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原子習慣

如果你有拖延症或是無法下定決定好好做一件事情,真心推薦去買一本來看看。

其實激勵人的話許多人都說得出來,但如何真的有效的教你去執行或是有辦法長期維持下去,又是另一件技術了。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教了許多小技巧,談到如何去改變習慣從心裡到身理,都有一些技巧存在,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踏上改變的旅途上。

其實JC財經趨勢觀點有發表過一篇整理好的重點筆記,如果懶得看書,大家可以直接看這個網站:

這邊我就寫我自己看文章內有些打動我想法的片段,跟大家來分享。

複利效應

複利一直是我自己很推崇的一件事情,是從買賣股票得到的心得。大概在12年前買了一隻鴻海之後就一直放著不管它 (先承認這不是好方法,畢竟當初當學生時也沒特別認真研究這些),過了幾年後我突然發現,原本只有1,000股的鴻海居然變成2,000股了,這是什麼妖術?後來才知道原來股票會生股利,所以讓原本的股票變多了。這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複利的威力;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哎呀,我果然是太晚認識他了😛,不然財產應該早就翻倍了 😭

原子習慣一開始就一直在強調,小小的變化會造就後續的巨大改變,所以不能小看微小的進步 (當然是要持續前進)。要改變一些東西前,要先把一些好的習慣建立起來,例如每天多走兩步,或是多看兩頁的書。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的轉變

作者提出了改變習慣的四個法則:

圖2. 改變行為四法則, (圖片來源)

在第一章內大部分講的都是培養習慣的方法,說明怎樣去正確的建立出一些好的習慣,這部分就不多著墨了。這裏我只提第二章之後的部分。

讓習慣有吸引力

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

社會常規的拉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想要融入群體,想要跟人建立關係,想要贏得同儕的尊敬與肯定,對生存來說,這種傾向是必要的。所以我們會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

  1. 模仿親近的人:大家從小都是看著父母親長大,學習他們處理爭吵的方式,或是學習朋友之間相處的方式,身邊的人都在在地影響了我們的習慣,只是自己不太發現。
  2. 模仿多數的人:正所謂三人成虎,為了不讓大家覺得你自己是個異類,就算今天有件事有錯,但大家都說對的時候,反而你不敢說出來。於似乎跟著將錯就錯。人類的心智知道要如何跟其他人好好相處,這是自然演化的結果,模仿多數的人目的只是融入他們。
  3. 模仿有力的人:地位高的人享有其他人的認可、尊敬與讚美。這也代表,倘若一個行為能讓我們獲得認可、尊敬與讚美,我們就會覺得這些行為很有吸引力,並進而模仿之。

這三點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族群的常態行為往往會壓過個人想要的行為。大多數時間我們寧願跟著大家一起錯,也不要自己一個人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最後跳汨羅江的是屈原,而不是其他的人。

讓行動輕而易舉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將電影攝影班的學生分為兩個組別,一個稱謂『質組』、一個是『量組』。在一個學期的時間,質組的學生只要專心拍好一張照片,依據照片的品質決定期末成績,而量組的學生則依據拍攝的數量來決定成績,例如100至80張就拿A,60至79張就拿B依此評分。經過整個學期,令人吃驚的事情是品質較好的照片居然都是出自於『量組』的學生之手。後來發現原來量組的學生因為被要求較多的照片數量煩而不會去隨便敷衍,而是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拍照手法,燈光技巧等。但『質組』的學生反而是想太多了,一直在構想怎麼打到最佳的成果卻因此沒有行動,導致最後要交出的成果沒有量組這麼的好。作者稱這種狀況為『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兩者聽起來相仿,實則不同。

想要精通一項習慣,關鍵就是重複開始而非完美。你不必詳列系列出新習慣的所有特徵,只要開始執行就好。作者給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

讓獎賞令人滿足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有個業務只要打一通電話給客戶就會把一根迴紋針從左邊的容器中放到右邊,然後每天都要重複做到左邊的迴紋針都拿到右邊之後才下班,稱之為『迴紋針效應』,也可以稱為習慣追蹤器。主要的因素是迴紋針等方式是種視覺效果,它可以時時提醒你是否要去做某些習慣。這種追蹤器妳自己可以用各種是來達成,例如說在行事曆上面註記,而記錄一個行動後可以觸發下一個因子,達成一系列的視覺提示。這也有以下好處:

  1. 顯而易見:當把紀錄寫在行事曆時,每天提醒著自己,會比較有動力繼續下去。另一個刺激點是如果沒有達成某些事項,會讓你自己一眼就明白哪些事情尚未執行,藉此督促自己去進行。
  2. 有吸引力:當連續完成了幾天,會產生一種成癮效應,督促著自己繼續下去,也餵養著自己的渴望。
  3. 令人滿足:當累積到了一定程度之後,行事曆上的紀錄就像一個軌跡,這個軌跡會有視覺滿足,例如已經連續30天慢跑或是連續30天早起。到了第31天如果沒有繼續執行,反而自己會看不下去。

問責夥伴作用大

一個很簡單的作用,只要把自己推到絕境那就會開始執行了。問責夥伴其實就是你的朋友,稱之為問責夥伴是因為他們可以身為一的督促者,當你沒有依據習慣達到某些目標的時候,那他們就必須出來懲罰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你想達成的習慣寫成一個契約,上面必須有懲罰方式,例如沒達到某某事項就必須繳交多少罰金出來,然後把這個契約讓你跟你的朋友各自留存,這樣你就會為了不被懲罰而開始進行該有的習慣。如果今天把這份契約直接公布在你自己的社交網站,例如 Facebook,讓所有跟你是好友的人都變成了問責夥伴,那這個效果就更大了。

如何從A到A+

這是我最愛的章節,因為提到的項目都深深打動我的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如何找到最自己最有利的戰場

每個人出生之後都有他各自的優缺點,不是每個行業或每個技能都適合每一個人;如何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項目而努力去執行才是正確的做法。舉個書中的例子,Hicam El GerrujMichael Fred Phelps II 兩個運動員,身高一個 176公分 一個 193 公,一個是長跑好手一個是游泳健將,兩個都是奧運金牌得主。兩個人最大的差別是身高但最小的差別是腿長, Gerruj 與 Phelps 的腿長都是 110 公分,可想而已一個身長短一個身長比較長,也剛好這樣的身材讓他們各自適合不同的運動,Gerruj 的身材對於長跑來說很棒 (腿長但身高普通所以負擔小) 而 Phelps 因為軀幹長,就非常適合游泳,在抵達終點前也可以比較快觸摸到池邊終點線。

有時候這就像在航海一樣,就算船再怎麼強大,水手再怎麼勇猛,但如果方向錯了,就可能命運因此顛倒。所以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戰場,會比更多的努力還重要,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創造了。

--

--

Chao-Hsuan Ke
閱讀不完的閱讀心得

永遠熱愛自己的工作,總是找一堆事把自己的時間塞滿。喜歡接觸不同領域,像是 歷史、文化、金融和公共政策 等議題,期許著自己會什麼就分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