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真的就能產生價值嗎?

Nissen Yeh
nissenlab
Published in
Dec 19, 2018

什麼是成功?——成功背後的科學

本篇是對於閱讀、學習心得的速記,沒有什麼太嚴謹的論述,內容也「不是」我的研究

前幾天,我在《萬維鋼・菁英日課(第三季)》看到一篇文章,他在解讀《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 )》這本書。非常的喜歡,也覺得該內容跟我的成長經驗很符合,因此想要趕快記錄下來。

《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

成功學的書市面上很多,《成功公式》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用科學、數據的方式探討「成功」背後的秘密,而不是單純「成功人士」主觀的分享自己的成功故事(其實我覺得這種書也很好看啦XD)

作者巴拉巴西( Albert-László Barabás)是美國的物理學家兼研究網路科學的學長。在該本書中,他觀測了各種數據,並研究了背後的規律。 例如:

・他統計了所有學術論文,研究出一個知名學者是如何成長

・他統計全美圖書數據,研究出一本書要如何暢銷

・他統計博物館和藝術館的數據,研究出一個藝術家如何發跡

根據這些數據研究,最後他發現了一些成功的背後的規律與公式

什麼是成功?

但首先,該本書中的「成功」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認為:

・有幸福的生活、美滿家庭是成功

・過著想做的人生、充分發展潛能是成功

・能夠幫助他人、對社會產生影響力是成功

這些對「成功」的定義並沒錯,也非常重要。但這些定義通常是因人而異、難以量化的,因此不是作者想關注的重點——在該本書中,作者關注的成功,是「世俗的成功、別人認可的成功」,而不是主觀認定的成功。
(雖然後者可能更重要)

什麼不直接等於成功?

作者首先指出,第一個對成功的誤會是 — — 「認為業務表現好,就等於成功」。比如說,假設一個飛行員技術很好,許多人就會認為他是「成功」的飛行員。

然而,作者認為,一個飛行員技術再好頂多可以是個「厲害的飛行員」,但不能夠就直接把他等同於「成功的飛行員」

該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一個飛行員Manfred von Rich它擊落了80架飛機。由於他技藝高超、個性囂張、喜歡挑釁敵人,把飛機漆成紅色,因此被稱為「紅色男爵」。紅色男爵在當時的德國非常有名,出現在許多影視作品(像是史奴比裡面的紅色飛機就是源自這個點子)

但要知道,紅色男爵並不是當時最厲害的飛行員。當時,最厲害的飛行員是法國飛行員Renes Fonck,他擊落了100架的飛機。

但以維基百科來說,Fonck的維基百卻科只有被翻譯成18種語言、紅色男爵則有52種。

為什麼Fonck沒有比紅色男爵成功呢?

因為,紅色男爵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它打落了80台飛機,而是它對於整個系統的影響。紅色男爵這個符號,在一戰時,為德國的士氣、戰爭行銷發揮很大的激勵作用。

巴拉巴西說:成功不單單是業務表現,而是取決於「你業務表現,對於社會網路的貢獻」

專業不等於有價值

第一次認知到「專業不等於有價值」是在某堂助教課上。 大學某堂課中,有個助教很厲害,隨便就能來句希臘文(像是「同學,這個字的希臘字源是XXX」)或是引用名著的文獻(「同學,你說的XXX概念在某某文獻中有出現」),我相當拜他。

但某一天,當我照常在台下欣賞厲害的助教在台上發揮他清楚的口條、淵博的知識。我突然忍不住開始幻想:如果我是他,碩士畢業後,我能為社會做什麼?社會又可以給我什麼回饋?

結果,就我對這個人很單向的理解(畢竟我不知道這個人在其他層面的才能),和對社會淺薄想像,我暫時想不到除了繼續升博士、當教授之外,社會有什麼角色讓他發揮他如此淵博的才能。

那是後我覺得有點難過。我沒有要否認學術價值,也不覺得理想人生只有所謂功成名就一種可能。只是,在那一刻,我很單純地發現了「專業真的不等於能為他人產生價值。

那時,我理解了,即使你是一個很厲害的思想家,不管你的思想在如何偉大,但若你能不把自己的思想,變成一個產品(例如:文章、書、演講、課程,或是延伸出的各類型產品),讓他人學到東西、對別人產生價值,不然那些思想對社會影響力相當侷限。(但當然,只想單純自己享受這些思想上的快樂,也是一種選擇。)

在哲學界,偶爾會看到有人會站在學術圈中,批評外面一些講師、知識分享者,認為這些人為了讓一般人更好理解,使用了不那麼嚴謹的表達或是描述。但就我主觀的想法,至少他們嘗試把「哲學」轉化成為對社會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很獨享、精緻的知識。因此他們獲得的報酬,是基於他們「對社會的貢獻程度」。

1. 「業務表現」優勢

根據前面的定義:「成功不單單是業務表現,而是取決於業務表現對於所在社會網路的貢獻」。

簡單來說,成功可以被拆為「業務表現+社會網路」。

但什麼時候是「業務表現」重要?什麼時候「社會網路」更重要呢?

以網球來說,網球選手就是靠「業務表現」成功。如果以網球選手在wiki點擊數量來定義「成功」(當網球選手愈知名,愈多贊助商更願意找他),結果會發現,網球選手的成功完全是看比賽成績。

假設有兩個網球選手:

・一個在場外的喜歡鬧事、鬧緋聞的網球選手

・一個比賽成績好的選手

相對於後者,長期以來前者並不會有多更多wiki點擊量,因此以網球界來說,「業務表現」(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雖然成功不完全等於業務表現——但有些領域中,能力還是佔最重要的部分

2. 「社會網路」優勢

那什麼時候「網路佔優勢」呢?

當你的產品價值的估值有很高的「主觀成分」的時候 — — 比如說藝術

藝術的價值是很主觀的。

文章舉了例子:藝術家倫勃朗有一幅作品叫做《戴金帽的男子》,但1958年因為被認為是倫勃朗的弟子的作品,結果價格狂跌。

2005年有一幅畫《救世祖》,因為被專家鑑定為達文西的作品,結果價格狂飆到4億5000萬高價

但仔細想想這很奇怪

明明都是同一幅畫,怎麼在不同時候,大家對其價值的評價卻有如此大的波動?

藝術是一種很主觀,注重社會網路評價的產品

要如何成為知名的藝術家呢?

作者研究了幾萬筆數據結果發現,在藝術界想要成為超級明星,有一個秘訣,就是——作品必須在幾個頂級畫廊和博物館出現過。(包括: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高古軒畫廊、歐洲的泰特美術館、蘇非亞皇后藝術中心)

作者說,只要你觀測一個藝術家前五場的展覽地點,就可以預測他一輩子的成就。那有人剛開始沒有去這些畫廊展覽,但最後逆襲的嗎?有,但在 50萬個藝術家中,只有227人成功逆襲。

3.你的工作是網路優勢?還是業務優勢?

看完了這篇文章對於「成功」的分析,我忍不住會想思考

自己的領域究竟是社會網路優勢?還是業務能力優勢?

畢竟,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領域到底是哪種類型,那在發展上就會走很多冤枉路。

最後,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專業真的就能產生價值嗎?」

我認為,答案是「不」

專業本身不能產生價值

只有當專業對社會提供幫助時,才能產生價值。

由於這本是2018年11月出版的新書,還沒有中文版。有興趣的人,可以把原文《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博客來連結)找來看看(然後跟我分享)XD

(更新)2019年10月已經有中文版《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祕訣》

--

--

Nissen Yeh
nissenlab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desig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