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的老建築只能當咖啡廳嗎?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Oct 29, 2023
倫敦動物園 1836 年落成的長頸鹿屋,設計延續了超過 180 年,在美學以及功能上都有非常高的評價,於二戰時被炸毀後重建。

數百年來,動物園是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重要橋樑,而動物園建築則乘載了一個文明的記憶,反映了社會、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忠實地呈現出每個當下人們對待野生動物的方式。保護文化遺產不但有助於後代理解、欣賞和反省過去的歷史,更能豐富一座城市景觀樣貌。

然而,隨著社會對動物福利關注,許多過去的動物園建築已不符合今天對動物福利的標準。對許多國外歷史悠久的城市來說,權衡古蹟保存與動物福利是動物園非常重要的課題,動物園老建築的保存並不是只能改建成咖啡廳!發展各種兼顧古蹟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方法,延續建築的歷史價值,也免於被砍掉重練的命運。

舊厝保留,新家生活

倫敦動物園以保存了多樣、不同時期的經典建築出名。「圓屋」是倫敦動物園一座專為大猩猩而建的溫室,是建築史上經典的現代主義作品,也是英國的國家一級古蹟。不過,根據現代標準,溫室的空間對大猩猩來說實在太小了。所以,動物園在園內新建了一個大猩猩的展場,確保大猩猩的福利,並將圓屋改為展示小型狐猴的空間,在保留建築物的同時仍繼續提供動物展示的功能。

倫敦動物園中「企鵝池」則是另外一種結果,由同建築師打造的企鵝池,在機能與實用性的思維下創造出風格強烈的造型,挑戰當時的工程技法,也是國家的一級古蹟。不過這個企鵝池本身並不適合動物生活,除了生活環境太單一,太陽曝曬後,材質溫度過高也會燙傷動物的腳。今天,企鵝們已經搬到廣大、自然的新展場「企鵝海岸」生活,而企鵝池則原地空置保留,成為建築愛好者的朝聖景點。

倫敦動物園的圓屋,曾是大猩猩展場,現展示小型狐猴。
倫敦動物園著名的企鵝池,由建築師魯貝特金設計,1934 年建成。
企鵝的新展場「企鵝海岸」,於 2004 年建成。

老屋改造,魔術空間

柏林動物園中,有一棟由紅磚與混凝土打造的「猿猴館」,這座典雅的建築呈現出德國設計的理性精神與結構美學,近 70 年前博物館式的展場已不合時宜,若希望動物過得健康,就需要擴大動物展場的空間。園方打通小型猿猴的籠舍,並活用上層及建築外部空間,透過外推與加蓋,盡可能地增加動物的活動空間,也可以根據需求調配各動物的使用空間。對於黑猩猩等巨猿,則在建築外加設大型網籠,讓動物可以自由進出,擁有更大的活動範圍。

柏林動物園 1960 竣工的「猿猴館」,氣質典雅的建築曾吸引《后翼棄兵》取景。小型猴類的展場都已向上拓高,人類時常需彎腰才能看見。
連通室外,改建後黑猩猩擁有遠比室內更大的空間,吃飯時間也有腹地能進行解說。

復古建築、折衷新舊

在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極地全景」是世界上第一個自然化、無柵欄化的展示場,在動物園發展史上有著代表性的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極地全景也不再符合現代的動物照養需求。

為了更新這個展示場,建築師們沿用一百年前的概念,原地重建了一個新版的極地全景 2.0。這樣一來,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色,也結合現代的動物照養、展示科技,更滿足了今天對於動物福利的標準。

1908 年的極地全景,圖自 orchifant。
改建完的極地全景,內部是一個複雜的動物展示集合,新增海底隧道等現代展示手法

萊比錫動物園新藝術風格的水族館同樣採取了類似的手法,一百多年來陸續的修繕與改造,從最早的金屬魚缸到今天全新完工的海底隧道,館內的設施早已與最初落成時完全不同。不過,不論水族館如何改造,它入口處的立面卻從未改變,宣示著這座水族館悠久的歷史,萊比錫動物園利用保留建築立面的方式,在延續古典建築的歷史的同時,與時俱進地跟上全球水族館的潮流。

動物園不是落成的那一天定型,而是從開幕的那一天才開始發展,一天比一天再進步一點點。今日的動物園建築也正在記錄著我們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並在未來某個不再需要動物園的日子,與我們的後代分享野生動物與我們相遇的故事。

萊比錫動物園 1910 年落成的水族館,圖自官網。
保留了建築外觀,萊比錫動物園的水族館內部早已是最現代的建築。
水族館內的溫室。
水族館內的海洋展示。於 2023 年又再度進行更新的改建。

--

--

HO
NOT ONLY A ZOO 不只是動物園

去動物園的那天,早上喝咖啡,下午喝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