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睿(Carrie Chang)
跨科際職人誌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an 28, 2019

--

✸ 職人訪談_跨域生涯中的自我對談(AJA Creative共同創辦人.楊英亮)

修過楊英亮老師-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學生,肯定對於老師課堂上扎實的業界案例分析印象很深刻,在期末透過創新介面設計工作坊,將所學的⼯具與⽅法深化到⾃⼰的記憶裡。楊英亮老師讓對於UI/UX 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有了不同的想像,這次很榮幸地邀請老師與團隊訪談,對於老師豐富的跨域經歷感到敬佩不已,也期許閱讀完這篇專訪的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楊英亮老師從早期軟體介面設計開始,累積了國內外許多IT 產業的軟體開發經驗 ,2009年從零開始創辦AJA Creative ,10年之間成立了全台灣最大的UX 設計顧問團隊,帶領團隊了解形形色色的使用者, 將需求轉化成有效的設計方案,並落實成為符合商業目標的產品或服務。這次與老師的訪談,將聊聊他過往在做出跨職抉擇時的經驗及體悟。

▍人生最大的第1個跨職轉折點-快退伍時,市場需要什麼人才?

介面設計經歷豐富的楊英亮老師,其實在大學時主修工業設計,而在人生第一個轉捩點-退伍之後,面對是要繼續走看似穩定的本科道路,還是背離原本擅長的專業航向未知的航道,陷入了猶豫的選擇。

「台灣在1996–1999年這段時間,開設了許多工業設計系的學校,工設人才越來越多,而在退伍的那一年,我認為工業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軟體市場在台灣開始興盛活絡起來,人才更是稀缺。

軟體市場的思維跟硬體的設計思維是不一樣的,我剛開始想先了解軟體市場,當下第一個決定便是去了解軟體市場的設計思維與工具技巧、學習軟體技能。當時我預計2年後再跨到其他領域,沒想到一做就做了20年,其實就是想多嘗試看看,若當時做硬體應該還是有相當多機會,畢竟同學和資源都比較多,並沒有對或錯。」

▍人生最大的2個跨職轉折點-中年創業,做出真正想要的決定

楊英亮老師的第二個轉折點在35歲的時候,擅長的事做久之後,相對得心應手,大多數的人在這個階段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工作習慣,只是當時楊英亮老師的工作模式相較固定,跟著公司制度走職務跟收入也會隨著調整,但工作本質其實沒有太大差異。

「 那時候覺得,生命中會有一點點窒息感,想做出一點改變,我知道的風險很大,當時的狀況並不適合創業,但還是決定順從自己的心意。最大的難題便是:誰都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沒人敢給你打包票,沒人回答你。」每一個決定都要回到自己的原點,不要只是盲從老師、家長的話,要先設定在每份工作中,你想從中學到什麽?你選擇的原因是為什麽?你要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麽?」工作其實就是「透過你去體驗這世界」,

在從事的每份工作裡尋找不同的技能,沒有人可以定義什麽叫成功,唯有自己。

▍深入客戶產業-挖掘客戶沒看到的問題,無所不在的跨域思維

設計顧問這個行業需要大量的跨領域溝通, AJA Creative 服務的客戶從醫學服務設計、航空訂票體驗...等等,需要快速地了解不同產業別,這時協作和跨域溝通正是解決問題關鍵。

「一定沒有辦法如專業人士一般縱向深入了解那個產業,但我的專業需要跨很多不同領域,每件事情都要從學習跟體驗開始,蒐集資料去分析這個產業、去觀察、體驗他們的工作環境,從旁觀者跟中立者的角度去挖掘他們沒有看到的問題,最後再彙整去解決客戶問題。所以對我現在而言,每件事情都是在跨領域的嘗試跟學習。設計顧問業的本質是這樣子。」很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學習,臉皮要夠厚,要不斷地去追問,不懂的事情要一直往下去挖,這樣了解事情比較透徹。」公司運作需要大量協作,不太可能單打獨鬥。楊英亮老師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業界的用戶研究員會想去學程式,而使用經驗設計師想去了解用戶研究,前端工程師想學UI ,

沒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往前或往後拓寬,唯一可能限制的其實是自己。這就形成一個生態鏈,在未來機械或AI 數據發展成熟之後逐漸取代許多角色,而我們必須拓寬設計和人文思維的遠見。

▍人生每階段的目標不是無上限-設定好每個目標的停損點

同學在畢業之後,選擇大多有三種:讀研究所、就職或創業,楊英亮老師這三項選擇都經歷過,這三種選擇都是你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或方法,沒有對或錯,重點是設定好每階段該達成什麼目標,清楚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例如在創業時給自己設停損點,在這兩年內到底想學到什麽東西?在研究所階段,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果要進公司,到企業裡累積人脈後,接下來要成為怎麽樣的人?就像我當初是設定兩年的期限,讓自己投入新領域,我會每十年做一個階段性的改變,對自己設定目標,然後努力達成,工作類型則依照自己想學什麼而定。」

▍求職作品的舖陳表現-學業與學科在於自身的呈現與轉變

AJA Creative 作為全台灣最大的 UI/UX 設計顧問團隊,也是許多學生想進入的夢幻企業,楊英亮老師在這邊鄭重發表選人標準,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作品集,「作品集就是你的名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觀點,我想看到的是你怎麼展現你的想法,然後搭配學習的經歷,我想知道學業跟學科在你身上怎麽表現?帶給你什麼轉變與體悟?技能證照相對不是很重要。」

針對新鮮人的求職作品集,老師建議:

把大學四年最好的作品放第一個,第一時間能引起別人注意,然後把你第二好的作品放在結尾,印象就會比較深。作品集的鋪程就像一部電影或作曲,它有跌宕、有高潮起伏。在不同企業裡,有些也許只看學歷,但當他的選項多時,老闆還是會在意作品的表現。

同場加映

Q: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推薦的理由為何?

photo credit 博客來

A :我想推薦一本書,是Tom Kelley寫的《決定未來的十種人》。

現在出社會,一開始思考的是職業的title(職稱),例如設計師或行銷專員...等等。我們容易會陷入title裡面,不要去執迷在那個title本身,而去思考說現在何種type(類型)符合自己。我覺得這本書會提供一個全新觀點,告訴你到職場時,去思考在這個社會上,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Q:撇除工作專業領域以外,生活最大的興趣是什麼?

A :絕對是旅遊。

我覺得旅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旅遊的發酵期很長,當看到前幾年出遊的照片時,就會回憶到當下的情境,有效期是比較長的。比如說我想喝茶,當下喝的那個茶,覺得好喝順口,但記憶點會縈繞在當下,並不如旅遊帶給生活的影響這麼深遠。

所以我很鼓勵多往外走,但假設你常去同樣的環境旅遊,它的發酵期也會變短,所以多嘗試不同的體驗,偶爾給自己一個壯遊的機會。

謝謝你耐心讀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給予我們一點掌聲,或者分享你的想法,留言給我們:)

--

--