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功能性訓練找回失去的動作平面,身體需要多少功能才夠用?
功能性訓練亦即「有目的的培養日常活動中所需的動作和能力」。
現今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一詞,已經普及於健身與運動專業領域中。
相較於傳統訓練,功能性訓練的目的在於提升身體功能、協調與應變能力,更有效地應對各種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同時提高生活品質,預防受傷。
只不過功能性訓練也存在一些爭議,今天會以一個教練的角度切入,介紹什麼是功能性訓練,以及我個人對它的看法。
文章目錄
一、增進動作功能的訓練方法。
二、找回失去的動作平面。
三、建立對於動作功能認知。
四、什麼樣的人會需要功能性訓練?
五、傷後,重新學習理想的動作模式。
六、世上無完人,功能夠用才是重點。
一、增進動作功能的訓練方法。
起源自復健領域,治療師常使用這種方式治療動作失能的患者。
事實上,傳統訓練跟所謂的功能性訓練都可以達到相同目的;不過對於動作失能的人來說,經常無法直接做出傳統訓練的動作。
像是因肩關節活動度不足,而無法做全行程的臥推和背槓動作做不到等問題,常見有動作平面能力缺乏、活動度不足、呼吸模式等問題,導致身體肌群失衡的請況。
功能性訓練透過動作變化式和動作進退階等方式,或是設計成可執行的動作,來增進缺乏的功能。
二、找回失去的動作平面。
多功能訓練強調模擬日常生活的多關節動作。
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會產生相似與不一樣的動作,像是:坐到站、走路與跑步,或是將物品置放於高處、搬運地上的重物等等。
每個人對功能的需求和能力水準不同,因此在動作選擇、課表安排上就會略有差異。
設計可完成、有效益的動作,目的是讓失去的動作功能用允許操作的方式,用更簡單的方式被執行,讓失能者回復到理想的生活品質。
三、建立對於動作功能認知。
事實上,所有動作都具有功能,也都是功能性訓練;因此許多學者覺得功能性訓練涵蓋範圍太廣,並沒有明確分類的作用。
不論是相對穩定的槓鈴訓練,還是動作行程長的啞鈴壺鈴等訓練,都包含相同的動作平面功能訓練,都具有它的效益存在。
就如同訓練課表一樣,沒有最好的課表,只有最適合,最能解決你的問題的訓練。
也因為沒有動作不具功能,定義相對沒那麼明確、容易搞混;以我自己來說,與其把功能性訓練當成一種分類,不如把它當作「設計課表的一環」。
功能性訓練對我來說的意義,是個很好運用於教學的詞彙,畢竟像動作平面、動作模式相關的詞,對學生來說更困難。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功能為出發點來下指導語,比艱澀的專業詞彙好理解;較複雜的專業詞彙,可以等到熟悉各部位功能之後,再循序漸進的交給他們。
四、什麼樣的人需要功能性訓練?
任何年齡層和動作能力水準的人,都受益於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訓練顧名思義,就是解決動作功能問題,不僅僅是動作功能要求較高的運動員,也包括追求健康與日常動作功能性的人。
舉例來說,像是久坐、久站的上班族,身體長期維持同個姿勢,就像是營養不良一樣,會導致身體缺乏動作多樣性,漸漸失去部分重要的動作能力;或是像工地粗工常使用不理想的姿勢搬運重物,會累積對各個關節的傷害。
五、傷後,重新學習理想的動作模式。
首先,如果已經有疼痛問題,必須尋求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協助解決病症。
解決疼痛之後,還需要花時間改變原本不理想的動作模式,並在生活當中增加動作多樣性,才不會讓壞習慣導致病症復發。
配合專業的運動教練,能夠針對你不理想與缺乏的動作能力給予適當的訓練,達到提高生活品質與預防受傷的目的。
六、世上無完人,功能夠用才是重點。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功能缺乏是否影響一個人的生活,除了對動作功能的要求之外,也會有時間和預算上的考量;需要使用多少的功能,視這個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對動作的需求而定。
總結上述,我會把功能性訓練當作安排課表的一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並考量他的預算與時間。
❶ 如果你是教練的話,不必糾結於哪種訓練最有功能,因為每一種訓練換了器材,還是可以練到相應的功能,重點在於好好的分析對學生來說,更適合用哪種擺位做訓練。
➋ 如果你是訓練愛好者或學生,可以百分之百放心,針對性的功能訓練是有用的,只不過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個人的訓練動作;至於哪些動作更適合你,需要經專業教練評估之後才曉得!
謝謝大家看到最後,喜歡文章別忘了點擊👏+50,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繼續寫文章的動力,任何問題歡迎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