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聲譽經濟 3.0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Published in
7 min readSep 13, 2022

Reputation Economy on Web3 Steroids

我剛去矽谷闖蕩的頭破血流時有想過一個荒唐的題目,做一個以臉書 ID 為中心,讓朋友們彼此標籤形容詞的平台。不難想像這很容易成為一場災難,我的朋友們近期在臉書上演恩仇錄,互相指責過去種種,如果有這樣的標籤平台,他們大概會被彼此貼上些不好聽的字眼,這些字眼會隨時跟著他們的個人品牌,可想而知長期不是好事。平台的目的其實是希望在人與人建立關係時,利用過去他人與此對象互動的經驗,減少達到信任或需要彼此認識的時間,組成創業夥伴或是男女約會因為成本較高,可能都會有不小的痛點。如果讓使用者自行審核標籤,可信任的程度就會降低,但不讓使用者審核,大概會出現許多混帳或渣男這樣的字眼。我大概不會去打造這種造成社會混亂的平台,也不鼓勵大家在臉書上吵架,這跟為對方的人生公開的標上負面字眼沒有太大差別,在這人人都不得不在線上建立個人名聲的世界下,這樣持續的負面影響非常之大,對雙方都一樣。

2011 年的 Web2 聲譽經濟

Forbes 2011 年有篇文章叫 The Reputation Economy is Coming — Are You Prepared?,講的是我們線上的行爲會完全取代我們的履歷。作者相信我們作為受雇者如果要在國際市場競爭,我們就得花一定的力氣創建並維持我們在線上的個人品牌(which 我個人相當不在行),直到我們失去生命或是直到別人幫我們定義了我們的品牌為止。

我們活在一個能見度創造機會、名聲建立信任的時代,十年後的今天似乎更是如此(Tinder 上有附上 instagram 帳號是否可信多了?)在沒有人引薦的情況下,遞交履歷只會越來越沒有用,陌生拜訪更會搞得自己滿鼻子灰塵,信任的建立方式跟過去早已不同。2010 年微軟的問券裡八成的人資會看應徵者線上的歷史,也會因此刷掉七成的應徵者,希望他們不會去看我朋友們的臉書。

而名聲經濟的意思就是所有受雇者身在一個名聲市場裡,這些所謂的 talent 就是產品。他們根據聲譽被評論、評價與評分著(不管是不是他們願意公開,或是)是不是事實,這些評分都被記錄在中心化資料庫中,為招募者所使用。

2022 Web3 的名聲類固醇

萬一你有看我上一篇文章,你可能可以想像類固醇的組成元素。

個人名聲在 Web1 到 Web2 產生了極大的轉換,因為使用者可以開始大量創造內容,並搜集讚、點閱、拍手、轉發、回應、甚至是禮物,這些正向回應成為了他們的創作有價的信號。但問題是這些創作者擠出吃奶全力搜集的聲譽全被關在單一平台之上,老年人們用盡一生搜集的臉書讚,在我們想擠進年輕人抖音族群時完全無法轉移就是個好例子。當然 Web2 還有女巫攻擊問題等,如果有興趣還是可以看看 Gitcoin passport 那篇文章

在盡量不講太多技術的前提下,去中心化身份、Verifiable Credentials (VC)、靈魂綁定代幣(SBTs)都有可能是 Web3 聲譽的未來,它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打破單一平台的疆界,讓使用者可以掌控自己的某種名聲點數或徽章,可以帶著自己累積的聲譽到處跑。Web3 的名聲相較於 Web2 點讚或轉發所發出的社交信號更加直接,更像是線下生活的經由『參與』所獲得的認可。他們可能是因為早期投資獲得的 NFT,可能是參與 DAO 被獎勵貢獻而收到的靈魂綁定代幣,或是出席了實體活動所獲得的 POAP 出席證明。

Ceramic Network 是個專為去中心化身份而生的協議,也是 Gitcoin Passport 的幕後推手,他們列出了 Web3 聲譽將會更加強大與寬廣的幾個原因

完全由你控制

你因參與所獲得的證明(捐款證明、工時證明、出席證明等)完全由你的錢包與私鑰所掌控,同時也完全脫離平台的控制,沒有臉書或 Youtube 可以封鎖你、改變你過去的資料歷史,自然也沒人可以給你黃標或直接下架你的身份。

帶著到處走

你的聲譽/參與證明將跟著你到處走,從社群到社群,從 DAO 到 DAO,在實體活動中也可以驗證與被看到,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你過去獲得哪些認可,更有趣的是別的協議或服務可以根據你過去獲得哪些認可而進行堆疊,就跟早期一堆 NFT 服務提供特權給無聊猿的擁有者一樣,甚至在名聲上打造更有趣的實驗(ex. 遊戲)。

可驗證性

大學所發的畢業證書比較容易被證實,因為是由有聲譽的大學單位所發行,相對的在 Web2 世界裡如果是個線上課程所發的專業加密貨幣顧問證照,除了聽起來就像是騙子之外,也較難找到第三方證實它的真實性。在 Web3 的系統裡,開放公開資料的特性讓我們隨時都可以證實證書(可能是 NFT)與發行單位之間的關係。

此外 Ceramic Network 也開發了一系列鏈下資料證明的機制,技術上我就不多贅述。

Web3 名聲的使用情境

Ceramic Network 也列出了幾個使用情境,在財務信用上,過去鏈上的交易、借款、財務記錄會持續存在,使用者可以擁有這些歷史,並為其敘述情境,去中心化應用則可對其進行分析並給予信用分數,再決定是否要批准小額貸款等項目。

在 DAO 裡因為大部分的交流都在線上,合作上的信任就更顯重要,DAO 需要能夠看到彼此在社群內外證實有過的貢獻,他們是誰?他們做過什麼?他們又貢獻過什麼?(想像 Linkedin 的背書功能被用在 Web3 上,個人的技巧、做過的專案、會員等級、組織角色、參與程度等)這樣就像我當初想像的荒唐平台一樣,可以略過自我證明的階段,減低組織合作的磨損。

當然 Gitcoin Passport 的身為『人類』證明也是其中一項。

荒唐的聲譽

去中心化身份可以解決許多 Web2 的問題,也讓使用者擁有更多控制權,但回到我的荒唐創業題目,我們大概無法控制別人硬是丟個混蛋靈魂的綁定代幣到我的錢包裡,過去企業的 HR 在臉書或哪看到一兩件荒唐的事就會放棄與員工面試,看到被打進性騷擾的錢包擁有者大概也不會得到太多面試。

Mintkudos.xyz 是個朋友介紹的 Web3 好新創,他們的工具已經被許多學校與 DAO 採用,他們的做法是所有發行的 Kudos 都必須是被認領的,而不是空投的,這樣便能避免上述的情況,但因爲 Web3 開放的天性,累積了一千個好 Kudos 也有可能被其他人隨意空投一個性騷擾毀掉,在聲譽經濟擁有無限可能之下,毀謗可能沒有這麼容易過,我們的 Web3 聲譽也可能從來沒有這麼脆弱過。

解法?

也許在去中心化身份與聲譽經濟間更需要的是某種社群與社群之間可以互通的標準,彼此可以用更規模化的方式去分析進出人才的背景,也共同略過那些不該被考慮的代幣或徽章。另外一種方式當然就是讓 ID 擁有者擁有更多的掌控權,Ceramic network 的部分鏈下儲存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不但可以堆疊,也可以控制要公開多少資訊,同時隨時斷開資訊連結也是可能的。相對的因為靈魂綁定代幣某種程度奪走了使用者對名聲的控制權,也有可能是其致命傷。

Thoughts?

Date Me Doc

補充一個有趣的案例,近期在 Wired 上有一篇文章講述一個神經網路工程師將自己 twitter profile 上的自我介紹加上了一個 Google doc 的連結,文件的開頭寫著「男性、異性戀、五尺七吋」,內容有四個章節與十五個副類別,他介紹自己喜歡數學,道德感高,嘗試成為素食主義者。現代的約會應用程式要求所有人一直不斷重複的自我介紹,這也是很多人感到貧乏的原因,社會上還有許多信任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DID 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雖然讓前女友來標籤自己大概不會是個好主意。

--

--

Noah Yeh
前進烏托邦

Noah 在去中心化身份及回溯性資金研究等領域設定現實又充滿想像力的未來競爭策略。第一位進入美國帕森設計學院全球高管碩士就讀的台灣人,同時也是 NFL 超級盃主播與美式足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