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試後隨筆

在上篇之後又經歷了焦慮的兩週,上星期終於通過了我的畢業口試。 雖然還有很多東西要改,不過至少是比較安心了。過了緩慢的一個多星期,來記錄一下口試前後的這段時間。

口試前那一週每天都去office準備口試的presentation。一開始是因為要去中校區辦點事情,就乾脆去North Quad (我們系館) 做事了。後來覺得換一下工作場所對於重新聚焦還蠻有用的。剛好我住的公寓最近是搬家時期,很多搬進搬出的噪音,所以去office做事可以避開這樣的噪音。

這段時間讓我思考了一下未來想工作的方式。在疫情這一年以來,很多公司跟個人都開始思考遠端工作的可行性以及方法,甚至成為求職過程中的一項討論要素。目前我自己偏好的方式應該是混合式,一週可以/必須要去office兩~三天,剩下兩~三天可以在家遠端工作。説起來我的博士班差不多就是混合式的工作方式,只是我個人以往都是一週六天都去office工作的。 如果不是這一年,應該不會思考在家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彈性吧。

準備口試這段時間裡面做了一件蠻有趣的事情。 我以往常常會冥想個15分鐘。雖然不是每天,但就是時不時會做一下。以往的做法大多是靠 Headspace這個app的引導,比較常做的是想像有光流通過全身帶走負面情緒,或者想像自己在一望無際的空間靜坐之類的做法。

我老闆建議我去做了另一種冥想方式-去想像未來的自己。我找了一些youtube上的引導影片,我自己蠻喜歡下面這支的:

我覺得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想像一個未來的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這支影片的引導過程會讓人不只想像自己,也包含去想像一個舒服的空間,在什麼樣的空間下,你會覺得未來的自己看起來是理想的。更甚者去跟未來的自己對話,理解或者猜想現在跟未來的自己中間的路途是什麼。

口試之後這幾天沒有進行,但我打算等完全重新上工之後繼續做這樣的冥想。我之後會再寫一篇去討論這個冥想方式帶給我的一些反思。

口試前那段時間睡眠狀況跟胃口都不太好。因為口試時間是早上9點的關係,口試前兩週就開始調整作息,晚上11點睡、早上7點起床,不過容易睡不著。口試前兩天以及當天則是調整到10點睡6點起床。

這樣的身體狀況也延續到了口試之後,花了一段時間恢復,但現在好像也還沒完全恢復。睡不太著,然後早上五六點會驚醒,大概就是我口試那天起床的時間。口試完那幾天吃飯會胃酸逆流,但現在胃口算是比較恢復了。比起胃口恢復,重點應該是接下來要開始減脂了…

口試結束後這一個多星期以來也沒真的放鬆,大部分時間是在找工作以及準備工作面試。 口試後至今有幾個面試,不過都還在進行中,暫時還沒有確切的結果。然後有事沒事就開LinkedIn刷一下,看有沒有新的職缺。但我覺得LinkedIn的搜尋引擎問題蠻大的,同樣的職缺會一直重複出現。不如直接找自己想去的公司頁面看有沒有職缺比較快。同時這幾天還厚臉皮的在LinkedIn上找了一些想去的公司,尤其是針對現在沒職缺的公司找了些人送出cold-calling email。不過目前都是石沈大海,之後會再厚臉皮繼續丟信。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看了很多LinkedIn上的posts。不得不說,LinkedIn上面有很多矯情的毒雞湯。我認為分享自己在職場或者求職挫折的文章原意應該是為了鼓勵類似處境的他人或者是分享資源。但很多文章寫作的文筆卻是透過這樣的反差在行銷自己,字裡行間的「我沒有什麼優勢,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還是有了 XYZ 成就,所以你應該要覺得我很厲害。學學我!還有Hire我!」態度簡直是用噴的一樣。

當然有看到很誠摯的經驗分享跟過來人心聲,但這種矯情的文章真的很多。實在不太喜歡這種求職文化…。

除了找工作之後,剩下的時間就在處理之前耽擱的一些實驗室事務。口試至今也過了10天了,打算明天開始要重新開始動工修整論文了。感謝實驗室成員們上週末為了我辦了一場慶祝晚餐。

這幾天有位不認識的讀者私訊我,也是位在美國唸書的PhD。因為YOASOBI的群青那篇文章逛到我的部落格。讀了我的一些文章之後非常有共感,並且有帶來心理上的幫助。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收到除了朋友圈或者朋友的朋友以外的讀者回饋 XD。 也很開心知道這樣的文章有實際帶給更遙遠的他人一些效用。

雖然我的部落格是跟博士生活有關係,但不代表畢業之後我會停止寫部落格。目前還有一些主題累積著想要寫,短期內會先把這些主題發完。之後進了職場之後也會考慮延續心理健康的主題繼續寫。另外也有考慮再開一個部落格寫UX research相關主題的文章。

最後來講講我口試時結尾用的一段反思。

我的論文研究是在做跨國移居者 (transnational newcomer)的社群媒體使用。在口試的最後,我花了幾分鐘把我的留學歷程跟研究本身合起來做了一些反思。我有在我個人的FB頁面上有把這些反思分享給我的朋友圈,也在此分享一次,希望所有離家背井打拚的各位朋友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想以對自己論文研究的反思來為我的報告作結。 在這陣子準備口試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位攝影師 Jill Enfield的故事。 他曾經在紐約針對近代移民,拍攝了一系列的肖像照片,並舉辦過題為 “The New Americans” 的攝影展。

就我來看,我跟他做的事情很像。用我的研究專業,讓這個社會知道移民們、甚至是其他移居者的故事以及需求。包含我自己,我們都曾經在我們的人生中,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可能是一個新的城市或者是新的國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現實總是比想像中困難。我們可能會經歷挑戰跟掙扎,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勇敢去做了這些挑戰。

所以,僅獻給所有離鄉背井追求夢想的人。我希望我的論文研究可以為這樣的人們帶來一些貢獻。也許微不足道,但可以讓移居者在新的國度的適應過程輕鬆那麼一點點,我的研究就圓滿了。

祝我自己找工作順利,然後可以平心靜氣的把剩下的雜事處理完。還有一些其他事情想做的,也會趁這時間慢慢開始計劃。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個手,給我點鼓勵。 如果有想法或者有相關經驗想聊聊的話,也歡迎在下面留言,或者在Facebook上私訊我囉。 祝大家健康平安。

--

--

Joey Chiao-Yin Hsiao
non-optimistic-phd

剛從密西根大學畢業的菜鳥博士,研究社群媒體與跨文化互動。高社交敏感族群;熱愛日本二次元文化與烹飪;剛搬到加州灣區當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