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域】教學媒體的運用、如何以「做中學」實踐想像

「視野」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 新莊高中呂昱達老師

--

成大師培|109精進師資素質計畫工作坊

轉眼間來到了學期末,接續上一場阿普蛙工作室帶來精彩的媒體識讀桌遊《抓誑新聞》,並讓師資生們體驗如何設計結合媒體識讀的教育遊戲,而本學期最終場精進師資素質計畫工作坊,希望進一步引領師資生深入了解如何將媒體識讀教育實踐於課堂中。這次特別邀請到高雄新莊高中呂昱達老師,他以「丹尼老師」在網路與課堂上致力於推動公民教育, 培養學生批判思考、關懷社會和成為世界公民的精神。本次工作坊以新課綱探究與實作為發展藍圖,帶領師資生們動手改作、拍攝新聞,並有機會把這重要的素養能力帶給未來的學生!

「四家有敵意的報紙,勝過一把利刃」呂昱達老師以拿破崙對於媒體的評斷作為開場,表達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媒體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須擔負起「第四權」的責任,然而媒體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共意見。所以身為閱聽人的我們須培養媒體識讀的能力,負起監督媒體的重責大任。接著,呂昱達老師帶領大家進行「時事九宮格」的暖身活動,師資生要從三個新聞關鍵字的線索,推測出近年發生的重大新聞,其中包括國內與國際新聞。沒想到大家都對這些關鍵字感到陌生,呂老師透過九宮格的活動讓師資生們發現自身對於媒體時事的資訊匱乏,進而吸引師資生們進入接下來精彩的課程。

首先,呂昱達老師介紹媒體如何影響公共意見的形成,且趨於商業化的媒體,是如何以不同商業手法滲透新聞,主要分為:(1)擴大廣告收入:媒體為了打好與廣告業主的關係,偏頗播報廣告業主的相關新聞 (2)媒體娛樂化:媒體為了增加受視率,大篇幅報導受眾喜好的的重口味新聞 (3)置入性行銷:媒體以利益交換,在新聞中打廣告,忽視身為第四權的責任 (4)媒體高度集中:爲追求成本低利潤高的新聞內容,公益類與地方新聞減少。

接著呂老師以高夫曼(E.Goffman)的框架理論,說明框架機制與框架功能,強調媒體侷限閱聽人觀看事情的視野,而閱聽人若不廣泛吸取不同媒體的觀點,長期接收特定單一框架,將會陷入單一媒體所呈現的主觀框架中。呂老師利用了 2019 年 10 月 22 日各家媒體對「9 月份失業率」 的標題,帶同學們進行 「事實與觀點」的練習活動,從新聞標題辨別何者屬於事實呈現,何者屬於觀點呈現。最後呂老師談到科技發展改變媒體和閱聽人的行為,不僅促使公民媒體的產生,且出現許多新興獨立媒體打破商業化考量,深入報導台灣與國際的議題。

結束上午場知識量豐富的課程,師資生們迫不急待體驗下午場的新聞實作。先進入「轉角看報」活動,老師用2020年12月8日的「萬人血清調查」的四大報紙報導,邀請師資生依「版面配置」、「新聞標題」及「圖文表格」進行檢視,發現四大報對同一事件的報導不盡相同,帶領師資生思考報導方式不同的原因,包括:「新聞事實具多種樣貌」、「價值判斷無標準答案」、「新聞媒體各有立場」、「社會勢力介入干擾」及「新聞工作者能力有別」。

緊接著師資生化身為「萬人血清調查」新聞的公民媒體,動手改做新聞,進行撰稿、拍攝,呂昱達老師提醒大家報導不僅要精確地抓住重點,更要在網路查證訊息,讓報導具有可信度,坐上主播台準備播報的師資生不禁笑說「當記者真的好難!」。一整天的工作坊,從洞悉媒體亂象、建構新聞理論到影音新聞實作,呂昱達老師帶領師資生們進行一場「打開視野」的工作坊。期許師資生能夠汲取呂老師發展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經驗,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課程!

--

--

Shine 林妤慈
Nada lab 一事無成實驗室

科技業菜鳥PM,著迷探索人與社會的關係。 這裡收錄我大學的思考,現在轉移到Substack 寫文字 https://substack.com/@shinelin 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or being kind, choose 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