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事件僅是香港文化消失過程的一環
香港媒體龍頭TVB 日前將頻道中推出的普通話新聞節目改為簡體字幕,引起社會強烈反彈。向來講廣東話、寫繁體字的香港,對於其文化的特殊性引以為傲,而老牌電台TVB在年節時的魚蛋革命後,香港保持傳統文化呼聲高漲之時,竟然做出這麼有爭議的決策,背後原因及其後影響是什麼呢?是商業化媒體趨向大市場的選擇行為,或是一系列政策推動的一部分?而以此例子借鏡台,台語是否也曾面臨同樣命運,因而走向沒落?現今,究竟該跟隨所謂「世界趨勢」學習簡體字、普通話,或是該為了保存傳統文化而抗爭?
魚蛋革命之後
近日一位熟識的香港朋友對筆者說,在一系列的雨傘革命、魚蛋革命影響下,年節之後在香港街上的大陸人大幅減少,除了因為中國富人稅,最大的原因就是香港反中情緒的升高。在這股情緒中,香港「本土派」似乎千夫所指,被認為是挑動矛盾的始作俑者。然而,香港反中、「港獨」等字眼,是在近十年才被提起的話題,而似乎也有越來越多人支持的趨勢,香港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重視,及其傳統文化不被大陸官方重視的不滿,似乎才是讓港人反抗情緒越來越高漲的主因。正如本土派在魚蛋革命中所說,「香港的本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蝕及打壓,街頭小販正是其中之一的象徵。」
在普通話推廣政策中面臨消失的廣東話
香港教育局在去年年底推出爭議政策,推動簡體字及普通話,也出版《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簡介》文件。這起事件在當時引起不小的抗議聲,多個組織和團體在諮詢期結束之前到香港教育局門口情願,抗議教育局推廣簡體字的政策,是將香港進一步「大陸化」的陰謀。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也提出意見書,認為應該擱置「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目標,簡體字不應該列入成績考核範圍,並批評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諮詢不夠透明妥善。
簡體與繁體: TVB並非第一步,也非最後一步。
BBC在今年二月的評論中提到,近幾年繁簡兩派的爭論越來越政治化,也更加敏感。舉例來說,英國球星貝克漢的妻子維多利亞在Instagram上以簡體中文和英文宣佈要到香港訪問,就引起大量香港網友在照片底下留言批評。
再回到這次的TVB事件,一樣是簡繁問題引起風波,主管香港廣播電視業務的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就在短時間內收到了一萬多則投訴。中國的官方媒體也馬上跳入了這場戰爭,《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都認為無須大驚小怪,簡體字已是世界趨勢,再不跟上就是自我毀滅。
香港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則寫了一封抗議信到TVB。在與BBC記者的訪談中,她承認TVB並沒有違反任何現行法律,但認為此舉無疑是讓香港「大陸化」的明顯計畫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摧毀一個城市,那麼第一件事就是先摧毀它的語言。」
台灣例子:在全面推動「國語教育」後沒落的母語
相較香港,台灣的人口族群組成更為複雜,所謂的「母語」,更可能代表了台語(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語等各種語言。然而在「國語教育」及相關立法推動之下,多樣的傳統文化也漸趨消失。1985年,禁止公共場所使用本土語言的《語文法》取消立法,1990年代,鄉土派人士積極擺脫30年代國民政府所頒布的國語標準,政府也在此浪潮下開始推廣弱勢語言,回復母語教學。
在這段歷史中可見,語言與文化一旦開始遭到打壓,要恢復往往又是一番抗爭,與長達數十年的政策推動。要凝聚或是消滅一個地方的獨特民族認同,往往就是透過讓傳統語言與文字消失的方式。
而放到香港身上,他們現在就在此過程之中。TVB並非第一步,也非最後一步,僅是強力推動的同化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