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水族館:古都裡的優雅存在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Sep 25, 2023

在京都這座古老的城市中,有一間非常有氣質的水族館,它叫做「京都水族館」。

京都水族館是日本最大的內陸型(不靠海)水族館之一,更是日本第一個 100% 採用人造海水的水族館。不只是地理位置限制了水族館的規模,這座水族館同時也是市政府與私人企業共同開發的設施,兩個因素相加總讓我容易先入為主地對這裡的展示有了華而不實的想像。結果卻讓我非常驚艷,整趟旅程樂趣十足,絲毫沒有一點商業的怪味道,讓我深受感動。我毫不猶豫地將京都水族館列為日本最優秀的水族館之一,推薦大家有機會都可以來走走。

位於梅小路公園的京都水族館,建築規模並不算大,長僅約 170 公尺,超過一半的展覽空間都是半戶外式。建築團隊主動將這長形建築向公園面開放,並俐落地處理兩者的關係。戶外展覽空間與公園之間以玻璃百葉牆形成的柔和邊界,營造出水膜般的外觀,輕輕連起水族館與公園,將建築、展示與景觀融為一體,創造出一條條有趣的行進空間,在定義空間時仍溫柔地敘述水族館與公園的聯繫。與公園的聯繫時而建築、時而植栽、時而玻璃帷幕,降低水族館建築對公園其他空間的壓迫感。

「京都の川」連續生態缸展示。圖自:Kyoto Museums。

京都の川

進到水族館後,我馬上被一整面精美的迎賓展示深深震撼。從售票口一進來,眼前馬上是一整面鴨川的半水景展示,由淺至深,精緻擬真的溪流造景吸引了所有每一個遊客的目光,每個人都是以「哇!」來感嘆這壯觀的溪流景致。溪流生態缸中滿滿的櫻鱒(Oncorhynchus masou)、遠東紅點鮭(Salvelinus leucomaenis)、斜方鱊(Acheilognathus rhombeus)活躍其中,共同譜出一整曲鴨川上游美麗的水下景致。

忘我地拍了幾十分鐘後,發現一堆人擠在左側的深水處,湊近一看,才發現原來生態缸的主角是這一大群的大鯢!滿滿地趴在溪流缸底部,在視覺上實在震撼。我小時候超喜歡大鯢,每次去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夜行館都是為了看牠,夜行館拆掉後還跑到壽山動物園看,但那都是中國大鯢,日本大鯢這次是第一次見到。

大鯢是日本的天然紀念物,日本獨有的日本大鯢在數百萬年間相對沒有產生明顯的變化,被稱為地球的活化石。不但是日本最大的兩棲動物(放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身長可達 1.5 公尺,壽命更可長達 100 年。京都水族館開闢了一個空間完整地介紹這種生物,更有一隻純種的大鯢住在VIP套房中。原來,這裡的大鯢都是從鴨川中捕獲,但多數都是與外來的中國大鯢雜交所生下的個體,純種的日本大鯢現在數量已經大量減少,剛剛一整缸的大鯢其實血統也都不是純正的。這裡的展場雖然小,但精緻程度加上直接拿來做鎮館的迎賓,全館所有解說牌上的動物圖都是在傳統和紙上的精美繪畫,在展示的精彩程度上可是能夠與布拉格動物園一整座大鯢館一拚。

雜交個體。
純種的日本大鯢。
小大鯢。
京都ペンギン相関図2023。圖自京都水族館官網

企鵝八點檔

比起大阪的海遊館、沖繩的美麗海水族館,京都水族館似乎並不是多數遊客在前往京都時會考慮的景點。或許去過京都水族館的人不多,但其實這裡的行銷案例好幾個都曾風靡網路,從《變態予告》到《花園鰻法棍》都是經典,而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年年更新、錯綜複雜到令人歎為觀止的《企鵝關係圖》!

「紅線象徵熱戀中,藍線代表已分手,黃線代表純友誼,綠線代表看不慣,紫線則代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不論夫妻、朋友、情人、情敵、出軌、出櫃,要多複雜有多複雜,甚至連照顧起居的管理員都被迫參與其中,只能說企鵝的世界並不是一般人類能夠理解的!這面感情關係圖甚至被放到地鐵上作為水族館的行銷廣告,套句我以前資訊設計 Agata 教授的話就是「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京都水族館所展示的企鵝的種類只有黑腳企鵝一種,場地也稱不上大(水下展示相對其他日本水族館來說尺寸算是相當侷促),但是館方透過在解說設施上的努力,轉缺點為優勢,一大群單一種的企鵝正好就是打造關係圖最好的資料庫。除了關係圖,各個可以放得下資訊的角落都巧妙地放置了份量適宜的資訊,關於企鵝的各種解說設施也讓整個企鵝展示變得生動有趣,從腳印、身高到羽毛與蛋殼,光閒晃都可以充滿了樂趣。

在頂樓戶外展示場邊,有一整面牆放滿了每一隻企鵝的資訊,並有作為標記的色環可以去對應展場中的企鵝。或是反過來,當我想知道某一隻企鵝的資訊,只要在水族館官方的 LINE 對話中輸入標記的顏色,馬上就告訴你這隻企鵝是誰,省去在大面牆上找企鵝的功夫。

京都の海

在填滿 500 噸人造海水的大型水缸中,上千條沙丁魚群遊的壯麗景象,再現了海洋資源豐富的京都海(我那天才知道「京都有靠海」…)。雖然這個水缸比起其他水族館的水缸算不上巨大,但對於內陸型水族館來說,它已經相當有看頭。設計團隊透過給予遊客不同的觀察角度,時而在水面附近的洞窟,跟著動線走走,又突然來到了大洋的底部。從各式各樣的角度觀察著這片海洋,背景總是沙丁魚群在翩翩舞動著,並在最後一面窗前直接近距離觀看這一大群沙丁魚,巧妙的設計手法讓一個魚缸就可以充滿樂趣。

水母樂園

京都水族館於 2012 年開業,8 年後開幕了位於二樓的水母樂園。館內展有約30種,共5,000隻的水母,根據種類的不同,各水缸分類呈現了大小、色彩、型態各具特色的水母。

這區最大的亮點是可以與水母一同漫遊海中、360度全景水族缸「GURURI」。GURURI 是世界第一個360度全景水缸,彎下腰鑽過拱形入口後,站在中心可以被 1,500 多隻海月水母環繞,環境在燈光緩慢的變化之下襯托成非常夢幻的空間。

右方展示缸即為「GURURI」。

京都水母研究部

在水母樂園一隅,有一個提供近距離觀摩保育員執行日常與研究工作的開放式空間,也可以與年輕貌美、英文流利的女研究員來場深入的交流,只要表現出對水母的興趣,她甚至可以把水母寶寶放進小杯子裡親手遞給你仔細觀察,並不厭其煩地回答所有對於水母的問題。讚。

京都の里山

這區可以說是京都水族館非常值得一看的展示,雖然這邊的參觀人數相對少了許多,但我仍認為這裡跟迎賓的「京都の川」是京都水族館中最值得一看的展示,(水族館甚至有海豚表演⋯ 相比我還是覺得里山更有趣)。

「京都の里山」位於室外,跟著京都的陽光雨水與風,同步過著京都的春夏秋冬。利用從二樓到一樓的斜坡,打造濃縮版的京都北部里山的景觀,從瀑布、溪流、梯田、溝渠到山間小徑,再現了千年來京都居民與生態共存時各種小小生命的棲居之所。根據季節種植水稻還有其他京都傳統農家所種植的蔬菜,並在每年每一個特定的時節舉辦相應的農業活動,每年收成20公斤的稻米並供市民參與製作成傳統農家餐點。

這裡或許是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落,卻是對旅客來說卻是在京都市中心中最能以各種想像不到的角度體驗京都生態環境的時空膠囊。

說實話京都水族館本來是我要跳過的行程,京都甚至只安排京都動物園,會去京都水族館只因為要去吃附近的豬排飯然後發現剛好人離水族館很近,後來的京都動物園也很令人失望,現在回想真覺得幸好有去水族館。

總之,我認為京都水族館是具備優雅氣質的水族館,在日本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上,溫柔內斂地給予遊客非常舒服的體驗,這可不是每間日本的水族館都能做到的,也感受得到建築團隊在非常侷促的空間中適當地鋪陳上最舒適的旅程,多一分、少一分都會走味。我想無論是水族館愛好者還是只是想走走看看的遊客,我都會很推薦可以一訪這座位於古都的京都水族館。

--

--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去動物園的那天,早上喝咖啡,下午喝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