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一角的訊息
「我們就像個誤闖一座大型圖書館的小孩,他知道這些書一定是由某人所寫。只是隱約感覺到這些書的排列似乎依據某種神秘規律,卻不明所以」(愛因斯坦)。
我在念小學五 、 六年級時,有一次念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時候,國語老師叫我們閉上眼睛想像戴著面紗的少女。長大以後我才知道原來白居易並沒有說那位女士的美醜,一切都只是我們的想像罷了,你可以說那是書本一角的神秘訊息。
到了念大學時,教科書和老師教我們「鈣是人體中最多的陽離子,大約有 99% 以鈣化的型態存在骨頭中,只有小於 1% 是存在血液中。其中一半是離子鈣,其餘與白蛋白、球蛋白、陰離子結合,而只有離子鈣是具有活性的」。
因此我在當內科住院醫師時,看見大家都是幫病人檢驗血鈣(而不是離子鈣),覺得很驚訝。連我在圖書館醫學期刊看見的文章也都是主張要用公式(血鈣濃度 + 0.8 x [4 – 白蛋白濃度])把血鈣校正成離子鈣濃度。
但是只要到了腎臟科,主治醫師一定會叫我幫病人直接檢驗離子鈣。一直到我當了腎臟科主治醫師,針對急/慢性腎臟病(尤其是 CKD4–5)的病人,我仍然是這樣做。
鈣代謝異常會造成高血鈣、低血鈣、鈣化、骨病變等。大部分的中央實驗室都是測定血鈣,其好處是檢體在室溫能貯存 7 天,在 4 °C 能貯存 3 週,而且能自動檢驗大量離心後的檢體,價格比較便宜。血液氣體分析儀則能測定離子鈣,其壞處是只能人工操作,而且價格比較昂貴,雖然在總額制度下的給付是固定的。可惜離子鈣的濃度會受到白蛋白、腎功能、pH 的影響。
其實這個公式是 1973 年以 200 名病人由血鈣濃度與白蛋白關係的線性迴歸分析得到的。其缺點是沒有用離子鈣濃度當成「金標準」、沒有其他實驗室的驗證、病人假設沒有鈣異常、以前測定白蛋白和血鈣的方法比較不精確、事先排除了腎臟科/醫生要求做血鈣濃度的病人、只適用於總鈣濃度 7.1–10.8 mg/dL 與白蛋白濃度 2–4.8 g/dL 的人。
最近的研究發現在低白蛋白血症、酸/鹼異常的病人,用公式校正的血鈣濃度會高估離子鈣濃度。而在 eGFR < 60 的病人,未校正的血鈣濃度則是更正確的。因此現在的建議是未懷疑血鈣異常者測量未校正的血鈣濃度、懷疑血鈣異常者(血鈣濃度異常、急/慢性腎臟病、急/重症病人、副甲狀腺功能異常)則測量離子鈣濃度。
我閉上眼睛,似乎能看見書本一角寫著「請不要再用公式校正的血鈣濃度當成離子鈣濃度了!」的神秘訊息。雖然並非每個人都相信這個真相,就像「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描述的「真相是一種美麗又可怕的東西,需要格外謹慎地對待。當你有所懷疑時,記得去圖書館」一樣:當妙麗在圖書館查詢魔法學校的神秘現象時被石化(鈣化)了,但是她撕下書本一角的訊息卻幫助哈利最後用寶劍殺死了密室裡會石化看見其眼睛者的蛇妖。
當你有所懷疑時,記得去圖書館看書本一角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