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多元東京 數位台北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Apr 13, 2023

下午三點 SmartNews 在涉谷的辦公室會場擠滿了人,還在悶頭找方向的幾個台灣人還沒踏進門就被熟悉的聲音叫住,Yuki 桑很親切的打了招呼並拿了講者的名牌給我們,接著就帶我們走到講台側邊的位子上與主辦人 Hal 桑打了招呼。這場的報名人數大約有 180 人,不管講的是七八種語言裡的哪種,問題都只有一個『多元宇宙(Plurality)到底是什麼(鬼)?』

Hal 桑是怎麼找到 180 人來參加這場沒有人知道在講什麼的演講,我不得而知,如何複製主辦團隊的謎樣魅力也成了我當天接下來的學習功課。

什麼是多元宇宙?

多元宇宙(Plurality)是由唐鳳與 Glen Weyl 及 RadicalxChange 社群所提出的概念,很自然的我們也聽到了熟悉的牛津腔『Good local time everyone, I am…』與詩句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let make it internet of beings.

With virtual reality, let’s make it a shared reality.

With machine learning, let’s make i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th user experience, let’s make it about human experience.

And whenever we hear, that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Let’s always remember, the plurality is here.

萬一你還沒背起來的話,請參考。唐鳳在演講裡也提到台灣即將在 DAO、平方募資、溯源募資及影響力債券等領域進行實驗,並請全世界嘗試與台灣一起推進多元宇宙,用集體智慧、創意與決心,去創造真心的變革。

在唐鳳與 Glen Weyl 的著作中,對多元宇宙的定義是『運用認同、尊重並賦能共同協作的科技,來跨越社會與文化差異。』我的好朋友黃豆泥也在講座中提到,多元宇宙與多樣性的差異在於多元宇宙更重視技術性,也就是達成多元的各種科技方法。

伊藤穰一(Joi Ito)的多元宇宙

伊藤穰一是 MIT 媒體實驗室的主管, 不但出身於瘋狂天才的聚集地,還成了這些天才們的頭頭,遠遠看的確有種望塵莫及的感覺。這些天才們為什麼對多元宇宙著迷?伊藤穰一也跟我們細數他認為的多元宇宙是什麼。

『制憲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是耶魯早期政治學家 Bruce Ackerman 提出的觀念,專指科技或是其他因素讓民主的理論及現實偏離的特刻,以及法律應該跟上現實的理論。伊藤穰一似乎在暗喻我們有可能正在制憲時刻之中。唐鳳與 Glen Weyl 的書中也提到,人工智慧等強大科技讓社會中的權力更加集中,資本的劇烈競爭(無論是否是加密貨幣產業)只會讓市場的參與者越加忽視自己可能在社會上創造的負面影響(ex. 社群網站創造的社會焦慮,開發中國家的排碳等),這個未來民主政府只能以監管應對,我們應該為這個互相衝撞的未來,找到更好的敘事。

伊藤穰一敘述了一個讓多元主義/宇宙更加好懂的反面教材,也就是簡化主義(Reductionism)在我們社會上所造成的問題。『他怎麼可能聰明?他又不有錢。』這就是簡化主義將世間所有簡化成金錢價值的表徵,忽視世間的複雜,與簡化數字及全面真相之間的差異。多元宇宙與簡化相反,它嘗試多方尊重與多樣認同,放大價值與動機上的可能性,並搭建橋樑。

如果社會的目標是讓資本數字極大化,那人工智慧大概可以幫上很大的忙。但同樣的,如果我們試著極大化正向心理學家近年積極推廣的 Human flourishing,人工智慧也可以幫上很大的忙,我們如何設定目標,怎麼讓科技幫忙,將大大影響未來的人類社會。

我以前文章也提過的一個例子,過去大富翁遊戲的發明目的是教育人們如果一心追隨資本主義所可能產生的極端後果,但當 Hasbro 買下這個遊戲後卻改變了敘事,讓玩家以逼迫朋友破產為目標,創造一個零和世界。

科技發展的目標很重要。

How Would You Take The Word “Plurality”?

為了多元,我們 Panel 的主持人 Mariko 桑將之前讓我們私下準備的問題全部拋諸腦後,當然這也很好,Slido 永遠是論壇的好朋友,雖然時間稍長,Mariko 桑也精妙主持的恰到好處。

坐在我身旁的是以太坊基金會的傳奇人物 Aya 桑,豆泥說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以太坊,還好我記得幫她找麥克風,沒丟太多臉。Aya桑講述著以太坊的無限花園(不是列車,但今年冬天一樣會上映電影)的概念。

有限遊戲為贏而玩;無限遊戲以繼續為目的

有限遊戲不改變規則;無限遊戲必須改變規則

有限玩家在邊界內玩;無限玩家無邊界地玩

有限玩家嚴肅;無限玩家有趣

有限玩家為贏得頭銜而玩;無限玩家只有自己的名字

有限玩家為了變強而玩;無限玩家憑藉自身優勢而玩

有限玩家喜歡表演;無限玩家喜歡戲劇

有限玩家消耗時間;無限玩家創造時間

有限玩家的目標是贏得永生;無限玩家的目標是永恆的誕生

不管你有沒有看懂無限花園的敘述,你應該都可以想像讓世界永續的行為跟現今社會的運行方式有什麼不同。我想 Aya 桑將自己及基金會當作園丁,小心地在以太坊控制著灌溉的陽光空氣水,也小心觀察著自身的意圖,維持多樣性,也別用農藥助長短期成長,讓花園能永續存在。

好故事就交給 Aya 桑,但我的確憂心 Sam Altman 與他的團隊在世界上聚集的強大權力,也不解激烈資本競爭的終點,我會把多元宇宙當作是社會必要,為公共利益著想的替代方案。我同時也把多元宇宙當成是人道主義的善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容納更多人?才能照顧到更多人的需求?What is the more humane thing to do? 才能創造永續的未來。

既然多元宇宙講的是無限生長,我想這是我對多元宇宙的定義

多元宇宙是未來社會的必要良善

Plurality is the necessary humanity of our future society.

多元實際的宇宙

既然豆泥說多元宇宙更重視方法,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實際的多元宇宙中,可能有哪些科技可以幫的上忙。

我打算用個簡化的循環來呈現幾項多元科技工具可以怎麼幫上忙,但當然這個循環只是多方案例的其中一種可能,目的在呈現多元科技可以如何互補,而暫不考慮實際落地的問題。

共識科技 (Consensus)

vTaiwan 是個不斷被重複提出的例子,幾年前 Uber 與計程車的爭議,vTaiwan 在取得民眾共識並參與立法程序的示範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 The Narwhal Project ([https://www.thenarwhalproject.com/](https://www.thenarwhalproject.com/)) 等專案運用人工智慧讓人群更快速地在更廣泛的情境上取得共識。vTaiwan 是個成功的原型,接下來容納意見取得共識的開發路徑也很明確。而 vTaiwan 近年的挑戰是沒有人能像過去的關鍵人物一樣將共識帶進立法場域執行,當人們取得共識之後,誰能執行?如何監督責任?如何獎勵貢獻?

組織協作 > DAO

雖然近期很流行 Code is law 這樣的做法(其實大部分團隊都已經發現幾乎不可能),組織倒不見得完全是科技工具的結果,有時其實只是組織哲學及社會關係的修正與調整,無論是不是完全的鏈上組織,好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都有可能給予貢獻者們更大的彈性,設立自己的規則,並讓個人發揮自身的優勢,跨全球協作,遍地散花找到探索可能性。最主要的,是讓能動性更強,以解決上一段的執行問題。但有了組織後,我們如何對齊動機,給予獎勵?

溯源投資 > Retroactive funding

溯源投資可以事後針對已發生的正面社會影響給予獎勵,超證(Hypercerts)就是最好的例子。超證真正的好處是解決大量專案的啟動問題,讓專案的主理人可以邀請志同道合的對象一同冒險做好事,假設創造的影響力越大,潛在的利潤也越大。同時,這些社會新創當然也與一般新創一樣,大部分會失敗,但也有些會大成,多方嘗試所能創造的結果多半會比雞蛋都放在一個盒子裡來的好。

去中心化身份 > DID

身份在這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嘗試取得共識時,我如何知道每個意見都是人類而非 AI 所提出的意見?在分發獎勵時我怎麼知道沒有被女巫攻擊(Sibyl attack),被創造多重假身份的人拿走更多的獎勵?當然 DID 還有些很複雜的問題,但我們這只討論多元科技的實際可能。

循環之外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還有無數的多元科技可以被運用,包括時常被提到的平方募資、平方投票等,也是多元宇宙的最佳代表。前幾週 Dark Matter Labs 有來 da0 分享他們現在正在構思的專案,他們希望能讓人工智慧代替河流發聲,將河流的意見及想法帶進人們的討論中,這樣的想法直接打破了『多元性』只屬於人類的界線與框架,雖然這與其說是科技問題,更像是哲學問題。

伊藤穰一也提了他的『變革(Henkaku)』社團 (https://henkaku.org/ja/henkaku-community/) 不使用任何的可轉換代幣,他認為取得許多代幣只為了將代幣賣掉是件XX的事(請自行想像),但他們發行靈魂綁定代幣,只發行給貢獻超過一百小時上的個人,就跟很難拿到的博士畢業證書一樣,一但拿到了,就是被社群(and 社會)認同的象徵,這也同樣讓人有強烈動機去進行貢獻。

如何到達多元宇宙?

想像一個新創集體衝向公共財領域,就像他們衝向 AI,衝向加密貨幣產業那樣的世界。想像東大、台大、哈佛史丹佛的畢業生不再只把公共或公益專案當作夏天的實習計畫,而是終身職涯的世界。如果這些事情發生,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代表社會正面影響力的超證被以百萬美元的價格買回,這會不會有翻轉社會向公共利益貢獻的動能?我想是有可能的。

當我跟一些較為年輕的朋友們聊這些事的時候,他們的回答都意外的一致『我也想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好事,但我還得活下去。』What if we can help them to not only survive, but to thrive?

人類邁向月球及宇宙的科技在過去曾經被稱作詩意科技,這些科技並不直接創造資本利得,也不是為了彼此競爭,而是為了推動人類社會整體向前,也許多元宇宙便是我們下個應該航向的詩意彼岸。

謝謝 Hal 桑的團隊舉辦這個活動並邀請我們。如果有朋友有興趣舉辦 Plurality Taipei,請來 da0 找我們(da0.g0v.tw)。

Full event https://youtube.com/live/Ma7E6T16n5Y

--

--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Noah 在去中心化身份及回溯性資金研究等領域設定現實又充滿想像力的未來競爭策略。第一位進入美國帕森設計學院全球高管碩士就讀的台灣人,同時也是 NFL 超級盃主播與美式足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