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的第二曲線!?2022年度回顧

KC Liu
KC's Neoworld

--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已經要三年了,隨著新光專案的告一段落以及工作重心移轉,整個2022年也是往一個奇妙的方向前進,若說是全然預期外,也不盡然,但是今年有更多的嘗試與挑戰,相信未來也會更多,因為這是我給自己人生下半場的期望與目標。

若要說今年的主軸,我會說是尋找自己的第二曲線,在這一年中,我深深感受到現有的職場之路已逼近終點,要再前進十分困難,不管是薪水、升遷與工作內容,都很難再有改變,那些沒有愛與沒興趣的事情,我現在也不強求自己了,畢竟是人生後半場,最重要的是自己身心自在,家人朋友健康快樂,而工作上的事情,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的偶然,並非人生重點。

今年嘗試了什麼?

1. 我做了一個Podcast:「PM做什麼?」

  • 今年我最早的想法,是把自己的經驗和專案經歷拿去做分享,看能倒出多少東西,也看看是否有變現的機會,實際上變現機會很難,但進行分享的過程學了很多東西,這收獲比想像中大。
  • 從一月起到八月底,總做了2季共71集,在播出同時也陸續開了Medium、IG、FB粉絲頁及YouTube,為了方便聽眾理解,還製作了圖卡來搭配,一併也學習使用Audacity和Canva等工具。
  • 非常謝謝我的親朋好友的支持,Podcast很多集數是在以訪談的方式進行,我們談了專案管理、敏捷、支付、人資和產品,還有職涯的分享,很多是我沒有接觸過的題目,在這過程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也見識到週圍朋友的多采多姿。
  • Podcast做到後期,雖然收聽率並沒有很高,但仍有許多聽眾的支持,很謝謝留言和Donate的朋友!有時候還會有人跑來說他的朋友或同事有聽過PM做什麼,當下真的很感動!
  • 歡迎訂閱”PM做什麼?”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kcasapm/platforms
  • 在Podcast中,有幾集是在介紹央北重劃區跟買房有關的主題,從Youtube後台上看到這類主題的收看率高很多,所以又催生了我的下一個嘗試,做Youtuber。

2. 我做了一個Youtube:「持家男子KC」

  • 大約在今天六月,我有試著用iphone和GoPro拍攝上班路途經過央北重劃區的影片,然後事後配樂配音再放上Youtube,結果我發現這種很隨意的影片也有500人收看,所以後續又持續以央北重劃區為主題錄制了每週更新的”漫遊央北”,就持續經營到現在。
  • 在經過六個月的經營,這個頻道終於12月初訂閱超過了1000人了,由於時間的問題,工作也比較忙碌,我把「PM做什麼?」停了下來,好利用下班時間能有比較多的時間剪片。
  • 我主要使用的剪片軟體是字節跳動出品的剪映,很好上手,也不用錢,雖然我也有買Final Cute Pro,但比較之下門檻還是高了一些。
  • 我這個Youtube頻道最主要的節目是每週更新的漫遊央北,還有一些個人的生活、旅遊影片,但收看次數很低就是了。目前最高的一集是「漫遊央北 2022年7月號Vol.1 — 央北新街廓逐漸成形,希爾登樹木庭院,央北一路新風貌」,有一萬四千的觀看數,這主要是被Joeman的央北看房影片拉起來的,其餘的集數,大概都是在2000–3000左右。
  • 歡迎訂閱持家男子KC → https://www.youtube.com/@kch0263

3. 我開了一個IG,用Procreate寫繪圖日記

  • 今年五月我參加了「拾田創意」的敘畫課程,在課程學到了如何用iPad上的Procreate繪制敘畫。用iPad畫畫一直是我想嘗試的事情,但一直無法入門,但經過這幾週的課程,我學了一些皮毛,就開始利用iPad每天畫一張圖。
  • 這每天一圖的主題主要就是以畫畫當下的感受為主,可能是染疫被隔離的感受,對某些事情的發想,或者是畫一些人事物。每天一圖並沒有持續很久,但每週還是有幾張圖產出,雖然水平不佳,但也是一種生活與自我的記錄。
  • 繪圖日記主要用來取代我在goodnotes上的手寫日記,一台iPad可以看書、寫筆記、當電腦使用一直是我的夢想,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理想,使用這種電子設備非常容易讓人分心,還有老花的問題,所以用ipad寫日記這件事就逐漸停了。當用iPad畫畫反而沒此困擾,來看看我能堅持多久?

4. 我又回去用紙本做筆記

  • 除了日記,原本也有使用ipad做筆記,但總覺得不夠爽。我是用goodnotes來做筆記和日記的,這個工具雖然方便,但很容易讓人分心,一旦寫進電子檔,再拿出來翻閱的機會極低,雖然我在Goodnotes上寫了二三年,但回看率很低。
  • 大概在六月左右,因為接了一個比較複雜的專案,為了方便記事情想事情,就改回用紙筆來做筆記,感覺好很多。能回翻或是一次在不同頁面記不同類別的事情,真的很有用,這也的是iPad這類工具無法取代的。我目前使用的筆記本是PaperIdeas的B4筆記本,有頁碼,紙質也很棒,考慮攜帶性,我下一本會嘗試使用A5尺寸的筆記本。
  • 我的筆記除了記事情,很多是在想事情是的塗塗寫寫,這種手、腦、紙、筆的摩擦爽感是電子設備無法替代的。我期望自己花更多時間在筆記本前面發呆想事情,也不要一直坐在電腦前。電子設備是我的工具,不該被工具控制了人生和生活方式,無法駕馭工具,就會變成工具的奴隸。
  • 還是拿筆寫在紙上比較爽!

5. 我開始寫紙本日記 Well Spent Today

  • 在大概幾個月的手寫筆記後,我還是很想寫日記,寫寫自己的事情,這仍然是畫圖無法滿足我的。我希望這個日記兼筆記能留下一些屬於我的手工記錄,在做了一些功課後,我確定我是無力做自己的子彈筆記(至少在這個時間點),所以我決定用現成的template,也是嘗試寫「Well Spent Today」。
  • 這個嘗試是從11月開始,WST這種日記本有很多預先規劃好的欄位,主要是利用早晚二個時段,讓你做當日計劃和回想覆盤,WST還會要你寫正面的期望以及幫你打雞血,一開始很有趣,但要堅持並不容易,有時還真的會面臨無事可寫的狀況,但我的一天,真的就沒什麼可以寫下來的東西嗎?
  • 若我能寫滿一本,我再錄個影片跟大家分享。

6. 我開始上健身房健身

  • 大概也是今年年中五月份,我開始去健身房運動,這件事我很早就想做,但因為害怕及身材不好自卑等種種原因都沒法進行,但今年終於跨出這一步,去健身房參加方案並且找了教練。
  • 到目前大概半年多的時間,一週至少去2–3次,我給自己的要求是週間要去二次,週末要去一次,每次一小時,做3個動作。我能做的動作和重量都不多,但是這算是我覺得這是今年很重要的一步。
  • 去健身房除了是因為健康因素,醫生要求練核心,但這也是我這一生中注視及觀察自己的身體最多的時間,我在做啞鈴飛鳥時發現我的左右肢很不均衝,在做直臂上舉時發現身體右偏,還有左右臂的力氣不一樣等等,或許這是早該做的功課,只是我一直忽視他。
  • 珍愛自己,先從了解自己開始,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體悟。

今年發生了什麼?

1. 我在端午節前夕中了Covid-19

  • 由於染疫前幾個月都是WFH為主的工作型態,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的餐桌上工作,會被傳染老實說我覺得很奇怪。我猜可能是在健身房被感染的?大概一週的時間都沒法出門,但症狀並不強烈,最痛苦是咳嚨痛,其餘還好。
  • 染疫恢復後,有感受身體狀況沒有像之前那麼好,體力也有變差,不確定是否只是單純的老化?
  • 染疫也是五月的事,今年五月是個轉折點啊!11月底又去新光醫院補了第四劑疫苗。

2. 我收掉了幾個規模較小的專案,參與了KGIB的行網銀專案

  • 淡出新光專案後,有陸續接到幾個專案,有銀行,也有國營公司,規模雖小,但各自有不同的問題與挑戰,也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客戶、不同的同事,很高興有這個機遇認識不同的人,接觸不同的領域。
  • KGIB專案是個挑戰,雖然我曾經經歷過SKMH這麼大又這麼長的專案,但KGIB專案仍然有他的特殊性與挑戰。我記得自己在Podcast中有提到,專案裏所有的事情都是往混沌與失控走去,在這個專案也很符合我說的這種趨向混亂的特性。或許這專案本身沒有很大,但是參與人和部門多,時間也超過一年不算短,變數很多,交雜影響得很厲害。
  • 我的工作,並非是要獨立去改變或是扭轉什麼,最重要的工作,仍然調整組織,給團隊賦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克服挑戰。PM的工作就是擠錢與建立團隊的護城河,至少本人的PM Style就是如此。這個案子還有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才有機會收尾,仍然不是可以鬆懈的時候。
  • 我個人最愛的專案領域仍然是應用程式開發,我很熟悉,但對其他人而言並非常態,基本上也不是未來公司的重點,但我想忠於自己的喜好與選擇,追求這些讓自己有活著感覺的工作機會。
  • 今年我對公司體制的不信任到達最高峰,我並不相信公司的任何願景,有一部分是來自本身的危機感(如一開始所說),另一方面,則是我認清了自已其實在體制內格格不入,我本身就有要翻倒體制的強烈傾向,年輕時還好,愈老反而愈不想忍,搞不好我從來就入錯行,進錯產業了?

3. 我有二週恢復了單身生活

  • 九月芳芳去日本出差,難得的二週是一個人生活,但這二週既無應酬,也沒什麼出門,早上上班,晚上下班自己吃點東西,抓時間去健身房,假日去拍央北,是個非常清淡的單身生活。

4. 記錄今年出遊過夜,期望明年比今年更多出門的活動

  • 一月去台中看五月天演唱會
  • 二月跟家人去宜蘭太平山及福山植物園
  • 四月南庄二天一夜
  • 六月台東之旅一週
  • 九月跟家人又去宜蘭
  • 十月九份二天一夜,晚上在茶館喝茶
  • 十二月預計去阿里山眠月線

5. 健康有感變差

  • 包含睡眠作息、泌尿、體力等都是有感覺變差了,大概已經有二三年的回顧在提這件事吧!所以現在很重要是要讓自己動起來,減緩老化的速度。

今年沒做什麼?或是少做了什麼?

1. 我今年讀的書很少,但是做了Podcast和YouTube

  • 工作改變造成通勤時間變少,直接影響是我閱讀的時間大幅縮減,包括紙本書、電子書及有聲書都少看少聽了,印象中有讀完的書也就一二本了,還有好多翻了幾頁就擱置在那的。
  • 雖然說今年的目標是輸出,但在過程中常感覺得自己有所不足,當然透過Google可以找到很多資料,但是之前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又會直接影響到你找尋及串連資料的能力,這些東西都是要靠平時的累積!

2. 我今年很少跑步,但是有去健身房

  • 因為膝蓋不適,無法再像以前那些跑半馬,這是個小遺憾。
  • 照醫生的指示做重訓練核心,為再起跑做準備。

3. 我今年幾乎不在談敏捷,但是拿了一個敏捷傳教士的奬

  • 工作上遇到太多假貨敏捷,不如不談。
  • 自己要有敏捷精神,做敏捷的事,用自己的方式來實踐自己的敏捷,少說多做,畢竟自己是自己最重要的客戶,我的人生要務是為自己創造價值,取悅自己最重要。
  • 要非常謝謝敏捷社團認識的朋友,每年都帶給我新的啟發與刺激,這是我最重要的成長動力之一。

4. 混亂中重建自我

  • 我今年的生活和工作步調仍然很混亂,但新的人生節奏總會出現。告訴自己,不是少做沒做,而是人生取捨。選擇發懶也是選擇,那就是我。

人生還沒法結尾,明年還要再多跨出一步

1. 身心自在是最重要的事情

  • 找尋生活的新平衡,這篇2022年的回顧可能有三千多字,但關於我工作的部分,只有幾行。工作在人生的比重很大,但能寫和值得寫的很少,願意寫的又更少了,工作是生活裏的長期旅程,也是一種累積與壓縮的過程,期望我自己能從這個壓縮的過程中逐漸解放出,未來期望的生活是有累積也有解壓縮。
  • 持續健身,從健身中認識更多的自己,自己的身體、四肢,去理解和感受自己身體看得到與看不到的部分。當然,也希望明年會出現一些肌肉,體態也能更好一些。確保自己身體健康,才能見證自己的奇蹟。
  • 珍惜與家人的時光,期望未來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能有更多相處的時間,明年不但要出遊,還要出國玩。

2.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持續輸出與嘗試,堅持是關鍵字。第二曲線的追尋是個長久的歷程,不會在短時間成功,自己也還在找方向,但我想的就是順著自己的心,做一些讓自己快樂,讓自己感覺活著的事情,然後一定做一定做,跟時間做朋友。
  • 新嘗試引發新挑戰,新挑戰帶動新技能,然後會有成長。未來的選擇跟你過去做了什麼是有連結性,若是眼界一開,那過去也沒有那麼重要,所以我還想多做一些新嘗試,發掘自己的潛力。
  • 自己就是個品牌。今年有一些小成果,明年除了輸出以外,我想再加一些料,就是努力擴大影響力,不知道自己的邊界能到那呢?真是令人期待!

3. 少不了的感恩

  • 謝謝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對我的支持、鼓勵和指正,願你們健康、快樂,新的一年,身心自在。
  • 謝謝媽媽,四十多年來持續關心、支持我,每週回家都有熱騰騰的飯可以吃,觀看我每一集的Podcast和YouTube,為我按讚。
  • 謝謝老婆,照顧我,陪伴我渡過一年又一年,願我們未來能一直手牽手,白頭偕老。
  • 謝謝HJ、詹董、Sol、Brian、Andy、Chris、Ben及工作上所有的夥伴,謝謝你們在工作上的給力。
  • 謝謝客戶和公司給我飯吃,給我磨練和成長。
  • 謝謝PM做什麼和持家男子的聽眾和觀眾,有你們的支持,使我有動力開啟人生的第二曲線,也謝謝你們的留言和私訊,你們的回饋,我都有收到,無法一一致謝,但點滴在心頭。
  • 謝謝Daniel、David和Yves,認識你們,給我很大的啟發,使我的人生道路有了不同的選擇。

4. 盡興玩轉,不留遺憾

  • 這是我對2023的期望,也期望2023的這個時候,能把這八個字當作明年的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