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簽約健身房不起糾紛

Eric Chen
nt46 的逆著走人生
6 min readAug 8, 2017

--

Photo via Worst Workout & Diet Fads — AskMen

這篇寫給首次入會健身房的朋友,協助你談到適合自己,且符合行情的合約條件。

很多人都有被業務「騙」的經驗,但用「騙」這個字有些超過,畢竟,一個優秀的業務,要盡可能地把價格拉高,為公司帶來利潤、替自己賺取獎金。

當然,部分的朋友是真的「被騙」(違法),但事實上,更多人是有「被騙的感覺」。

在入籍世界健身中心 (World Gym) 及買教練前的找資料的過程中,8 成的文章都是負面。於是,我將各前輩、版友的經驗整理後,得出了 3 個心法,分別是「確認自己的需求」、「了解行情與方案」及「看完合約每一個字」。

我也透過了這 3 個心法,順利的簽約,拿到了我可以接受的費用與約期(會籍、教練課)。

1. 確認自己的需求

「請神容易,送神難」,大多數的糾紛,都是發生在「解約」的時候。各種不給退費、請示主管、拖延、忽略、違約金,都讓人非常不爽與不滿。

在討論這合約是否違法前,我們先往前推一個步驟 - 解約

為什麼要解約?受傷、不滿意環境、不滿意教練、經濟壓力、搬家還是懶得去了?除了意外受傷、外派這類無法控制的狀況,其他的情形,都是可以事前考慮的。以下幾點,給你參考:

地點

近一年有沒有搬家、換工作的考慮?住家或上班地點,離運動地點有多遠?

來回超過 30 分鐘,就算遠了,特別是下著雨的冬天,根本懶得出門。過遠的距離,是阻止你訓練的殺手,如果有多家健身房在比較的話,我建議每多 5 分鐘,月費要至少要便宜 100 元才划算。

時間

近一年的生活,會不會有巨幅的改變?結婚、生小孩、升遷、進修?

暖身、運動、盥洗、交通,一趟至少要花 90 分鐘,接下來的一年,你每週能撥出幾次完整的 90 分鐘呢?

經濟

這個簡單,請把綁約到期前的費用算出來,看你覺得是否有影響。

例如:2 年共 24 個月的健身預算,會費(1,088 * 24)+教練課(1,400 * 2 * 24 ) = 93,312 元
平均一個月 3,888 元,可以接受就簽,不能接受就不要簽,非常簡單。

動機

去健身房很多時候是一股衝動,可能剛看完XX聯賽,或是 Marvel 的電影,覺得大肌肌好帥啊!於是,就義無反顧地簽了下去。然而,鍛鍊需要持之以恆,並且不斷承受酸痛,激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若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堅持,強烈建議,先去最近的「公立/學校運動中心」,以計次的方式訓練一個月,覺得 OK 再簽下去。

請教練也是一樣的概念,先上個幾堂課,覺得這個教練適合你再說;當然,單價一定會比較高,但別忘了,你買的不只是教練課,還有「彈性」。

2. 了解行情與方案

兩個心態:
1. 比價的目的,是為了不當傻子,而非拼命找最便宜的價格
2. 買服務,不是買人情

公立的運動中心、健身工廠 (Fitness Factory) 的費用都是公開透明,各區可能有些出入,請到現場詢價。而部分健身房如:萵苣,則是無公定價,各大討論版、社團都可以看到網友們回報價格。簡單的說,貨比三家不吃虧!

以下為我個人使用過的費用與方案:

臺北市FF

入會費+手續費 3,000 元、月費 1,288 元、綁約 12 個月、多點銀卡

新北市WG

  • 入會費+手續費 0 元、月費 1,088 元、綁約 16 個月、單點使用
  • 教練課 8 堂:單價 1,688 元
  • 教練課 28 堂:單價 1,302元

差異非常明顯,WG 「入會費+手續費 0 元」,是因為接手別人的會籍。「承接轉讓」是新手非常好的選項之一,可以擁有比較高的彈性;當然,有得必有失,接受轉讓的會員,不得再轉讓出去,也不能享有期滿的優惠等等。

3. 看完合約每一個字

「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大概就是這項。去開戶,行員幫你用鉛筆把該簽名的地方圈起來;看醫生,護士幫你把該填的病例圈起來;服兵役,管他是什麼,他媽全部簽完就對了。

人會騙人,但合約不會
人會騙人,但合約不會
人會騙人,但合約不會

簽約兩個技巧:看完所有字、不當下簽約。

看完所有字

潛在的糾紛,包含:退費、轉讓、費用、約期、其他限制。合約上其實都寫得清清楚楚,請務必每一個字都看完,不要只聽業務員避重就輕的說「重點」。

當然,有些條款可能有法律的議題。常見的像是:24 個月期滿後,只是解除綁約,若沒有手動終止,還是會扣款;綁約未滿解約,就是扣 6,000 元等等。

若不想接受,請不要簽約。免得日後有糾紛,還要花時間去消保申訴,就算成功退費,也會花上不少時間和心力,非常不划算。

p.s. 若有需要雙方簽名時,請務必要求業務(承辦)也簽中文正楷全名!萵苣的承辦有可能會簽英文名…

不當下簽約

去買過家具嗎?每間都在「倒店出清」,10 年後店還在那。同理,業務員報給你的價格,都是「今天」才有。所以,千萬不要馬上就簽約,一定要回家想清楚再決定。

除了少數的社區優惠、新開幕優惠,其他 95% 的「今天價格」都是話術。我自己遇到的業務員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濃縮我(N)和業務(S)的對話,有興趣可以參考:

S: blablabla,入會費10,xxx 元,月費 1,688 元,24 個月,blablabla

N: 入會費要一萬多?健身工廠也沒這麼貴,我不可能簽

S: 沒有啦,這是公司標價啦!今天簽的話,我給你這樣(劃掉 10,xxx,寫 3,000)

N: 月費 1,688 還是貴啊,成吉、建工都沒這麼誇張

S: ….

S: 你等我一下(走去櫃檯,找了另一個人討論)

S: 這樣子,我剛剛問過主管,之前有一批團報優惠的還沒送件,如果今天簽完的話,我幫你安插,月費 1,288 元

N: 恩…可以討論,但我需要想一下。不好意思,我個人習慣不當天簽約,可以讓我想幾天嗎?

S: 不然這樣,入會費想辦法幫你處理,500 元就好

N: 沒有啦,不是這個問題,這簽下去就是 2 年,我要想一下。

S: (又走去櫃檯「洽詢」) 我剛剛幫你喬了,主管說你也是有在健身的人,交個朋友。入會費 500 + 月費 1,088。

就這樣,從 2 年 50,512 元,降成 26,610 元。原本隔幾天要去簽約了,但業務打來說沒辦法保留,要拉回 1,688 元,我只好婉拒,結果,下一秒又降成 1,288 元。

最後,我覺得這個業務我不喜歡,所以就找轉讓會員承接了。

其實,不只是健身房,購買任何需簽約的服務前,都應該「確認自己的需求」、「了解行情與方案」及「看完合約每一個字」,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掉「被欺騙的感覺」及其他損失(時間、金錢、好心情)。

祝每一個人都能簽到滿意的方案,練出健康理想的身材!

--

--

Eric Chen
nt46 的逆著走人生

職業是系統分析師,產業是銀行,平常出一張嘴,偶爾寫些扣做個樣子。進入正軌前,曾離經叛道的待在新創公司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