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普華鍾元珧律師:那個女孩,這個律師

February,9 2021 謝秉霖

鍾元珧律師畢業於台大法律系,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碩士、法律博士學位,擁有臺灣、紐約州律師執照。現任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品牌之一PwC在台灣的法律聯盟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亦在清華大學開設民商法導論系列課程。

一踏進位在信義區的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辦公室,穿著筆挺西裝、忙碌交頭接耳的人群映入眼簾,為這場訪談增添不少緊張感。但開朗的笑聲隨著會議室的門打開而傳來,門後是鍾元姚律師親切的寒暄,她高興地與我們分享自己也曾是系學會的一員,為辦公大樓緊張的氛圍增添一絲溫暖,也揭開了訪談的序幕。

就讀臺大時的養分

鍾元珧律師在大學時期修習劉宗榮教授所開設的民法總則、物權、及海商法等課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劉教授勇於接受同學提出觀點、並且願意順應時代修改自己對於議題的見解。某次上課時,劉教授表示舊民法規範子女必須從父姓的條文符合大多數社會現實,並未造成重大問題,似無必要修正。有同學在下課後與老師溝通,認為社會風俗雖然無法一夜之間改變,但法律應有導正社會價值的功能。劉教授在思考過後,在數日後的課堂中更改自己的見解,認同同學們所提出的不同聲音。

在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鍾律師大多處理的案件皆是企業併購、法規遵循、契約審定等民商非訟案件,亦在清華大學亦開設民商法導論。我們原以為鍾律師在大學時期,已確立往民商法的道路,但出乎意料的是,那時的她,反而對刑法更有興趣。在台大黃榮堅教授、李茂生教授的刑法分則課堂上,大大改變了年少時的價值觀。當時黃教授在課堂上提問「沒有造成傷害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做」,認為刑法分則有三分之一的條文必要性有待商榷,如刑法第248條盜掘墳墓罪、第329條通姦罪等都成為上課時老師所拋出供同學思考「究竟傷害了什麼」的題材。李教授則引導思考為什麼一個人會做出傷人的行為,是不是他也沒被當作人對待?

不僅僅是刑事法課程,黃茂榮教授所開設的債法各論也給了鍾律師許多啟發。運用黃老師的光譜方法理解民法的邏輯、體系,讓鍾律師在工作上碰到有名契約外的契約種類、混合契約時,知道要先思考如何定性,再按民法上的有名契約條文思考哪些狀況需要設想、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哪裡、有無遺漏,而不會因為不曾接觸而自亂陣腳。「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比追逐末端法條的記誦更重要!」鍾律師看到許多新進律師從小就資賦優異,在學校用近乎直覺的思考就可以回答問題,因此忽略了建立一套思考問題的邏輯架構,認為這是最可惜的。因為擁有思考、直搗問題核心,再推演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因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所需具備的技能。「不夠聰明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促使我必須建立自己思考問題的步驟。」

對於法律濃厚的興趣,來自對人性的好奇,鍾律師自謙自己在大學時期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學生,在課內課外並非特別突出,但唯獨在選課上,她願意盡可能地打開自己的觸角,積極的選修外系的課程,如:普通心理學、社會學。這些看似與國考、未來職涯無關的課程,卻在鍾律師的生命中種下種子,在碰到低潮、不如意的事情時,能用不同的方向切入看待事件。

給大學時的自己什麼建議?

當被問起如果能給大學時的自己一個建議,那會是什麼?鍾律師真誠地說,雖然後悔自己大學時玩得不夠多,但以當時較內向、怕生的性格,就算回到當初也無法改變,「如果真要給建議,那就是請好好接受你自己是誰以及你為何是你,用自己的步調達成自己的目標。」

鍾律師從職場新鮮人,到現在已是普華的合夥人,在與其他律師合作的過程中,她也發現,「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缺點」,許多待人和善、在團隊中總是贏得好人緣的律師,在面對客戶時並不一定能獲取信賴,雖然可以達成客戶所交辦的事項,但會被認為不夠強勢;但態度強勢的律師在每天生活中可能十分「歹逗陣」。所以,鍾律師認為,毋須追求完美,而是要深刻理解自己是誰,充分發揮本質的優勢。

從訴訟轉非訟

法學碩士 (Master of Laws, LL.M.),多數情形是為已經擁有一個法律學位的人設計的學位,但近年英國及澳洲也開放大學非法律本科系之學生報考,為期9個月至1年。而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J.D.)則是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地法律教育體系中的「第一學士後專業學位」,大多為期3年以上。

在光鮮亮麗、獲得當事人信賴的背後,鍾律師坦言,由於一件訴訟可能就改變當事人的人生,所以當事人的情緒及法官的態度,都常讓自己的心情受到很大影響。曾經有件國賠的案子,當事人是位20幾歲的國軍,退伍前夕在颱風天出公差,意外導致下半身不遂;歷經三審,好不容易打掉了傳統上特別權力關係的限制,而能在更審提出意外發生數年後仍未回復生活能力的鑑定報告,卻被法官冰冷質疑:「這都可以裝出來吧?!」讓鍾律師感到無力,自己都想掉淚。但這樣的心情,也只能化作對當事人,以及對他年輕但堅強的妻子的祝福。

也正因為這樣極為敏感心細的性格,在開始當律師、從事訴訟工作4年後,鍾律師坦言身心靈疲憊不堪,於是萌生了想要出過進修、攻讀美國法律碩士學位(LL.M.)的念頭,前往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在LL.M.畢業後考取美國紐約州律師執照。

「到美國念LL.M.只有短短9個月的時間,只能淺嚐到英美法系的表層知識,可能不要對法律知識的提升有太高期待;念LL.M.的收穫可能比較在增廣見聞方面,看看人家在做什麼、想什麼,還有嘗試習慣使用英文。」鍾律師說道。

原本僅打算以一年的時間攻讀LL.M.,作為忙碌工作的喘息,最後卻意外多花了2年把J.D.念完。我們好奇地追問,J.D學位往往所需投入的時間及金錢不貲,大多是有意從事教職、中研院學術工作者,才會願意付出投入大量寶貴的歲月及金錢就讀,且亦可能會影響前後實務工作的銜接及年資,所需承擔的風險並不小。但鍾律師笑笑地回答:「這的確是許多人的擔憂,但我比較不是這樣在計算人生得失的。大家比較容易看到量化的事情,然後算數學,於是就忽略了無法量化的東西。我就用大家慣用的量化方法來說明也可以:我當時已經有律師執照、4年工作經驗,再加上J.D,這樣的人還繼續在實務界的並不多,所以我那時一回國後就拿到了不錯的待遇,很快把留學的貸款還完;因J.D.課程要求大量閱讀,也要學會在大量資料中找到可用的資訊,還要假裝自己是執業律師接到案件,精準找到與案件事實最接近的有利、不利判決先例,找出爭點,寫出給當事人的客觀法律分析、給法院具有強烈說服力的訴狀,也拿著契約思考要怎麼修改對自己的當事人最有利,以至於相較於其他律師,我更能運用英美法系的思維邏輯與外國客戶或律師溝通,也有更有能力處理跨國業務。」

律師界面臨的困境

進入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最明顯感受與傳統律所不同的是對成本、效益的看法。普華因為有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經驗,更願意投入資金建置管理系統,例如讓對律師來說十分痛苦的填時數(Time Sheet)工作變得簡單許多;也有按事情大小分層授權負責的概念;每一個合夥律師甚至資深律師,都要管理自己單位的財務、業務狀況,並思考團隊未來發展。由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基本上是品牌經濟,為了現在、未來、這裡、那裡的「大家」好,必須注重永續經營、世代傳承,賺得的利潤不是全部由合夥人均分,而要考慮投資在市場行銷、新興領域的活動,還有人才的培育與留任。

到傳統大型律師事務所就業,是許多在學中法律人的夢想。但約從20年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安永(EY)、安侯建業(KPMG)和普華永道(PwC)就開始在世界各地逐步建置法律聯盟所,吸納出身傳統律所的優秀律師人才。

律師業務正面臨內外夾擊的處境,首先是案源不足,依據中研院學者黃國昌就訴訟代理所為的實證研究指出,縱交易金額在600萬元以上的民事案件,雙方皆委任律師的比例僅有25%,而在中小型案件中,必須面臨地政士、代書、專利師的競爭;在跨國、併購、智財等大型案件,又會面臨會計師事務所一站式服務的競爭。雖然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設法使委任律師比例增高、把餅做大,但傳統律所所面臨的的轉型壓力,已不容忽視。

鍾律師在《律師業務在臺灣面臨的隱性挑戰,其實是「會計師」?》一文中分析道,會計師事務所擁有三大優勢。首先是較熟悉企業財務及業務方面,除了傳統的年度審計業務外,也提供稅務規劃、管理顧問、諮詢等服務,與客戶緊密接觸,多元服務使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持續保持密切的互動,而能早律師一步嗅到企業的需求,當客戶碰到問題時,自然會優先請教會計師;其二是較具組織力量,憑藉著PwC的品牌效應,除了可以招攬優秀人才外,也較能獲取客戶信賴。其三則是會計師事務所積極招納不同背景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除了會計、法律、財稅,為了提供多元背景的客戶在公司治理、科技創新、環境永續等的全面服務,甚至也包括具有資訊科技,甚至環境科學的專業人員。

鍾律師認為律師業務可以概分為三類:訴訟(litigation)、交易(transaction)與合規(compliance);將合規業務再分成兩類,一是配合政府規管的登記、申報、申請等,二則是法規遵循,也就是組織內部為確保業務運作結果符合法令規範所作的管控措施,例如銀行需確保符合洗錢防制法規,所以要在業務流程中植入相關的檢查點,或如為遵守美國商務部為美中貿易戰設下的華為條款,需要建置一套管控產品零組件、機器設備及技術來源的系統。鍾律師認為,合規業務需要的通常不僅僅是法律知識,更需要熟悉行業運作及管制規則。

在法規遵循業務領域,本質上就無法靠著律師的個人魅力及單打獨鬥,而是需要「打群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憑藉著傳統的查帳工作,一方面對客戶業務有細節性的瞭解與頻繁接觸機會,另一方面慣常配備螞蟻雄兵,有充沛的人力資源,再加上有國際聯盟所的知識分享,只要找到律師合作,在這種國際性法律與內控交界的領域,自然容易勝過往往只專注一國當地法律、人力資源較少的律師事務所。

律師市場的飽和、新進律師的薪酬不佳,或許已是公開的事實,但是否可以全然歸因於會計師們的窮追猛打?郭榮彥律師曾撰文指出,法律科技(legaltech)、監管科技(regtech)的解決方案,大多以會計師事務所主導的為多,律師界則幾乎缺席;在2018年因應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及新洗錢防制法制度導入,會計師事務所憑藉著長期為企業提供審計稅務服務,而比傳統律所捷足先登。對此,鍾律師認為這是事實,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律師界自己的因素,更多是基於本質業務型態差異而發展出來的情況。

給在學中法律人的建議

鍾律師大多處理投資併購,而當被問起法律系在學學生若有志往金融、財稅領域發展,該如何加強自己的競爭力?鍾律師說:「普華其實有許多台大法研財稅法組畢業的律師,但臺灣的稅務訴訟近幾年大幅減少,爭議都在國稅局用協談處理掉,而不去訴願或訴訟了,因此從律師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投入的人可能要走一條非常辛苦的路。」話雖如此,但鍾律師仍然希望更多的法律人投入研究稅法,「大多數人讀法律是因為在乎公平正義,而稅制影響社會上各種層面的公平正義,看懂了才能知道臺灣社會的問題出在哪裡,才能集結眾人的力量改變。」

近些年來,許多法律系的學生因為對於未來的擔憂或個人興趣,而積極透過輔系、雙主修的方式來培養第二專長,鍾律師雖然樂見其成,但也提醒應該更理性的看待雙主修,「我自己是很普通啦,會懷疑用大學四年、五年念完兩個專長是否有辦法兩邊都顧好,我覺得把一個專業顧好就很好了。我自己比較不是靠讀書、而是靠四處觀察的方法學習,所以覺得打開五官、不要排斥任何新事物才是最重要的。」「我沒有想過要花很多時間學會計師的東西,像是會計、稅務、財務分析、資產或股權評價等等,但為了在協助客戶規畫交易安排時能夠設想得更周全,遇到問題時能夠把問題看得更透徹,有機會的時候我就會認真聽會計師在說什麼,自己也跟著思考,這樣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我就可以主動提醒要同時考量那些事情,也愈來愈能一起參與討論。」鍾律師也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想追求第二專長而一窩蜂地學時下最流行的學科,因為那只會不斷追逐浪潮的末端,重點是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並且不要喪失學習熱情。

或許我們都會對未來感到徬徨,不甘於平凡卻又無力改變、不知從何改變起,但從鍾律師所分享的自身經驗,我們可以了解,在自己的世界裡順著自己的步調,儘管緩慢、儘管曲折,但最終都能到達心之所向的彼岸,中途的躊躇與曲折也會帶來更美的風景。

本文參考資料:

一、鍾元珧(2020)。律師業務在台灣面臨的隱性挑戰,其實是「會計師」?。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6415

二、郭榮彥(2019)。誰把律師市場做小了?。法律白話文運動:https://plainlaw.me/2019/03/23/%E6%B5%81%E6%B5%AA%E5%BE%8B%E5%B8%AB/

--

--

台大法律系學會學術部
法途 — 台大法律系杜鵑花節

台大法律系學會學術部一直致力於成為法律系與外界交流的橋樑,透過舉辦講座等活動充實知識,在杜鵑花節時將讀法律的歷程展示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