的工作機會,高重複性/日常性的白領、藍領工作,最危險。

該如何在大浪來前看準時機、抓好方位,完美衝浪?

AI 四大浪潮

AI是物聯網IoT及工業4.0發展的核心,應用及影響範圍極廣,可分為四波浪潮:

  1. 互聯網AI : 像是Google、Amazon、Facebook 、WeChat 、百度、淘寶、美圖秀秀等線上公司,都是運用AI互聯網技術轉換成商業價值。手機或電腦裡各種應用程式,透過人們使用的反應,持續學習並調整,就是AI技術。而電商網站或是搜尋引擎,在記錄使用者購物及搜尋習慣後,便會提供使用者有興趣的商品及資訊,進而影響商業行為。
  2. 商用AI:除了線上數位產業,像是超商、餐廳、銀行、保險公司、健保、醫院都有大量數據,可運用來提高商業價值,包含降低營運成本、與目標消費者精準溝通等。
  3. 感知AI : 從語音、感測器、監視器等進行資料收集,應用至自駕車、臉部辨識等。感知智慧是讓電腦模擬人的五感,能聽、說、看、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指出 :「五到十年,電腦感知領域的突破會更快,因為網際網路產生了大量數據,加上強大的電腦計算能力和新的演算法,讓這些大數據可以被處理」。
  4. 自主AI:也可稱認知智慧,是AI的終極目標,讓AI大腦自主學習,不僅感知,還要能理解並思考再做出決策,從機器學習進化到深度學習。Deeplearning.AI創辦人吳恩達指出 :「再過幾年,使用語音與機器對話將成為非常自然的事情,人們甚至會忘記不能和機器對話的時代」。像是TESLA、UBER、WAYMO等公司正大舉研發,這也是將會取代人類工作的最主要的浪潮。

AI 從發明走向應用

AI四大浪潮下,李開復認為AI發展需要 5 個條件:海量數據、客觀精準自然標注、單一領域、超大計算量、頂尖AI科學家。而他也提到,中國就擁有海量資料、政府政策大力投入資本推動AI、整體投資領先全球、充滿有狼性的創新者,都讓中國擁有發展AI的優勢。

近期看到電視節目介紹大陸O2O線上外賣交易平台: 餓了么,打出「加速人工智慧,擁抱未來物流」。讓AI發展走向應用,並讓線上與線下結合。餓了么擁有海量物流大數據加上AI技術,能大幅提升線上交易、線下物流及營運效率。

天下雜誌647期也探討人工智慧AI + 萬物聯網IoT = AIoT,讓AI從雲端走入硬體,方方面面應用在你我生活周遭,又以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車聯網、智慧監控最具潛力。

以智慧醫療為例:

AI智慧醫療可讓行動不便的病人可以用視訊看醫生,穿戴式裝置也能隨時回傳健康數據。透過病患自己的病史、身體狀況與生活習慣,AI能對症下藥做精準醫療。病房中,所有健康檢測數據能隨時回傳,輔助機器人隨侍在側,病床也能檢測病人行動…《天下雜誌》

AI能讓醫院更能隨時掌握病患狀況並降低誤診,也讓病患更方便。然而李開復也提到:「也許AI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機器診斷系統,但是它不能傳達這種有溫度的關懷。你們有沒有回家問問你們家的老人,你要不要機器人來照顧你。」

如同李開復所提,以情感需求為導向的工作(關愛型服務業),將不怕被AI取代。

剛看完《空中老爺的日常》一書,作者Fernando是一位在美籍航空任職的座艙長。書中分享了嚐盡酸甜苦辣的工作滋味、看偏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態。走過二十餘年工作高低起伏,他對於這份工作熱情始終如一,透過貼心的服務及敏銳的觀察力,盡心服務每一位好客及奧客;盡力解決各種突如其來、令人措手不及的困難。這讓身經百戰的他,成為同仁敬重及追隨的好主管。

因AI沒有自我意識、沒有愛,亦沒有創意,AI產品無法如同上述作者Fernando,除了擁有技術專業,還有對工作的熱情,與「人」的情商與同理心,能針對航程中遇到的難題,從「人」的角度思考解決之道。

只要我們追隨自身熱情,發展領域專業,進而啟發創意。再加上發展情商和軟實力,就能在AI時代中走出一片天。

面對AI時代,李開復給個人的建議如下: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也曾說 :

技術科技一定是為了人而存在,人擔心技術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和想像力。

新的世代、新的科技同時也會推波新工作型態。因此保持學習新知的動力、追尋工作熱情及創意,就能在新一波機會浪潮,衝上風口浪尖。

💡 Fiona’s bookca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