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演奏蕭邦作品

Huang Che-Chin
music, love & lif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Dec 22, 2017

季辛演奏蕭邦作品

第1–4號「敘事曲」

搖籃曲,作品 57、船歌,作品60

第4號「詼諧曲」,作品54

季辛,鋼琴

BMG-RCA 09026–63259–2

Chopin: The Four Ballades, Berceuse, Barcarolle, Scherzo №4

Evgeny Kissin

紀辛一直是筆者十分看重能夠成為下一個世紀的鋼琴大師的人選之一,然而這張專集卻讓筆者感到遲疑,因為他對蕭邦作品的處理方式,與筆者心目中的理想方式不盡相同,尤其是對樂句與彈性速度的處理的方式。筆者要強調,紀辛的詮釋並非不好,只不過並非筆者理想的典型。筆者認為面對這樣一位非泛泛之輩的鋼琴家我們必須要以更嚴苛的標準來審視他的詮釋,而非以尋常的尺度。

蕭邦的四首敘事曲雖然都被視為同類作品,但從蕭邦的創作意圖觀之,這些敘事曲彼此既無從屬關係,亦未開創或發展成與「敘事曲」( Ballade)這個標題有任何關聯的特殊形式。蕭邦喜歡採用沒有形式限制的標題。正如同所有天才型的作曲家,蕭邦很早就發現音樂的形式大都是自衍而成;亦即,形式是音樂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

初聽季辛的第一號「敘事曲」,可能會不太習慣他不太飄逸的詮釋,他的觸鍵稍嫌重了一些,也粗暴了一些,可能需要好一陣子才能習慣他的演奏。他對蕭邦音樂中特有的節奏與韻律感之體會,似乎與常人不同,感覺上對於蕭邦音樂中的「彈性速度」仍未能掌握,在第二號「敘事曲」中便能夠充分感受,因此在後半段的快速樂段中便顯得有些慌亂,儘管雖不至於搶拍,但卻因此產生了一些惱人的壓迫感。第三號「敘事曲」缺乏一種搖擺飄逸的感覺,問題還是出在他對「彈性速度」的掌控力不足的緣故。第四號由於速度較和緩,因此紀辛能夠有較多的時間經營音符之間的微妙相對關係,感覺較佳,但是在偶而的快速段落裡,他的詮釋仍然未能令人感到滿意。

本張專集的另一個重頭戲 — — 第四號「詼諧曲」與作品 60的「船歌」,紀辛的表現不錯,較令人滿意。撇開高超的演奏技巧不說,似乎感情的投注也更為深刻,較諸上述的曲目更值得一聽,但同樣有上述的一些缺點。

紀辛似乎想走出個人的風格,但可惜的是蕭邦的音符中有著太強烈的個人風格,光是這點便很難跨越,本質上蕭邦的音樂是高傲中帶著憂鬱的,而紀辛似乎是朝著不同方向發展,他投入了許多華麗的技巧,這樣的演奏風格卻更適合李斯特的作品。

在老一輩的詮釋中,魯賓斯坦或是富蘭索瓦的版本最受推崇,都因為他們的個人特質與蕭邦相近,具有隨興的名士風格,雖然他們並不以演奏技巧高超著稱。而中生代的阿胥肯納吉的版本,儘管不具有與蕭邦類同的個性,但由於他的演奏技巧以及對樂曲風格的掌握精確,依舊獲得好評。正值壯年的齊瑪曼與普萊亞則以細膩的情感取勝,看來紀辛還需要投注更多無形的情感於技巧中,才能脫穎而出。

儘管我們會在一些快速上升或下降的音型中驚嘆於紀辛流暢的演奏技巧,但這樣的流暢技巧也只能視為一位優秀鋼琴家的要件之一,實在也無須太過訝異,而且蕭邦的音樂也絕非只以技巧即能取勝的。專集整體的錄音音效優異,鋼琴的音色晶瑩剔透,深具質感。

紀辛自小即被視為一位神童,而時至今日,紀辛已從以往的神童蛻變為真正的鋼琴藝術家,而且也儼然已經是俄國鋼琴學派的最後也最年輕的傳人,各方均寄予厚望,然而這一張專集卻令筆者感到遲疑(但不是否定),因此筆者更期待他下一張專集的表現!

後記:寫完這篇評論時,筆者又琢磨再三,因為這張專集實在不是筆者理想中紀辛應有的表現,因而又修改多次。不過後來看到新一期的 Gramophhone雜誌也有此片的評論,就讓筆者安了心。 Gramophone雜誌很少見地將正反兩個評論意見並列;一個完全滿意,另一個則感到失望,而筆者當然傾向後者。有興趣的樂迷也可看看這篇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