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不自私的證明(下)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Published in
6 min readAug 25, 2022

Web3 與公共財的交集近期越來越受到重視,Gitcoin 跟 Protocol Labs 共同舉辦的 Funding the Commons 研討會及 Gitcoin 的 Schelling Point conferences 裡 Impact certificate 都是不斷出現的主題之一。如果你對 Impact Certificate 還不熟悉的話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不自私的證書 (as an NFT)]。

Part 2 所延伸的部分是我從跟 Protocol Labs 的對話與他們所提供的一些資料而來。但因為得等他們先公布,所以等了一些時候我這才跟大家分享。本文大部分仍等於是直翻,只是加上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溯源投資(Retroactive Funding)

我們暫時將 retroactive funding 這個詞翻譯為溯源投資,整個 Impact certificate 的概念與溯源投資無法跟開。溯源投資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如果你知道只要創造了正面的影響,你就能夠獲得資金,那你不用等待資金到位才開始工作,可以現在就開始,並期待未來會有收入。其實就是從未來借錢的概念,把風險轉移回創新者身上,而不是資金提供者身上(但也不全是這樣,等等會解釋)。

如果知道創造正面影響等同於未來收入,而且影響力越大報酬也就越高,可能有幾件事情會發生。第一是讓創新者更有動機去從事高風險但也高影響力的項目(跟早期創投很像),第二是市場會為影響力定價,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事,甚至會有像股票老師這樣的人出來分析影響力市場。

所以簡單說做好事除了心安(或是我們有強烈做好事的內在動機外),做好事也能賺錢,至於這個錢是多少,我們也很難說,這得讓市場自己去決定,但至少內在外在動機都存在的時候,就會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投入做好事的產業。

如上一篇文章所說的,讓這個產業成形最重要的就是二級市場(或是溯源市場)必須要有人願意買單,測量的公平性與規模化也會造成二級市場價值的成形。

超證明標準 Hypercerts

Hypercerts 是 Protocol Labs 的 David Dairymple 所創造的標準,他在溯源投資的概念上建立了一個影響力證書的作法,並已經取得大部分社群的認可,當然時至今日還沒有案例或專案採用,但 Gitcoin 似乎已經為此開始佈局。

超證明標準是做出影響的人們可以獲得的證書,以這兩者做衡量

1) 一組特定貢獻者在給定時間內已經(或將要)執行的工作範圍
2) 這項工作在另一個給定時間段內已經(或將要)產生的影響範圍

當然跟一般 NFT 項目一樣,Hypercerts 的發行人也可以給這些 NFT 進行賦能,讓擁有者有特殊權利。

任何發行方都可以發行使用超證明標準的 NFT,要賣多少,怎麼賣,也都完全取決於項目方,有一些證明可以前期販賣作為募資,有些也可以後期販賣給溯源市場。當然其中一個可能是把 Gitcoin 本來由機構方提供 Matching pool 中的資金轉換為販賣 NFT 所獲得的資金,並發行使用超證明標準的 Impact certificate 給提供資金的個人或是機構,再以平方募資法在平台上去分配資金。

Hypercerts 為了提供彈性,會以燃料費較低,而且透明可追蹤的 ERC-1155 標準提供一個互通的基底,也鼓勵開發者在這樣的標準上持續延伸。ERC-1155 的其中一個厲害之處是它所代表的影響力可以分割或融合,譬如說昨天拿到了種植 10,000 棵樹的 Impact certificate,之後再種 10,000 顆時便可將兩者追隨一樣標準的 Impact certificate 融合。另外如果一次頒發的 Impact certificate 同時容納了減碳與健康,兩者也可以在做分割,與其他人彼此融合。

當然之前說的兩個大問題還是存在,以下是 Hypercerts 提供的答案與我的想法

影響力評量

如前所述,任何發行方都可以發行使用超證明標準的 NFT/影響力證書,而市場可以決定是否相信發行方,但 Hypercerts 的創立者們認為為了讓市場可以規模化,第三方評量仍然很重要。

簡單說 Hypercerts 並不解決評量的問題,評量總是得在地,但 Hypercerts 的確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資料層,解決重複認領等問題。

第三方的評量者同時也可以是競爭市場,他們就像碳權市場的第三方評量機構一樣,有著外界的評等,也開發著自己的差異化及利基市場。

溯源投資改變了的是第三方評量機構目前在市場上的動機。過去在項目啟動前的情況下,不管是資金提供者還是項目方都不想看到負面的評量,但現在如果是溯源投資,市場長期便會獎勵公正的評量。

哪來的市場?

為什麼有人會想要購買超證明標準的NFT/影響力證書?在減小了投資或換來沒有效果 Impact 的風險後,Protocol Labs 認為還有幾個原因會讓市場活絡

  • 項目聲望:就像藝術一樣,擁有某種影響力也可以創造聲望地位(譬如說擁有中本聰比特幣白皮書的一部分)
  • 累積聲望:就算項目本身不有名,如果累積了 10,000 棵樹,那也會成為一種值得驕傲的貢獻或付出。
  • 前期承諾:有些資金提供方會先承諾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花譬如說五百萬美金購買 Impact certificate,他們可能因為法律、信用或智能合約而必須在未來履行這樣的承諾,那只要市場相信他們的承諾,就有可能會有人購買。
  • 對溯源投資的理解:如果市場理解溯源投資的意義和改變的可能,那大家更有可能參與這個市場。

公共財市場的創造

提供公共財的項目方、投資方與評量方都會有自己的角色,並且持續在他們的角色上進步淘汰與演化

左上角的投資方也可以有事前投資的可能,這些人可以在事後獲得 Impact certificate,但讓項目早期便可開始啟動。另外評量方也可以有啟動前與啟動後的評量分析,以協助整個市場做決定。當然也許項目方也身兼評量方或是前期投資方的角色,那就看是否能獲得市場信任,或是營運怎麼做比較能跨越現實的鴻溝。

一些想法

我個人挺喜歡 Hypercerts 的想法的,既合理也實務,不過總覺得我們還能再補上最後一哩路。

評量者的公正性長期會被競爭解決,但這個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動機讓這些評量單位入場,評量者的動機由何而來?過去的評量單位部分由政府機構背書,這在溯源市場自然不是件去中心化的事。也有想做評量的單位自己付錢給第三方來做評量,但因為付錢的是項目方,也許在業務競爭時短期會發生偏袒的行為,尤其是擁有大量資金的項目支付金額較高時。太過於去中心化的作法很容易造成專業不足,無法真實衡量影響力,這個部分也許還有待研究。

市場動機上聲望佔了很大的一部分,而聲望地位其實就是現在主流 NFT 市場追逐的方向之一。影響力聲望相較於財富聲望或是特殊社群聲望的確有其差異,但最後一哩路是我們如何幫助投資人將 Impact 融入他們的數位身份認同與展現中(PFP 可能是個方向)。前期承諾資金則取決於項目方的 BD 能力。

無論如何 Impact certificate 與 Hypercerts 都是讓世界更好的曙光,我們持續前進。

--

--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Noah 在去中心化身份及回溯性資金研究等領域設定現實又充滿想像力的未來競爭策略。第一位進入美國帕森設計學院全球高管碩士就讀的台灣人,同時也是 NFL 超級盃主播與美式足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