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祺|所謂斜槓,就是每一次認真地解決難題,突破與累積的過程

柏樺 Po Hua
mutix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13, 2019

撰文:吳柏樺
編輯:李穎勳

「哈囉!大家好,我是志祺。」低沉而穩重的聲音一出來,搭配著豐富的手勢動作,這些都是在 YouTube「志祺七七」的頻道影片裡,觀眾粉絲們所熟悉的開場方式。

影片中唯獨露面的主角張志祺,今年 27 歲的他才剛正式成為一名 YouTuber。然而,這還只是他其中一個「身份」而已。普遍為人知曉的還包括設計師、社群行銷企劃師、線上課程講師等七種角色。而每種角色的獲取,都有它特別的故事歷程。

這場講座,他把自己將近十年來,這七種身份轉換的心路歷程向聽眾分享。並以破題方式向聽眾們問道:到底何謂「斜槓」?

若從《斜槓青年》等熱銷書籍中的定義擷取出來,大致可歸納出三個關鍵詞:多重身份多種興趣,以及一人多工。而對於這三個關鍵詞的探索,就是志祺他近十年故事的開端。

十年磨「七」劍:關於斜槓的狀態與故事轉折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名都市計劃師。」

因為大學考試成績上的毫釐之差,擦身了建築系,反而意外地走進都市計劃學系這條道路上。當時候以為歸屬於設計學院底下的這門科系,至少還能夠滿足自己對於學習設計的渴望,殊不知,系上不但沒有一門課教授繪圖、設計相關技巧,卻還要求學生繳交需要這些技巧才得以完成的作業。

「當時對這些事是很氣憤的,」志祺說道,「我的第一個繪圖軟體是 PowerPoint,反而是遇到一些問題後,才開始學 AI、Photoshop 等比較專業的軟體。」過程中,他發現自己愈來愈嫻熟於電繪技巧,呈繳的作業愈做愈專業,同時還接手活動海報的製作,甚至到後來,經同儕間的讚許和詢問之下,更決定自行開課教同學們電繪的技能。

「這個過程中,為了教我的同學、不要被老師罵、為了想要製作出更漂亮的作品,所以就學了電腦繪圖,然後慢慢走上設計。可是在這之間,我都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設計師,因為我對於很多東西都不太了解,單純只是一個喜歡設計的人。」

到了服兵役期間,這項技能又再次派上用場。「那時候國軍舉辦營隊,找高中生來體驗我們儀隊的辛苦。我所服役的空軍儀隊單位就承辦了這項任務。副連長就問所有人,『有誰會畫海報?』我就說自己可以嘗試。結果我繪製好的海報,軍中長官、弟兄們好像都很喜歡,還來跟我要圖檔來換成自己的臉書頭貼。」

巧合一件又一件地發生。「結果這些海報,被一些企業人士看見,再加上副連長的介紹之下,案子就一件又一件地跟著來。這時候我發現自己好像可以做設計師,也好像還活得下去,就決定嘗試看看。後來甚至為了接案而成立公司,現在想想都是很離奇的轉折。」

然而,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再怎麼努力,好像都比不過專家們來得厲害。「我發現一個瓶頸,就是我現在的人生,可能跟我十年後的人生會過著相同樣子。這個瞬間就讓我慌了,感覺這好像是我人生的一個問題,我必須想辦法把它解決掉才行。」

圖片來源:於圖文不符下載/截圖

於是,他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差異化」,認為單純會做設計是沒有用的,必須找到需求,創造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才是長久之計。

幾經轉折之後,他觀察自身的幾項特點 — — 喜歡設計、做簡報,與政治的一點點關聯,以及當時候認識到了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這領域,集大成之後,便孕育出來我們廣為熟知的「懶人包」。

「發覺這些跟我過去做的事情很像、也很喜歡。雖然一開始都只是覺得好玩,想要賺點小錢,但卻莫名其妙走到了現在。開了『圖文不符』這個粉專,就是為了讓社會資訊做出傳遞,並且持續推廣懶人包這種資訊設計的概念。」從一開始的平面設計,到嘗試製作懶人包、動畫、遊戲等各種資訊設計的範疇,志祺才開始比較敢稱自己是一個資訊設計師。了解資訊設計的意義,思考要怎麼透過資訊設計來賺錢,並透過它為自己想改變的地方做出貢獻。

圖片來源:於圖文不符下載/截圖

第四個身份,是社群行銷企劃師。這項身份的認同,是在參與世大運的行銷團隊時有人告訴他,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跟社群行銷有關。

慢慢地,這些身份為他帶來的效益逐漸展現,其中一個就是讓他獲得了不少演講邀約。然而,當事情演變成應接不暇的狀況,就促使他思考「線上化」的可能性。而「資訊設計思考力」就是由他開設的第一門線上課程,初試鶯啼便吸引到兩萬多名的學生;後來嚐到了在開設「社群力」、「接案學」等課程的甜頭,便決心規劃出商業模式,成立專門團隊來踏入線上課程的市場。因此,這又使他獲得了線上課程講師的全新身份。

圖片來源:於圖文不符下載/截圖

「那一陣子我常常在想,自己一直不斷地在跟角色做切換,好不容易知道這件事情該怎麼做了,事情卻又開始逼著我往下一步驟走,然後又要繼續從頭學起。一直走到今天,我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一位公司經營者的角色。」這是直到公司規模成長超過四十人時,他才驚覺不再是接接案子,而是在創業,經營一個團隊、一個公司。

最後一個則是 YouTuber 的身份。這是在發現圖文不符遇到的困境 — — 不夠快、不夠久、不夠年輕 — — 之後,才決定投入 YouTube 平台的。志祺認為,若想做時事內容,我們必須很快地解釋一個事情,但是整理資料要時間,再加上排平面設計、插畫的時間後,可能就兩、三天過去了,這種狀態下很容易讓自己的內容失去主動性。

除此之外,「這種很即時性的東西,很少會被留下來,因此必須思考這個內容的長尾效應到底在哪裡?沒有獲得長期的累積,這件事情好像就不太對。同時,我們也面臨到品牌老化的問題,吸引來的年輕族群很少。於是思考到這三個面向的策略:夠快、留存夠久,以及更容易吸引到年輕受眾,就是我們投入到 YouTube 的原因。」

所以我說,「斜槓」到底是什麼?

回到「斜槓」這件事情上,志祺最後分享,當他人生每一個階段遇到問題而學習新東西,並且去改變的時候,就會在技能磨練更好的同時為自己養成一個新的身份。

「斜槓它是一個『多重的身份』嗎?我覺得每一次身份的轉換,其實是在解決當下的一個問題。換句話說,身份並不是關鍵,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好好地在每一個夜晚,停下來問問自己:人生究竟遇到什麼困境?」

斜槓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而在這樣的過程之中,興趣往往只是出發點,但如果只是興趣,卻無法幫助自己、或別人解決問題,那麼這就無法構築成為斜槓的角色。

斜槓並非多工萬能。如果人們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那就會是需要團隊的時候。「我認為在越快速的時代,你就越不能靠自己解決所有事情。這也是許多創業者身上共同的問題。你自己很厲害沒有用,你要想盡辦法讓一群人運作,找到與人合作的方法,組建自身與團隊涉略的知識範疇,這樣才能讓斜槓走得更長更遠,而這也才是斜槓真正要做的事情。」

ABOUT《 Slashie Box Talk 》

人生而本來就應該了解不只一種技能,我們存在著多樣性,不該被大學教育強制進行科系分類,更不該在工廠思維下成為標準化流程單一目標的生產機器,也許你是自由工作者,又或者你朝著創作者的路在邁進,由於混合多樣技能,成為無法被定義的職人, Slashie Box Talk 從肥皂箱的初衷出發,讓你站上 box 從你的角度去看世界,聽聽你的想法與故事。

【 Slashie Box Talk】定期舉辦
詳情請見:
Cymking Space 粉絲專頁

--

--

柏樺 Po Hua
mutix
Editor for

閱讀、攝影、寫作、徒步|平時感性,做事理性|生活的目標是,當一個說好故事的人| 聯繫方式:tony18120141995@gmail.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