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讓快樂壞掉

Nissen Yeh
nissenlab
Published in
Apr 7, 2019

《不快樂,是因為你想要快樂》講座筆記

本篇為講座的《不快樂,是因為你想要快樂》的筆記心得

前不知道幾個週的禮拜四晚上,學校有一場心理學講座,是由臨床心理師蘇益賢的主講的《不快樂,是因為你想要快樂》。原以為大學生都不太愛聽講座了,沒想到意外教室被坐滿,當時的第一個直覺是「哇塞,沒想到大學生都很不快樂 XD」

以下是講座的一些筆記

大腦天生就比較負面

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Miller)曾說過

「幸福是人類行為的最終目標,而幸福取決於快樂與免於痛苦」

因此許多人認為大腦習慣「趨樂避苦」。但講師告訴我們,事情可能並不是這樣,比起「趨樂避苦」,大腦其實更傾向「避苦」。

1. 寫下20個情緒名詞

在講座中,講師帶了一個有趣的小活動。就是讓大家分組,一起在紙上寫下 20 個「關於情緒」的名詞,像是快樂、興奮、悲傷、恐懼、遺憾…..等。

幾分鐘後,等大家寫完,講師問「有哪一組的負面詞彙比較多?」

結果——每一組想出的負面情緒都比正面多

大腦想到的負面情緒詞彙比正面多

從語言能力來看,大腦天生就對負面的情緒比較敏感。

2. 疫情爆發

講座中,還讓我們做了一個簡單心理學小測驗。

講師讓我們假想一個情境——某區域爆發罕見的傳染病,該地區總共有 600 人。

目前有關當局,研擬出了 A 、 B 計畫要來拯救這群人,需要我們儘速做決定。

A計畫:能挽救 200 人性命B計畫:有 1/3 機率挽救所有人,有 2/3 機率救不了任何人

大多數的人答案是什麼?——面對這兩個選項,多數人會選擇A。

但如果換一個描述方式,變成

A計畫:會有 400 人喪生B計畫:有 1/3 機率沒有人喪生,有 2/3 機率所有人都喪生

大多數的人答案是什麼?——大部分的人會選擇 B 計畫,因為 A 計畫會死 400 人感覺就很可怕。

比起趨樂避苦,大腦其實更傾向避苦

大腦其實很恐懼「失去。透過情緒量表的填寫,研究發現,面對同樣程度的獲得與失去,人面對失去所獲得的痛苦,會比獲得的快樂高出 2 ~ 2.5 倍。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快樂可能是一種常態」——而這都是因為大腦希望我們可以生存下去,所以我們的大腦被設計得對於負面情緒更敏感。

「物競天擇的目的是物種生存,而不是個人幸福。」——達爾文

快樂時常壞掉

我們時常追求快樂,但快樂卻常常壞掉。在《精神疾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就列出許多壞掉的快樂。比如說:

  • 酒精尼古丁依賴
  • 心因性暴食症
  • 強迫性購物
  • 網路遊戲疾患

許多人透過菸酒癮、美食、購物、網路等來追求快樂,但享樂之後,卻往往覺得痛苦。——而那些會壞掉的快樂通常來自於爬蟲腦。

快樂源自哪裡?

腦科學家 Paul MacLean 把大腦簡單分成了三層,分別是:

  • 爬蟲腦:最早發展出的腦區,掌管「生存」相關的本能。像是心跳、呼吸、睡眠、飢餓。
  • 哺乳腦:次晚發展出腦區,主掌情緒和記憶,像是社交、賀爾蒙、遊戲本能。
  • 靈長腦:最晚發展出的腦區,掌管語言、思考、溝通、決策想像。我們會想要學習、閱讀,都是依賴這個腦的幫助。

而快樂從哪裡來呢?主要源自於兩個腦區,一個是「爬蟲腦」帶來的愉悅感(Pleasure),再來是「靈長腦」帶來的滿足感(Happiness)。

如何快樂?——處理好愉悅與滿足

  • 來自爬蟲腦的愉悅(Pleasure):透過滿足本能而得的快樂。但缺點是容易習慣化,產生享樂適應,所以很容易壞掉。像是宵夜一直吃鹹酥雞,過程中很快樂,但吃完後只覺得「我好糟糕」。
  • 來自靈長腦的滿足(Happiness):在「創造」和「尋找意義」的過程中能獲得,但缺點是過程中可能會覺得痛苦,可是一但獲得後可以維持很久。像是跑馬拉松過程很痛苦,但跑完只剩下「我辦到了」的滿足感。

愉悅(Pleasure)特性是「容易壞掉」

滿足(Happiness)特性是「過程中會有痛苦」

因此快樂的秘訣就在於 — — 想辦法「不讓愉悅感壞掉」+「尋找意義,並忍受過程中的痛苦。」

不讓愉悅感壞掉的秘訣:
・會讓你愉悅的事情不要一直做,不然很容易壞掉。例:吃東西。
・認真體驗的做當下的事情。例:吃東西的時候享受細細每一口。

快樂不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你可以捕捉到瞬間的快樂,但其他時間你都是在為那個瞬間而努力。—— 泰勒絲(Taylor Swift)

心得

在該講座中,我對於「有些快樂(愉悅感)會壞掉」的說法感觸很深。來自爬蟲腦的快樂雖然最容易追求,但其實也最容易讓人痛苦。而來自靈長腦的快樂(滿足)雖然追求的過程中會有需多困難,但完成後的愉悅卻能延續很久。

此外,爬蟲腦與靈長腦的關係,很容易讓我聯想到知名心理學著作《象與騎象人》中的經典比喻——在該書中「情緒與理性」的組合被比喻成就像是「大象與騎象人」。在一般的情況下,騎象人(理性)雖然可以控制大象(情緒)的行進方向。然而當大象暴走的時候,再厲害的騎象人也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大象拖著跑。我覺得快樂也是這樣的,雖然愉悅感很容易壞掉,但是如果不適當的滿足愉悅感,也達不到真正的快樂。

只能說,大腦真的很麻煩。只希望掌握麻煩的大腦原理後,快樂能更容易一點。

結論

  • 大腦天生就很負面,所以不快樂可能是正常的。
  • 快樂來自於兩種情緒——爬蟲腦造成的愉悅感 + 靈長腦造成的滿足感。
  • 愉悅感(Pleasure)很容易壞掉,因此需要透過適當的使用。
  • 滿足感(Happiness)生產的過程中會有痛苦,但是一旦達成後,效果很長久。
哈囉。我是尼桑 Nissen。本篇是對於講座的速記,希望可以讓你們找到一些更快樂的參考?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參考《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該書

--

--

Nissen Yeh
nissenlab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desig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