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藝術季《探形》運用AR、VR等科技 體驗賽伯格人的生活感受

台大藝術季公關部
NTUartfest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3, 2017

作者:林冠伶

臺大期望透過每年的藝術季,帶來與友校學生、業界的合作,臺大提供了平台與資源,讓有創意的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想法來參與藝術,多了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臺大藝術季是每年臺大最盛大的藝文活動,策展團隊以及創作者涵括臺北七所大學以及臺大學生共 600 多名。今年是二十三屆的臺大藝術季,以「變形」為主題號召,以各類藝術展演形式做為發聲媒介,期待透過對既有框架的反思來傳達更多元角度的想法。

而其中的「探形」展場中結合了視覺、聽覺,並運用AR、VR科技來表現「賽伯格人」的生活,「賽伯格人」又稱機器生化人,著重於科技全面仿造、重新定義、甚至取代人體感官與器官的趨勢。期待觀展者藉以反思人機之間的關係。如果你覺得很抽象,那你可以想像和電影「攻殼機動隊」裡頭的角色一樣。

策展人張家豪最一開始的想法是想作感官上的變化,很快的就想到了英國第一個賽伯格人,稱賽博格教授的英國科學家凱文瓦維克,是全球第一位「賽伯格人」,他將晶片植到自己手臂神經中,讓機器手臂能夠和他的手部動作同步,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他的未來構想有朝一日,人類拋棄人體,將大腦裝到機器身體中永續存活,引起強烈抨擊和高度興趣。

「探形」展場中有二個展區與賽伯格人相關。第一個為VR 裝置藝術「轉覺」,展場四周設有定位感應器,使參加者戴上VR後觀看到周遭環境在虛擬螢幕中的變化。參加者之間也可以依照距離的遠近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以此模擬賽伯格人的真實互動。

VR作品的設計想法是把視覺轉成聽覺,在作品中可以看到紅色、綠色、白色的方塊,這些方塊裡各是代表不同的聲音,畫面上的黑色圈圈可以用來操作,將方塊變色,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聲音作改變。

而第二個耳機派對著重在「聽覺」部份,參加者將戴上展場內的耳機,由音樂創作者播放統一的音樂,讓所有參加者聆聽到一樣的內容,以無聲的模式進行派對。

音樂創作者王正緯表示,當一個賽伯格人有身為人的部份之外,也帶有機器人的部份,思考著這樣的機器人會做夢嗎?因此製作了這段音樂來表現它進入睡眠的畫面,一開始也許受到一些阻礙,進入夢境後又是不一樣的感受,對於機器來說,它是如何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在夢境中來到了過去還身為完整人的時候的記憶,最後醒來後才回到現實世界。

「賽伯格人」在現實生活中對大家來說應該相當陌生,但在電影中其實你已經看過許多,若想更加深入了解,可以來看看這個展覽喔!

「探形」

VR裝置藝術展期:5/8~26 10:00~18:00

耳機派對:5/26 18:30~19:00、19:30~20:00

地點:華南銀行臺大分行

上文轉載自:上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