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設計的藝術》映後座談:從追逐時間與靈感,編織出插畫設計師的日常圖景|Kurt Wu、宇宙垃圾

柏樺 Po Hua
mutix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an 15, 2020

撰文:吳柏樺
編輯:李穎勳

「靈感是業餘者在用的,我們專業人士只是早上去上班而已。」──查克.克勞斯(Chuck Close)

Netflix 2017 年推出影集《抽象:設計的藝術》(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劇組團隊以採訪、貼身跟拍的方式,紀錄不同領域的創新設計師,如何將腦袋裡想像的元素和畫面,設計成一件件讓人為之驚艷的實際作品,同時也盡可能地「重現」設計師的生活樣貌、工作環境和形式,讓觀眾能夠了解他們的創作思路及過程。

隨著第一季開播後廣受好評,Netflix 2019 年 9 月再度推出《抽象:設計的藝術》第二季,介紹了更多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與藝術家,讓觀眾看見設計如何對生活產生影響,進而豐富人們對生活的想像空間。

這次以「插畫」為主題的活動,我們首先播映影集其中一集插畫家克里斯多夫.尼曼(Christoph Niemann)的創作故事,並且邀請兩位臺灣插畫家與設計師宇宙垃圾Kurt,延伸分享各自在創作時可能的觀看角度和生活故事。

▮講者介紹:宇宙垃圾|自由插畫工作者
SOHO資歷三年,近年皆有參與臺灣文化博覽會,擅長溫暖可愛的水彩風格,現在也使用電繪,希望透過插畫療癒自己和他人。平時工作多為插畫接案、繪製貼圖,偶爾會擺攤或是開小型的插畫課,空閒時畫畫非工作閒圖、揉揉貓是日常興趣。
Kurt Wu|插畫家/設計師/醜 共同創辦人
1991 年天秤,台灣藝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畢;從事品牌視覺與插畫,插畫題材來自於生活與網路社群、社會議題。遇過非常多沒在人生預期內的事,例如去年與朋友共同開了一家酒吧叫醜。不過沒有什麼得獎經歷,研究所肄業,沒有出國深造過,雖這段文字不會有什麼厲害的資歷,不過我對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

mutix 活動主持人(以下簡稱 mutix):活動一開始,先請宇宙垃圾和 Kurt 向活動參與者介紹一下自己。

宇宙垃圾: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小學教繪畫;第二份工作是當插畫設計師;現在則變成全職 SOHO 族。我現在的生活跟上班族是一樣的:每天大概 8 點半起床,下午 5 點後就自動下班,到週六、週日就會讓自己好好休息。

雖然工作上偶爾會讓自己放鬆,但我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時程表,大部分時間都要求自己上緊發條,才不至於耽誤工作。我現在的工作時間規劃,就是到了下班時間,就真的讓自己「下班」。除了比較急的案子、或是我工作上出了比較大的差錯,我都會盡量以白天的時間來完成我的工作內容。

Kurt:我是設計師,也是插畫家,同時還跟朋友開一家酒吧。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得切換很多身分。

工作時,我通常會把事情切分得很碎。我覺得自己是「想做什麼時就去做什麼」的個性,如果強迫我去完成當下做不出來的東西,我就不會去做,也沒辦法馬上做出來。

比如說,當我接到繪圖或設計案,我當下做不出東西時就會去處理店裡的事情。我覺得,只要是在自己設定好的時間內完成就可以了。而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空檔,可以讓自己去尋找靈感,並不用強迫自己當下一個小時內就要做完設計、把東西生出來。

圖片來源:宇宙垃圾

mutix:在觀看 Netflix 紀錄片時,插畫家克里斯多夫.尼曼(Christoph Niemann)有分享,當自己沒有靈感時會到博物館畫畫、或去其他城市生活一陣子。請問當你們沒有靈感時,會透過什麼方式尋找靈感?

宇宙垃圾:我很喜歡畫各種植物或是動物,大部分靈感來源也都是以大自然主題居多。因為我以前會跟父母去爬山、走步道,經常接觸大自然,因此我現在如果要尋找新的點子的話,就會去爬山。

Kurt:沒有靈感的時候,我會去打球或打電動吧?

旅行倒是還好。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喜歡去的地方,因為我的生活跟工作基本上都連在一起,所以我不管到哪座城市,我都還是會帶著工作。對我來說,只要那裡是我不熟悉的地方,讓我覺得大家應該都不認識我,就能夠讓我好好放鬆。

有時候,我其實蠻羨慕能準時下班的人。我可能案子做完,但是客戶突然要在晚上 11 點開會或什麼的,很容易就被這些東西給控制住,除非你把手機、電腦網路全部關掉,然後與世隔絕、暫時放下工作。雖然這聽起來蠻好的,但事實上,過幾分鐘後自己又會去看一眼(工作的事情)。

mutix:你們有哪些輔助自己創作的興趣或小物嗎?像電影中的主角是玩樂高。

宇宙垃圾:我自己就是玩玩貓,或是出去走走、看展覽。

有時候,如果真的想不出來,那就會用比較不熟悉的左手畫圖。因為右手畫圖就會想好好地完成作品,但用左手或許可以找到一些新的靈感。

Kurt:我自己很喜歡蒐集樂高、模型,或是看動漫,尤其有些動漫的每一集故事,它都可以是連貫的,或作為獨立的故事,而這些跟我現在的作品多少有點相像。因此我會從每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中,摘取我所需要的養分,讓它們成為我之後創作裡的元素。

圖片來源:Kurt Wu

mutix:如果創作時遇到瓶頸,會透過哪些方法幫助自己克服?

宇宙垃圾:如果創作遇到瓶頸,我就會隨意地畫河水、大海或星空;或是臨摹大師作品。但如果是接案的話,我的原則就是「先畫再說」,因為總是會找到靈感,甚至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我喜歡畫星空、海之類的東西,這裡頭有些是我看過的景色、經驗,而有些可能是我的夢境。我常常會作一些奇怪的夢,醒來後對夢的印象還會特別深刻,所以我就會把這些靈感先記下來,想到可以實現這個畫面時就會把它畫出來。

Kurt:我如果遇到瓶頸,我就會假想自己不是插畫家的身分在創作。因為我的個性是會鑽牛角尖、或一直追求完美,所以我會強迫自己暫時不去想這件事。雖然我最後會再回頭檢視這件作品,但我當下會把自己切換成客戶、或路人甲的角度去評斷它,甚至做其他的事情,例如看書、看電影,來讓自己分心。

如果事情他真的很重要的話,我就會去面對它。我會把事情分成輕重緩急。

每一次跟客戶談案子的風格都不一樣,但我都會很直接去了解客戶想要什麼東西。因為有一些廠商的做法很容易讓人感到心累,像有些客戶會說「我可以做成這樣嗎?」、「你可試試看這樣畫嗎?」但明明這些東西並不合理、或不好看,但有些人還是會說「好,我可以試試看」。

我覺得,對方會想找設計師,其實是因為他相信你的專業。如果你在讓自己該展現專業時沒有展現出來,除了會讓自己很累,這件作品可能到最後連自己也不滿意。

mutix:如果遇到自己很愛的作品,但業主不滿意、或粉絲反應不好的狀況,你們會怎麼做?

宇宙垃圾:如果沒有運用到的作品,我基本上都會放到我的作品集。不過現在已經很少遇到像這樣的問題,因為當風格已經穩定之後,基本上找你的人都是喜歡你的風格的人。

Kurt:有關設計的部分,有些案子可能花一個月就結案,有的可能拖好幾個月才終於結案。前者是因為案主已經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後者就是案主一開始並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所以我覺得,溝通層面真的超重要的。在整個案子過程,可能只有 20% 在做設計,其它時間都是在溝通。溝通的確最花時間、最費精神,但它卻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在酒吧經營方面,我們其實就有 5 位老闆。一開始,我們就會先把職責都分配好,但後來發現,只要有股東介入的事情,就一定會有不同意見。當人們發現愈來愈不了解自己的東西時,就會產生防衛心態,所以他可能就會不斷丟出一些想法或意見,但其實這些想法或意見不提出來也不會有任何影響。最麻煩的事情,就是需要有個人擔任「中間人」的角色去和其他成員溝通,否則每個人都想要搶出頭,就會讓事情變得很麻煩。

mutix:最後,有哪些建議或經驗,能夠給剛起步的創作者們當作參考?

宇宙垃圾:我建議不要畢業後就直接 SOHO,還是進一下公司學些東西。因為在接案的時候,例如你在報價時就會讓對方看出來自己是不是菜鳥,如果暴露出你是菜鳥的話,很容易就會被欺負。

如果你已經有一點想法,我會建議早一點開始做「品牌經營」。不用因為自己還不夠強、或是感到很丟臉,就不敢跨出第一步。不要把你的作品藏在抽屜裡,要把它拿出來。畢竟,如果你沒有對自己作品有任何曝光,那怎麼會有接案子的機會找上你呢?

Kurt:像我自己一畢業就開始做接案,當時我會覺得很忐忑,但現在比較多案子是長期配合的,也變得比較穩定。

去年,我的作品出貌似出現被盜用的情況,那當時做法是先去私訊對方,而不是直接在網路上抨擊對方,我怕這對兩邊形象都很不好。對方說自己是在中國素材網站找圖來使用,並不知道是我的作品。我還發現,中國素材廠商應該是從我的 Instagram 抓下來後去背、修改,然後拿來賣錢。我在那之前都還不知道有這種狀況。現在對於版權問題要怎麼處理?我也還在規劃中。

▮mutix|職人的創作訂閱平台▮Coming Soon

每個人都能展現自己潛藏的創作能量,有機會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激發靈感與創意。平台上將以匿名的「角色」為主體,並透過「群聚」產生連結,進而讓互動與回饋、單次贊助與訂閱支持、實體購買與數位授權、發案接案媒合等在此發生。

mutix IG|www.instagram.com/mutixco/
mutix Medium|
www.medium.com/mutix/

--

--

柏樺 Po Hua
mutix
Editor for

閱讀、攝影、寫作、徒步|平時感性,做事理性|生活的目標是,當一個說好故事的人| 聯繫方式:tony18120141995@gmail.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