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懂博物館人的心?】當家人問:「你幹嘛念那麼多書?」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在美國博物館聯盟刊登的文章《作為第一代博物館人的痛苦與樂趣》中,作者Joseph O’Neill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地描繪了他在博物館工作的經歷,以及與家人之間因職業差異而產生的隔閡。你也曾遇過類似的狀況嗎?

說不出口的博物館日常「你到底在博物館做什麼?」

O’Neill出身於西班牙語的移民家庭,是家族中第一個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他在博物館負責策展和社區活動,但在與家人溝通時,卻發現他們對他的工作內容和價值觀並不了解。

當被問及自己的工作時,父母總是含糊其辭:「他在讀書啦,或是在博物館做點什麼,我也不清楚。」

工程師vs.博物館員,誰的價值高?

這些與家人的衝突,不僅源於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經驗,也可能反映社會對不同職業的刻板印象。相較於博物館工作,他的家人更能理解工程師、護士或汽車技工這類職業。他指出:「工程師、護士、汽車技工,這些工作比較容易想像,而且他們的勞動成果也比較具體。」

他的家人似乎更重視物質回報,例如買房和度假,這些是他們衡量成功的標準。因此,對於作者在學術研究和博物館領域的成就,他們感到困惑,甚至質疑他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學業上。

Joseph O’Neill提到:「我發現,至少在我的家庭裡,買房子和暑假去度假比在展覽或學術期刊上掛名更有價值。每次跟祖父母或年長的親戚講電話,他們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你幹嘛念那麼多書?』」

用翻譯打破隔閡,讓家人更靠近博物館

文末作者終於找到了「幹嘛念那麼多書?」的答案。對他來說,多年的學習不僅是為了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對文字、語言和歷史的熱情。

Joseph O’Neill在博物館從事翻譯工作,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夠理解和欣賞博物館的展覽。對於只會講西班語的家人來說,英文的展覽說明成了一道無形的牆,阻礙了他的家人了解他的工作。「如果這些說明是西班牙文就好了。

翻譯西班牙文展覽說明,能幫助那些原本可能覺得博物館不屬於他們的人,感受到歡迎。」他意識到,語言隔閡不僅阻礙了家人對他工作的理解,更阻礙了他們與博物館的連結。

「我念那麼多書,是為了能夠把展覽品和文物背後的故事、情感和力量,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出來。」作者如是說。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工作,讓更多人,尤其是他的家人和相似背景的移民,能欣賞博物館的展覽。

給博物館人的溫暖提醒

在博物館工作,有時會面臨與家人價值觀和理解上的差異。你可能會像Joseph O’Neill一樣,發現家人對你的工作內容和熱情感到困惑。他們或許更看重傳統職業的物質回報,對你在博物館的貢獻感到不解。

但請記得,你不必強求家人完全理解你的工作,不要因為這種差異而感到沮喪或氣餒。相反地,你可以將這種差異視為一個機會,試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你的工作,讓他們了解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

我愛博物館,但爸媽不懂,但沒關係

即使經過溝通,家人可能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你的工作,這時要尊重他們的看法。不必強求他們認同,但可以讓他們知道,你的工作對你來說很重要,你對自己的選擇感到自豪。

你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的價值,讓博物館成為連接不同社群的橋樑。記住,家人對你的工作提出的問題,或許能讓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職業,甚至激發新的靈感。

堅持你的熱情,不忘初心,為更多人帶來價值。

【參考資料】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The Pains and Pleasures of Being a First-Generation Museum Person》by Joseph O’Neill
https://www.aam-us.org/2024/05/24/the-pains-and-pleasures-of-being-a-first-generation-museum-pers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