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rpool Sound City 2023:好城市,與新音樂相伴。

2018年的我,在Liverpool Sound City聽Dermont Kennedy。

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聽音樂最美好奇幻的時刻,是身處一場演出,本來沒什麼特別目的,但聽著聽著,覺得演出者一定會走得很好。你希望他們從此起飛,一路順暢抵達想去的地方,但也無比珍惜此刻,能在小小的空間裡,參與他們的起點。因為你知道,這樣小的場子,他們以後可能不會唱了。這就是我喜歡showcase festivals的地方。也因為這樣的喜歡,很幸運的,除了能做相關的研究,也在Liverpool Sound City工作了數年。利物浦是我的第二個家,這是物換星移中,始終不變的。

我記得2018年的Liverpool Sound City,我在台下聽著Dermot Kennedy。當時,觀眾目測不到百人。這位來自愛爾蘭的歌者,表演力道精準,讓人目不轉睛。他以嘻哈的節奏,輕巧點綴著深受愛爾蘭民謠影響的旋律:他的歌聲創造出了一個既私密又巨大的空間:時而撕心裂肺;時而輕描淡寫。整段演出,流暢得讓人不得不聯想:這恐怕就是串流世界裡「會中」的聲音。隔年,〈Outnumbered〉發行,推著Dermot Kennedy走到了新的境界。串流數據動輒破億的他,應該已沒有這麼小的舞台、這麼少的觀眾了。而我與Liverpool Sound City,從觀眾變研究員、員工,後來成為盟友,也有了超過十年的緣分。只是,這麼美好的夜晚,過了十年我還是嫌不夠啊。若再早一年有幸來這,甚至有機會聽到剛剛開始演音樂節的Ed Sheeran初試啼聲。 從模糊的手機影片看來,他和(為數不多的)觀眾,都十分享受他一人一吉他,獨抗千軍萬馬的表演吧。台灣音樂人過去的跨海參與,也讓我見證Tizzy Bac、Matzka、Echo在利物浦不一樣的風采。

能參與起點,真的很美好。這裡遠不只是披頭四的家呀。

利物浦Baltic Triangle一隅

2023年,回到Liverpool Sound City,身份是「長期盟友」。如此享受今年的身份,沒有特定研究目的或者既定的訪問計畫,也無需憑著熱情幫台灣團隊翻譯或者要舞台。在世界被疫情改變後,我終於回到了我的第二個家,有幸參與了新音樂週五(New Music Friday)。於是,重新體驗沒聽過的音樂,如何擁有神奇的魔力,喚醒在日常裡耗損磨平的心。

利物浦有許多的區域,從港口到Baltic Triangle,都有Sound City的足跡。今年Liverpool Sound City回到了市區中心,音樂與酒吧的一級戰區。十多個場館,走路距離皆在五分鐘之內。而演出場地之間,仍有許多不同的酒吧,上演著自己的音樂活動和節目。這個街區,對世界展示著傲人的夜間經濟(night time economy):除了我們的酒相當便宜,我們還有用不完,且在疫情的摧殘下,都活下來的場館。我們還有整晚的樂音,川流不息的人群。

夜晚逐漸展開,來自里茲(Leeds)的Goddess Collective陪著我。七人編制,女性與非二元性別的團員,譜出管樂組為主調的融合爵士。才剛在串流平台上發行第一首單曲〈Smash the Crash〉的她們,有初生之犢之態,演出卻不生澀。Liverpool Sound City一直以來的方向,與Goddess Collective透過音樂想述說的,有對話的空間。Goddess Collective想要在生理男主導的音樂圈,聚集起來一起努力;Liverpool Sound City則期望追求產業內部的性別平等、守護弱勢群體進入產業的可能。一如往年,Liverpool Sound City與Keychange合作,身體力行,確認演出的性別比例。而今年的Pay It Forward計畫,更鼓勵產業夥伴及贊助商,購買含捐款的票種,將此金額用於贊助英格蘭西北部弱勢的年輕人,參與Sound City的產業會議。他們說,音樂產業需要領導者站出來,想像且塑造一個積極的未來。

接著,英格蘭新一代創作歌手Beren Olivia,唱著年輕女性的愛、夢想、失落,這些主題與流行搖滾一同雋永。電音節奏渲染著Y2K再現的曲式結構,Jacaranda Records的地下室擠到水泄不通。這時才晚上六點,場館裡,湧入越來越多穿著西裝的中年男性,剛下班的他們,成群擁抱酒精、音樂和友誼,每個人手上都有音樂節的三日手環。他們討論著,看到這個場館人多便走了進來,不知道這個歌手是誰,他們不介意,聽著喜歡便留下來,隨著音樂擺動。其實聽音樂是否一定需要有背景知識,故作姿態呢?「場景」以及「市場」都是由這許多不同的人撐起來的。Beren Olivia說,這是她第一次在利物浦演出。她沒有提及,但在地人恐怕都知道,今晚她所在之地,便是1958年,The Beatles時常排練演出的場地。她的港城首演,在傳奇場館裡。(當然,利物浦還有很多其他知名的場館,是披頭四唱過的。)

一座城,不能僅由鋼筋水泥,一朝一夕蓋成。利物浦的特別,關乎音樂的傳說,人與人心照不宣的表情,與難以解釋但緊密的認同。縱然有辛苦的過去,克服艱辛,也成為在地人了連結弱者、看見結構、開始同理的動力。我們聽說利物浦長久的左派運動歷史,而Liverpool Sound City的策展與結盟,也可見這樣的體質。走過港口崛起頹敗、貧窮失業與種族矛盾,音樂讓這個城市,在不那麼明亮的時刻仍有機會發光。我喜歡記者Paul Du Noyer曾寫的:「利物浦,內心深處是一位街頭藝人。當一切都失敗,這城會為了晚餐而歌唱。」

接著,我在數個場館中穿越著,因為貪心,真的好奇的聲音才會讓我停下腳步。我聽到了來自格拉斯哥(Glasgow)的七人樂團The Joy Hotel,以鄉村、迷幻和搖滾為基底,雙主唱和諧的合音,狂放且蕩氣回腸。EBGBS的場館位於地下室,拱形的磚牆,迎著三把吉他築起的音牆,彷彿都因共振要開始晃動了。樂音震耳欲聾,彷彿響度戰爭再臨。我想像,他們的音樂若被帶到更大的舞台,應更適得其所的。他們今晚是我心中Band sound的第一名。儘管The Joy Hotel目前還沒有大量的社群粉絲或者驚人的串流點擊量,但卻是個萬事俱備的樂團。記得《搖滾農莊錄音趣》(Rockfield: The Studio on the Farm)嗎?該紀錄片的主角,是位於威爾斯的傳奇錄音室,Rockfield Studio。The Joy Hotel已在那裡錄製了第一張專輯,也在錄製期間完成了一部紀錄片,兩者都將在今年發行。2023年,或許我們能看見他們開始發亮。

夜色漸深。製作人出身的倫敦歌手VC Pines,彈著吉他,與鼓手和合成器手,三人不疾不徐演著另類溫醇的靈魂樂,律動和聲響都豐富。他最新的單曲〈Running〉揉合新舊,不忘有反覆的鼓點重拍,引人搖頭晃腦。現場的觀眾們都忍不住擺動著。這是今晚至今,最溫醇成熟的演出。

最後,我的夜晚在兩位男英格蘭嘻哈樂人的聲音裡,緩緩落幕。以電子與DJ演出見長的場館Heebie Jeebies 二樓,ProphJords連番演出。皆有一身本事的兩位,示範了當代饒舌不同的聲響和層次。Proph俐落清晰,歌曲內容挑明了生存與情愛的難題,他直視觀眾,如此靠近。Jords細膩的文字與韻腳,揉和雷鬼、爵士、當代R&B、Afrobeat等樂風。和薩克斯風手共演,他帶著這些音樂元素,穿越時空迎著我們而來,在當代的聲響和主題裡找到我們。演出結束,因為喜歡,我稱讚Jords的演出,也問了他演出中提及,尚未發行的新歌的名字。他說:可是有好多首啊。我說:那首你細數走過疫情人生轉折,你每一年心情的,他說:啊,我有聽懂。那叫〈Caged Bird〉。他的新專輯《Dirt in the Diamond》將在月底發行,我很期待能細聽整張專輯且重溫這首歌。

過去幾年,或許我們(千禧與Z世代?),也常覺得自己如同一隻籠中鳥吧。在巨大的轉輪裡奔跑著尋找出路,遇到困難便見招拆招,有時招管用,有時只能跌倒。久而久之,認清了徒勞。在城市裡奔跑著聽新的音樂,讓我撐著撐著,產生了一點點期待。Liverpool Sound City今年十七歲了,這個即將成年的showcase festival,今年轟轟烈烈落幕後,利物浦即將迎來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你可以說他俗氣、純粹是娛樂或全都是政治(對,這個活動就是以這麼簡單的方式,證明了娛樂和政治息息相關),但不能否認,很難想到比這更大、世界型的音樂活動了。再兩週,世界會看著利物浦,代替烏克蘭主辦這場盛會。

走過港口榮光,與後工業與柴契爾主義下的接連蕭條,接著因為音樂和文化有了新的氣息,整個英國,沒有另一個城市比利物浦更適合主辦歐洲歌唱大賽了。親歐、支持LGBTQ+社群、擁有被壓迫的歷史,卻也有團結抵抗的頑強(看人家怎麼直到今天都不買太陽報),這些都是這個城市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她因為音樂成為了今天的模樣,且仍在持續被音樂形塑著。

談驕傲或偉大,總讓我尷尬。但音樂,確實讓利物浦越來越好了。Liverpool Sound City這樣與城市緊緊連結的音樂節,若沒有一群對在地文化有深切理解,且使命必達的人,是沒辦法辦成的。很多人以為Liverpool Sound City之所以為名,是因為利物浦充滿聲音(Sound)。事實上,“Sound”在利物浦當地的慣用語裡,指的是「好」。Liverpool Sound City創立之時,港城還在探索音樂能創造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且當地仍缺就業機會,當時他們即將迎接2008年,利物浦需為成為歐盟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做所有準備。當時的利物浦,或許需要給自己一個擁抱,告訴自己這裡有很好很好的人們,而一切也會更好。一轉眼,就到今天了。我們談的音樂不只是過去,更多的是未來。

恭喜,也謝謝Liverpool Sound City,十七歲了。我也用不同的方式,陪伴你十年了。這,真的是一座好的(Sound)城市(City)。

Line up for 2023 (source: Liverpool Sound City)

--

--

Lin, Chen-Yu (林真宇)
音樂在某處

Popular music studies. Research associate, lecturer, documentary filmmaker, and ethnographer in music based in Liverpool. 從流行音樂到影像文字,從台灣,到音樂,一路到英國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