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睿(Carrie Chang)
跨科際職人誌
Published in
8 min readJun 23, 2019

--

✸ 職人訪談_故事行銷力!用動態影像說一個好故事(白輻射影像創辦人.洪鈺堂)

近年無論在電影、廣告或政府公部門宣傳片不乏看到動態影像的足跡,甚至是受全世界華人矚目的「三金」頒獎典禮,我們看到台灣視覺、動態設計產業合力出擊, 在典禮設計的表現形式上找到更多可能性,也顛覆了動態設計在各產業與媒體的應用範圍,帶動台灣動態設計產業活化的契機。

而這一部部令眾人驚豔的作品背後,我們時常會看到白輻射影像團隊的身影,這次非常榮幸能採訪到白輻射影像的創辦人-洪鈺堂( Rex ),與我們聊聊 Rex 自身跨領域的經歷、開創白輻射影像的心路歷程、執行動態專案的心法,特此感謝 Rex 撥冗採訪,促成本文,也期望本文對於動態設計師、影像創作者、品牌經營者,能從中得到啟發。

▌未來想扮演什麼角色?在求學時期就提早規劃你的職涯人生

談到當初跨進數位世界的契機, Rex 在求學時期主修的其實是資工系,不久學校開放了數位內容的課程,在好奇心驅使下,他開始修習數位課程、自學動畫,「求學階段的轉換,其實是一個很順其自然的探索過程,學校給予的是一個專業基礎的養成,但假設所有人都照著規劃好的課程走,你要思考的是如何與其他人有所差異?」許多學生在求學階段習慣照表操課,忽略了目前所學在未來職涯上的應用。

「我是一個計畫型的人,會將自己未來在職場上想扮演的角色考慮進去,假設未來我想要去工作室工作,他們需要的角色有哪些?需要具備什麼技能?回推我現在需要做什麼準備?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規劃你的人生。」

▌從工作本份外的學習提升自我價值

在開創白輻射影像前, Rex 就累積相當多影像相關的經歷,從第一份工作 JL design 做頻道包裝、 擔任過 MV 導演、執行影像後期的電影特效,也做過不少廣告, Rex 嘗試把自己放在動態影像產業裡不同位置,從中學習每個位置考量的事情是什麼?「 就算在同一個產業裡,每個角色思考的面向是不同的,設計師著重在執行,指導角色在創造,就算使用的工具相似,但每個角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然而,在工作階段累積的不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從身邊有經驗的人身上學習,進而優化自己的工作流程、發展橫向技能。 Rex 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工作觀念:

許多人在工作時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在學習,完成手中的工作是基本,但如果只是埋首於完成眼下工作,忽略從他人身上攝取經驗的機會,是很難成長的。例如:以前工作時,我會直接跟老闆表明要參加與客戶提案的會議,我要去看我完成的東西做完之後,我們如何向客戶提案?客戶的反應如何?客戶所說的真的是他想說的嗎?還是背後有其他涵義?去深入挖掘客戶問題的本質。」

懂得把握身邊的資源學習,並證明自己貢獻給公司的價值,自己的工作價值才會提升。

▌白輻射影像是什麼樣的公司?

轉自白輻射影像官網

雖然多數人是透過動態視覺找到白輻射影像,但白輻射影像對於自己在產業的定位並不侷限於視覺、影像執行, Rex 說道:「我會形容我們是以創意 base 為主的設計團隊,至於是哪一種設計,我覺得在這個年代根本不需要被定義。產出的內容因應其應用範圍而有所不同,我不會設限團隊是哪種設計領域。」

Rex 也坦言盡量不做相似的案子,跟自己喜新厭舊的個性有關,甚至到後來,為了要參與更前期、更了解客戶為什麼要做某件事的原因?團隊開始接能夠規劃一個行銷計畫、branding campaign 的案子,

如果有客戶直接表明要做動畫,我不一定會做,因為代表對方在溝通前就認為用動畫才能夠表達,這有可能就是個問題。公司在做任何提案是比較主動型的,我會將團隊的角色更往前去了解,客戶做這次行銷的環節是為什麼?再去規劃內容, 也許是透過一系列的視覺作為動態海報,或是結合手機、結合互動,這其中不會只有動畫一種選擇,具體怎麼呈現,是沒有受限的。」

往往我們會受限於原有的框架去做設計,像是表現視覺只能透過海報、平面,但也許轉換為動態視覺並透過觸控螢幕,舉辦線下活動與民眾互動體驗,更能展現其創意。 Rex 帶領團隊用既有的設計的工具,去創造更有趣的價值,或是新的呈現方式與體驗。

▌動態專案執行策略三步驟 — insight -> story -> design

多數人接到動畫案會直接進執行,當然這與客戶需求有關,但當有機會替一個品牌、一個計劃、甚至是公部門,從概念到製作刻印一個獨特故事、提升好感度, Rex 提供了一套值得思考與學習的執行策略、工作流程:

  1. insight (洞察)

在用影像說一個令人有感的故事之前,我們基本上要對「說故事的人」有一個基本認知,假設一個企業想透過動態影像加深品牌形象,這個企業的品牌主張什麼?它滿足了哪些 TA 想要、卻未被滿足的需要?洞察代表著從品牌特質創造自己的宣言、意念主張,透過文案描述品牌精神的切入點,並確保這個文案在影像裡也能被看見。

2. story (故事)

當有明確的品牌文案後,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傳達給大眾什麼訊息、或一個故事?你想要讓大眾看完這部影像作品後感受到什麼?要思考品牌除了商品特色外,可連結其耕耘的產業有關係的議題或倡議的價值觀,直打銷售訊息很難自然地被吸收,多善用人性糾結來增加故事的說服力。

3. design(設計)

到設計階段,更要留意品牌的設計形象,Rex 說道:「我們公司常常是很多計畫中的其中一環,公司在做動態專案時,其實花費很大力氣在 graphic design ,客戶可能只給你一張主視覺,而動態影像要講述故事,中間需要耗費蠻多時間設計,同時必須維持目前視覺的形象不會讓客戶覺得視覺與動態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這也是我們執行專案有趣的部份,也許創意還有不同形式去完成。」

有了以上思維,或許能幫公司打開更多機會,甚至拿到更多預算,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別屈就於所學工具,思考畢製作品的格局再大一點

Rex 在台灣科技大學擔任過畢製指導老師,也在放視大賞擔任過評審,閱過無數設計作品後,發現設計系學生思考作品時共通的盲點:

「多數學生容易因設計技巧跟手法去決定畢製作品的呈現,這是很常見的,但畢業製作的功能要回到自己本身,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如果只是想在展場展個作品,一下子就會被遺忘。

你怎麼思考畢業製作對未來人生的意義?

如果你想做點什麼,思考格局就要再放高一點,你不是只為了 5 月的展出,把目標放在未來,這個作品能不能延續出一個新品牌或是新 IP ,有時候從不同視角去看待作品,思考作品的形式就不會只有一種。

同場加映

Q1:推薦一部電影

有一部叫《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Wild ) 》,瑞絲薇斯朋( Reese Witherspoon )在 2014 年主演的一部急救公路片,我覺得那部片很有趣是「慢」這件事情。
來講慢,包含我們在平常工作,很多事情要做,有時候我們太容易深陷在自己關注的事情,所以需要慢,需要自己的時間。就像那部電影一樣,我忘記多久了,她花了多少時間走一個太平洋的屋脊,在那段過程中是很放空的,像爬山,我覺得爬山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行為,你是沒有訊號的,就只有自己跟著自己走,會有很多事情突然湧上來,想要去好好思考。

我們在做設計是很快的,尤其是視傳類的設計,週期很短,可是有時候必須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去思考東西,去感受一些平常沒有留意到的事情。

當然這部片講蠻多的,有自己才能治療自己的概念,但我覺得重點是「慢」的感覺,是要花時間去感受並養成習慣,就會發現還有很多可以玩的。

謝謝你耐心讀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給予我們一點掌聲,或者分享你的想法,留言給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