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O讓你置身危險?3個你可能會有的FOMO症狀

Sung 肌力體能教練
Sung Blog
Published in
9 min readDec 7, 2020

前言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人,發生意外事故後第一件事是先拿起手機更新動態(上傳FB、IG等社群媒體),而不是先向外界求助?或是在馬路上滑手機、開車的時候回訊息,一次又一次的將自己置於危險卻又不自知。

為了一時的快樂而錯過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是出自於錯失恐懼症的發生。這類人通常處於精神低靡的狀態,害怕錯失新鮮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他們很容易就將自己暴露於高風險之中,文末會告訴你如何覺察並改善FOMO的發生。

錯失恐懼症(FOMO)是什麼?

FOMO 源自於 Fear of missing out 的縮寫,中文稱作「錯失恐懼症」,也稱作「社群恐慌症」,但它的應用不局限於社群媒體之中,還有觸及行銷心理學、投資股市等不同狀態。

FOMO的廣泛定義為:一種害怕失去的心理狀態,研究顯示即使「得到」與「失去」的完全相同,人們對於「失去」的心理敏感度較高,也容易陷入與他人比較的挫敗感,因此 FOMO 常被行銷學者運用在產品當中,促使消費者使用或購買產品。

哈佛商學院的社會理論:FOMO的概念雛形

早在2000年就出現在以色列營銷專家 Dan Herman 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在《 Introducing short-term brands:A new branding tool for a new consumer reality 》(引入短期品牌:一種針對新消費者現實的新品牌工具)的學術文章中,Dan Herman 提到了錯失某件事的恐懼。

到了2004年,Patrick J. McGinnis 在哈佛商學院的 The Harbus 中發表了《McGinnis’ Two FO’s: Social Theory at HBS》一文,才正式的提出 FOMO 和 FOBO(Fear of a Better Option)這兩個名詞。Patrick 提及了 FOMO 和另一個關聯的情況,在文中提到了這兩種恐懼在哈佛商學院社交生活中的作用。

Blitz的詛咒

How I met your mother 中的 Blitzgiving

How I met your mother ( 也是我最愛的美劇之一!)

在美國電視劇《 How I met your mother 》的第六季中,「 Blitz的詛咒 」就是在演示 FOMO 所帶來的社群焦慮,當劇中角色離開群體後就會因為這個詛咒而錯過某件有趣的事情,這詛咒給角色強烈的錯失焦慮,使他不斷確保自己沒有錯過什麼事。

一、FOMO在社群媒體中

社交場合容易發生FOMO

錯失恐懼症(FOMO)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社交場合中。

根據調查顯示,Y世代的年輕人會對任何事情表示同意,由於害怕錯失什麼,即使浪費大量時間他們也願意。

錯失恐懼症也是社會化的一部份,當社群媒體的發展分散了注意力,導致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充分的社交互動,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著負面的作用,除了觸發負面情緒(厭倦、孤獨和憂鬱等)也會降低人們對於生活的滿意度。

FOMO讓你作出錯誤的決定

錯失恐懼症(FOMO)會讓人誤以為被打斷是一種社交聯繫,讓人產生一種:要不斷尋找更好、更有趣的社交圈,而放棄自己正在進行中的社交關係。

處於FOMO狀態的人無法感知到後者的社交關係只是與前者不同,不一定會更好。

而且在社交互動過程中,人們會非常投入其中,甚至會將個人安危拋諸腦後。例如:邊開車邊用手機的危險駕駛,不論是滑社群媒體、發簡訊,對當事人都有極大的風險,但基於他們害怕錯失的心理,但為了確保自己不會因此錯過任何事物,他們寧願選擇與外界有所連結也不顧安危。

二、FOMO對消費者的作用

在市場行銷你到處可見錯失恐懼症的蹤影,因應不同地域、文化、年齡與性別,對於錯失恐懼症的效應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根據統計,大多數的美國人不願接近利用 FOMO 心理所設計的商品文案,但在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就有四到六成的人會因為 FOMO,而購買產品或使用服務,由此可見 FOMO 無法對不同群體產生同樣的作用,文化差異在行銷策略上有很大的影響。

利用錯失焦慮的常見行銷手段如下:

錯失焦慮的現象
  • 利用倒計時來清楚地展示顧客還有多久就要錯過促銷、優惠。
  • 用現時、限量、最後期限、最後搶購等急迫感的文字增強消費者採取行動的可能性。
  • 註明商品庫存量只剩1件。

雖然適度的使用 FOMO 有助於提升銷售,但過度誇大的行銷手法容易引起顧客的反感,應該要審慎運用 FOMO 效應,企業濫用 FOMO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常會產生反效果失去顧客。

Nestlé | Wake up to life

Nestlé | Wake up to life

https://youtu.be/uwZveFz5XJk

知名的Nestlé的絕美廣告Wake up to life,就是為了抵制多數廣告中,利用 FOMO 心理綁架消費者的現象。影片中描述一個催眠魔術師讓不太嘈雜的世界時間暫停,然後通過一些手段讓人注意到周圍被忽略的美好事物。

對行銷人來說,你可以適當利用FOMO的效應去設計行銷策略,但一定要百分之百的誠實。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庫存還有很多,就不該為了引起消費者恐慌而顯示只剩1、2件。

除了FOMO你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行銷技巧去吸引消費者,例如能夠獲取高忠誠度客戶的內容行銷,善用社群平台傳遞企業價值,這些都是吸引消費者主動靠近的方法。

三、FOMO在股市中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問巴菲特:「您的投資方法這麼簡單,為什麼您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你做了什麼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因為沒人願意慢慢變富有。」

帶著錯失恐懼症進入股市會讓你輸掉身家,當股票有所波動你就會害怕自己錯失機會,股票的漲跌都能讓你提心吊膽,擔心自己沒有在對的時間買進、賣出,因為過於恐懼而輸了一切。

在90年代許多人在股市賺錢,但大多數的人沒有繼續賺錢下去,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當時的光景不再,那些只靠運氣賺錢的人也不復存在了,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為何能在股市賺錢,在投資時只是聽聽周遭親友的建議,在賺了小錢後就過於開心,讓股市的小漲幅牽動你的情緒,你就難以在股市走遠。

股票的漲跌是不可預期的,而且錯失機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很清楚的是,全球有好幾兆的機會等著你錯過,若你緊抓著這個機會,然後處在很焦慮不安的狀態下,很容易在股市以失敗收場;反之,若你能在投資股市時充分的了解品牌企業核心價值,當股票漲跌你不會過於開心或過於焦慮,而是專注在品牌企業長線的發展上,那你也能避免掉錯失恐懼症的陷阱了。

總而言之,在股市中永遠不要做過多的假設,股市波動時也要懂得理性判斷,明白真正的投資是需要看長期發展,而非短期利益。

FOMO是年輕人的病?

好發族群

在現今社會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表明自己曾經歷過錯失恐懼症。

根據 Hotels.com 的調查,台灣人的社群恐慌症比例為全球第一,在4.2小時的觀光時間就使用了3小時的手機,台灣人患有社群恐慌症的比例為全球平均的兩倍(60%的人在旅途中為了不脫節而回覆訊息、47%的台灣旅客表明會發炫耀貼文)。

研究發現多數成年人能透過自我成長、提高精神境界,成功克服錯失恐懼症,因此錯失恐懼症與年齡呈負相關,年紀越大的人越容易擺脫症狀,而在性別中,男性較女性更容易患上錯失恐懼症。

FOMO 症候群的自我檢視

你是否有過以下或類似的經驗?

以下是 FOMO 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如果你擁有 3 條以上一樣或類似的經驗代表你需要好好檢視自己

  • 無時無刻檢視身旁親友的最新動態、即時訊息,並關注網路上最新消息,經常看到大家都在做而去跟風,深怕自己跟不上網路上的趨勢潮流。
  • 當你看到身邊的人都在喝義美的厚奶茶,不想錯過任何新奇事物的你也想趕快去嘗試。
  • 購買商品的時候,就算是自已很需要的產品也會猶豫很久,最後為了省錢而沒有購買。
  • 當你在與重要的人談話,卻很想上廁所的時候,你選擇憋住繼續與對方談話,等到告一個段落再去自行解決。
  • 在開車時,為回覆朋友的訊息,將自己置身危險。

如何擺脫FOMO?

提高你的精神境界

跟風並非糟糕的社交行為,最好的社交方式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去執行,而不是為了得到認可,或是從違背自我意志的方式索取快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可以避免再度引發錯失恐懼症。

因為社交透明化與訊息爆炸的緣故,人們積極地使用社交媒體滿足其社交需求,導致精神匱乏。

臉書、IG等社交軟體他們不需要成本就能保持聯絡,對那些面臨著錯失恐懼症的人們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

對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人來說,社群的吸引力對他們也相對薄弱,相反地自我管理能力弱的人,他們經常會無法替自己做主,容易身旁的意見被左右。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自我決定論中的的精神需求:自主、勝任、歸屬,這三個精神需求是與生俱來,而且緊扣人們在社群的表現,還有人們在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信念的自我效能。

結語

Thanks for watching ! 若喜歡文章歡迎拍手或在底下留言!

--

--

Sung 肌力體能教練
Sung Blog

致力於幫助學員恢復動作功能,強化和儲備肌力與體能,讓全民認識肌力體能的好! 為學員打造一個多元強壯的身體,針對日常所需的肌力與功能均衡發展,以便應對生活與工作中的大小肌力挑戰。 舉凡腰酸背痛、關節不適等常見問題,都能透過積極的運動習慣來改善。 預約體驗·Instagram @sung.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