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高學歷的背債世代

是誰製造了這個世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未來?教育、學貸、工作、不平等,深入頗析當代人力資本與社會的組成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吸引人,高學歷的背債世代,一定很好奇以目前的時代高學歷不是應該過的還算不錯?至少是許多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為何後面缺背著「背債世代」這個名詞?到底是哪邊出了問題?

作者描述了目前他所看到美國教育界的狀況,說明為何在美國上了大學卻讓自己深陷更多的債務泥濘裡面。反過來看,台灣的教育是不是也正在步上美國的後塵,值得讓我們來好好思考。

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還真的有點硬,要把它看完需要花點心力,所以在買這本書之前建議先去書局瀏覽一下,覺得自己有辦法看完的再買就好。

Chapter 1 丹尼與寫作機器

直昇機家長、「正義使者」媽媽、零容忍政策

直昇機家長指的是過度保護的上流階層媽媽,有時候是爸爸 — 干預孩子的行程與時間。有可能就是大家口中的『虎媽』。有些家長會希望小孩可以照著自己安排的路程走,特別是擁有高學歷的父母親,因為他們通常會以自身的經驗告訴著小孩:你看只要願意用功讀書,就可以像爸爸媽媽這樣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比別人還要好,也因此擁有高學歷的父母親就會有想控制小孩的行為發生,若小孩不聽從,就會拋出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但其實這反而像是在情緒恐嚇小孩。

越來越多家長將防禦性做法納入養育孩子的習慣中,經常高估危險性,然後過度保護孩子。因為怕孩子受傷,所以把所有的東西都收藏起來不讓孩子接觸,似乎就不會發生危險,但相對的也剝奪了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機會,這些行為有時候也被家長帶入校園,要求學校老師不要讓孩子接觸過多的新事物,以避免可能的危險性,似乎都只認為:不要接觸就不會有問題,殊不知如果孩子沒有犯錯的經驗,就不會知道犯錯之後該如何改進。

Chapter 2 上大學

為什麼大學那麼貴?

現在的大學都開始走向企業化經營,什麼叫做企業化經營?就是把大學當作企業在經營。企業的經營目的在什麼?賺錢!!如果要賺錢,要從什麼地方開始?第一個可能是開始增加學生的學費,既然增加了學費就表示在大學裡面的事情必須要符合這些學生(客戶)的要求,因此活動變多,原本屬於單純傳播教育這件事情也變了樣。學校原本是用來教育知識,所以一開始可能是由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們來教授課程,可是現在為了節省經費,開始允許尚未拿到博士學位的學生甚至是碩士班學生也可以來當作教育者,而這些尚未擁有學歷的學生們為了賺到薪水,也會接受比一般市價更低的薪資(但一定是比工讀生的薪資要高)來工作。這造成了一種情況,好的教授不願意留下,只能找到免強可以教學的學生來填補教職,而真正受教的學生因為學不到更好的教育,也紛紛離開學校,也因此造成無限的惡性循環。但有一個很特別的情況是,真正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教師們薪資並未成長,且不穩定性高,成長的反而是行政人員,主要是因為學校的發展變為企業化後這些行政人員會覺得學校的營收都是他們所製作出來的,進而讓真正的教師感到失望。

Chapter 3 工作 (爛透了)

兩極化

主管的工作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從員工身上詐取最大的生產力,然後這樣的主管可以因此獲得豐厚的報酬。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工作環境,高層主管們想的是如何幫公司獲得更多的淨利,例如裁員、外包或是增加員工工作量。當達到目標後這些高層主管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但幫助公司賺到金錢的基層員工卻沒有獲得更好的報酬,反而有可能因此被裁員。

目前的工作被分為三種型態:常規、手動、抽象。常規指的是一直不斷消失的工作,例如:文書作業以及重複性生產任務。手動型工作則是「需要情境適應性、視覺性與語言識別,以及面對面互動」,講白話一點就是服務業或是管理員、清潔工、看護和保全。抽象型工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直覺、說服力」有關,而這種類型的工作比重增加了。

兩極化的狀況不只發生在財務上,也在工作上。辛苦的越來越辛苦,但所領到的薪資卻不成正比,相對的不是付出勞力的工作變得更少,但卻可以領到更多報酬。

Chapter 4 聯邦警察

貧窮年輕化

在過去,兒童、中年和老年人的貧窮率都以同樣的速率下降,老年人的貧窮人口是最多,兒童次之,再來是中年人,而有在工作的中年人因為收入關係所以也拉低了整體的貧窮率平均。但自從 70 年代戰後嬰兒潮出生後,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精進的狀況下,老年人的平窮人口開始降低,反而是兒童的貧窮率未曾大幅更改,因此老年人變成了最不貧窮的族群。

目前戰後嬰兒潮的歲數也開始往老人族群邁進,當這些尚屬於中年歲數的戰後嬰兒潮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在立法的部分開始加強在補助老人族群身上,而不是兒童身上,也因此老人貧窮率將不再上升,反而持續下降。換句話說「一群超有錢的老人讓一群靠政府稅收過活的窮孩子挨餓」,這個說法可能太過簡單,但也沒說錯。

Chapter 5 人人都是明星

學校的無償勞工

每間學校內都有一些社團團體,也會有體育類型活動的社團。而這些體育性社團常常代表著學校出去比賽。然而這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學校常常用著代表學校比賽是為校增光,若得獎了學校可以跟著增加名氣,沒得獎也當作是個經驗,但問題是如果學生因為比賽的過程中受傷了,輕則皮肉傷,重則終身殘廢,雖然學校都會有學生保險,但對於重大傷殘的醫藥費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時需要另外給予學生一定的報酬,對於學校來說一定是一筆負擔,通常都是不會拿出金錢給學生當作報酬,但學校又希望可以有人出去為校增光,換個白話來說,這就是個無本生意,最後的大贏家還是學校本身。此時學校一定要會跳出來反駁說,學生在校內練習的器具與場地都是學校提供,學校沒另外收費就很好了,為何還要拿出金錢當作給學生的報酬,但別忘了,學生來學校就讀時也是有繳交學費,這些在校內的器材本來學生就有權使用。學生是否要無償的代表學校,的確是個該認真討論的議題。

結論

這本書講了蠻多目前校園內發生的狀況,很多情況有可能是大家連想都沒想到過的部分,也因此提醒了我們其實這個社會還是充滿著許多被隱藏著住的陷阱與缺陷。如果大家能夠更清楚的知道各種對於學生、弱勢或是社會上不被重視的人的歧視,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來一起改善,希望有一日眼前的這些問題可以逐漸好轉,並消彌人們之間的仇恨與對立。

--

--

Chao-Hsuan Ke
閱讀不完的閱讀心得

永遠熱愛自己的工作,總是找一堆事把自己的時間塞滿。喜歡接觸不同領域,像是 歷史、文化、金融和公共政策 等議題,期許著自己會什麼就分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