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Nivla
Nivla’s 的筆記簿
3 min readMay 10, 2019

--

花錢是為了創造幸福感 而不是製造浪費

如果有留意到理財方面的資訊,很多時學習理財的第一堂課就是分清楚

什麼是自己需要的;什麼是自己想要的。

一直都覺得有點難以說清楚兩者的分別,直到早排發生了一件事才深深體會到兩者的分別。

因為爸媽都沒有試過自助餐,所以早幾日提早慶祝母親節,我就請兩老和女朋去去上環一間酒店體驗自助餐。

大合照

在過程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很多人都拿多過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其中一道最受歡迎的菜式就是龍蝦,每次一出場都被秒速清走,我每次都是遲了少少就沒得吃了。過程欴中,我留意到大部份食客都好自律每次都只是取1至2份龍蝦,但有些食客卻十分過份地一口氣取了6至7份龍蝦,差不多佔了近一半的份量。更讓我感到無奈的是,事後很多枱面都有食剩的龍蝦,沒有人要。

當天的食物,性價比高

簡單一句,就是香港人所說的「眼闊肚窄」。

「眼闊」是自己想要的;「肚窄」是自己需要的

這是一個極度普遍的現象,我們往往都消費購買多過自己所需要的。家中有很多套衣服,原來我們只會穿當中的3份1。家中有很多鞋,原來我們來來去去都只穿其中一兩對。看到外面買一送一,我們就情不自禁地買多過我們所需要的。除了浪費了那些物品外,都會不知不覺浪費了金錢。試想想,假設每套衣服$200,我們家中多出了10套是用不著的,足足可以節省近$2,000,其實已經可以飛一轉台灣了。

我不太認同那些提倡極度節省的生活習慣,因為有時人的確需要娛樂一下去平衡。我也不認同那些過度揮霍的生活,因為很多時都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理財第一步是搞清楚自己怎樣才是足夠、怎樣才是滿足、怎樣才會有幸福感。

花錢是為了創造幸福感,而不是製造浪費。

近來愈來愈讓我感到這個信念的重要性。有時我都會有種消費是為了填補空虛的感覺,好像不買一些東西回家對不住自己。但後來發現,買了也不是真的很開心。及後刻意節省,卻也沒有很大的開心感覺。

直到有一天,我真的十分認真去反思,究竟有什麼會讓我感到開心幸福。原來有三個問題可以幫到手,簡單卻不容易

第一題:每天問問自己的幸福感來自什麼?例如見到小孩、見到貓貓狗狗、見到喜歡的衣服?

第二題:問一問自己內心,如果我真的買了它回家,是否真的會讓我維持較長的幸福感?如果是的話,就買吧!

第三題:問一問自己,究竟自己生活真的需要它嗎?如果是的話,也都買吧!

試過這個方法後,不敢說生活上有超大的轉變,至少每次消費都多點幸福感。祝大家試過這個方法後,大家每天花錢愈花錢開心

祝大家每天花錢愈花錢開心

隨緣樂拍,睇完認為正的,請賞面拍幾下手掌

--

--

Mr. Nivla
Nivla’s 的筆記簿

香港公屋仔 | No stake in Hong Kong | 希望有日可以係香港有s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